「關籠捉鳥」,中國百萬台商能苟活者幾希?(圖片來源: pixabay)
【看中國2024年9月5日訊】2024年8月26日,享譽全球的臺灣高端餐飲品牌鼎泰豐,突然宣布關閉包括北京和天津等中國華北地區的14家門市。此決定引發廣泛關注,因為鼎泰豐在中國市場佔有重要地位,且高端餐飲業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一項重要指標,鼎泰豐撤出中國華北無疑是中國消費市場疲弱的一具體表現。
無獨有偶,其他產業的外資企業亦在紛紛撤離或縮減在中國的業務,例如在宣布要「繼續扎根」中國僅兩天後,IBM就突然關閉其在中國的研發部門,並裁減超過1000名員工。微軟宣布關閉在中國的所有實體店,僅保留線上銷售通路以應對市場變化;而惠普與蘋果也計畫將大部分生產線移出中國,反映供應鏈多樣化的需求與地緣政治風險。這些跨國企業的舉措,顯示無論是餐飲業、科技業抑或零售業的外資企業皆對中國市場信心的逐漸弱化。
鼎泰豐為何撤出華北
細究鼎泰豐此次撤出華北市場之因,首先是受到中國通貨緊縮影響,使鼎泰豐調整經營戰略布局。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減緩,消費者購買力逐漸下降,對於定位高端餐飲品牌的鼎泰豐而言,無異是巨大挑戰。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1至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然整體增速仍然低於疫情前之水準。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則進一步削弱消費者的財富,使消費者更傾向於節約開支、減少非必要的消費。另一方面,租金與人事費用等的增加更是壓縮企業的獲利空間,鼎泰豐選擇不再展延在華北的經營執照也就不足為奇。
地緣政治與中國政府的政策變化亦是不可忽視之因。逆全球化及美中貿易戰的升級,也讓包含臺灣企業在內的諸多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經營風險不斷上升。而中國政府的政策變化,特別是在針對國家安全與監管面的嚴格要求,除使外資企業更加感到困惑與不安外,也導致外資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進而削弱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此類不確定性對在中國投資的臺灣企業而言,帶來的風險影響尤為明顯,故許多臺灣企業正重新或已計畫評估其在中國的投資策略。
中國經濟「錢」景分析
中國經濟仍受到房地產危機拖累,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讓獲得收入的模式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破裂難以為繼外,亦進一步加劇各級政府的財政困境。再者,中國的青年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今年7月,採取新統計方式的失業率仍然達到2024年的新高17.1%。中國各級政府因負債而導致的龐大財政壓力,限制住了中國政府在推動經濟增長與維持社會穩定方面的能力。
因此,中國政府希冀透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吸引外資企業的投資協助改善中國國內經濟不振,例如採行取消部分行業的外資准入限制,試圖挽回外資信心。
然而這些缺乏新意的政策措施,無法真正解決外資對中國一系列涉及國家安全新法規所引發的離心傾向。故在2024年上半年,流入中國的直接投資額雖有699.3億美元,卻仍較前一年下降29.1%,完全無法逆轉外資撤離的趨勢。綜上可知,若中國無法建立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與法治社會,將難以重建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任,經濟自然難以好轉,整體市場「錢」景堪憂。
對台商投資的影響
鼎泰豐撤出華北市場的決定以及IBM等跨國企業調整在中國業務的動向,深刻反映出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如經濟增長放緩、內需不振、區域經濟分化、房地產市場風險等結構性問題,以及美中貿易戰、科技戰與政策環境變化等的外部壓力。種種的不確定性增加所有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風險,特別是以往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臺灣企業,面對不再像過去那樣具備高成長性的中國市場,如今更需要重新評估其在中國的投資策略,將資金與業務轉移至其他具市場發展前景的地區,以減少風險並尋求自身企業的新成長。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