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何時開始普及的?(圖)

作者:初新整理 發表:2024-09-27 10: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學者認為一日三餐在宋朝更為普遍。
有學者認為一日三餐在宋朝更為普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原始社會中,古人都是「饑則求食,飽則棄餘(肚子餓就找食物吃,吃飽就好,不會將剩餘食物通通吃光)」,往往倚靠採集、狩獵來覓食,因此食物來源非常不穩定。步入農業社會後,人們的食物來源相對來講較為穩定,亦開始有了規律的餐制。「按時吃飯」可謂是人類文明化的結果。

關於一天用餐的次數,清代歷史學家徐珂《清稗類鈔‧日食之次數》有所記述:「我國人日食之次數,南方普通日三次,北方普通日二次。日食三次者,約午前8時至9時為早餐,12時至1時為午餐,午後6時至7時為晚餐。朝餐恆用粥與點心,午餐較豐,肉類為多,晚餐較淡泊。而晝長之時,中等以上之人家,又有於午後3、4時進點心者,其點心為糕餅等物。日食二次者,朝餐約在10時前後,晚餐則在6時前後。朝餐多肉類,晚餐亦較淡泊。而早間起牀後及朝晚餐之中,亦進點心,多用餅麵及茶。普通飯食,半皆一次麵飯一次米飯。商店有日食三次者,則無點心。至富貴之家,遲起晏寢,有日食四次而在半夜猶進食者,則為閒食之習慣,非普通之風俗矣。」

但是,眾所周知,飲食習慣是會隨著地域、時代的不同而出現更改的。那麼,更早之前,百姓一天的用餐次數又是如何呢?

學者根據甲骨文文獻記載分析指出,依據1980年代之前出土的木簡紀錄,殷商時代(西元前1750年~西元前1020年)尋常百姓一天吃兩餐,用餐時間會因為地區不同而出現差異,但大致上都是早上7點到9點吃第一餐,這期間的餐點稱為「大食」,下午3點到5點再吃第二餐,這期間的進食稱為「小食」。換言之,中國最晚是在商代就形成「按時吃飯」的習慣。至於兩餐的區別在於,早餐是以主食為主,用餐的量一般會比下午那一頓還要多。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百姓大致上仍維持這一習慣。

不過,《莊子》的〈逍遙遊〉中出現「三飡而反,腹猶果然」之紀錄,也就是說一天吃完三餐後,就不會感覺肚子餓了。透過這些文字描述,可知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確立了一天三餐的概念。

到了秦漢時代(西元前221年~西元220年),透過秦代出土的木簡記述,可知當時的普通百姓與層級較低的官員是按照一天早晚兩餐的基準分配糧食。第一頓飯是主餐,稱為「朝食」,又稱「饔」,第二頓飯則稱為「食」,又稱「飧」。

隋唐時期(西元581年~西元907年),古人應該是因為白天活動時間變長了,眼見兩頓飯的時間相隔太久,因此會在中午期間多吃一餐的「點心」來充充飢,這也是「午食」的概念逐漸形成之際,但這類的「點心」主要出現於富裕階層或士人之間,一般的老百姓仍是一天兩餐。

直到宋代(西元960年~西元1279年),生活節奏變得更加快速,人們吃午餐一事就變得更加重要。有學者認為,一日三餐在宋代期間更加普遍。再者,宋代夜市發達,到了晚上還能吃夜宵,甚至可能會有一日四餐的情況。

明清時期(西元1368年~西元1912年),根據明代小說《三言二拍》所載,時人包括江南一帶的工匠傭人是一天吃三餐。《沈氏農書》有載,江南一帶的農人不僅僅一天三餐,有時還會吃一點肉。

只是,古代帝王的生活還是跟普羅大眾有差距,因為古代帝王從漢代開始是一日四餐。之所以一日四餐,主要是依循「四方」、「四時」等概念。至於用餐的時間,包括:天剛亮的第一餐,稱為「旦食」,日正當中的第二餐,稱為「晝食」,下午3點至5點吃的第三餐,稱為「夕食」,以及日落西山後的日暮時分吃的第四餐,稱為「暮食」。不過,如若碰上了嚴重的天災人禍等特殊狀況,為了自我檢討,帝王可是得減餐的,藉此謙卑的回應上天降下的警示。

大清皇帝則較為特殊,改成了一天兩餐,但這屬於明面上的「兩餐制」,實際上還是會被算做一天四餐。這是因為滿族人的飲食習慣本來就是一天吃兩餐,即使入主了中原,仍不改舊制。然而,在兩頓正餐之外,還有「早點」與「晚點」。

那麼,回過頭來說,現代人一天吃三餐是正確的嗎?

根據「BBC News中文網」的〈飲食與健康:我們需要一天吃三餐嗎?〉一文報導,現代生活確實是圍繞一天吃三餐的飲食方式設計的。民眾被告知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工作期間會有午餐休息時間,社交與家庭生活則會以晚餐為中心。只是,陸續有專家跳出來表示,這並非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關注養生議題的民眾想必都發現了,間歇性斷食已經成為現當代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加州索爾克生物研究所臨牀研究員艾米麗·馬努吉安(Emily Manoogian)表示,身體每天至少要有12個小時不要吃東西,好讓消化系統獲得休息。

一些專家表示,一整天下來,最好是只吃一餐就夠了。只是,習慣了三餐的人不免擔心會肚子餓。對此,紐約康奈爾大學人類生態學院的教授大衛·萊維茨基(David Levitsky)認為,饑餓通常是一種心理感覺,因此一天一餐未必會感到飢餓。

現階段的研究似乎表明,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一天吃兩餐到三餐就夠了,不要太早吃或太晚吃,同時得在晚間進行長時間的禁食。

其實,無論你接受甚麼樣的說法,做出哪些改變,研究人員都認為,保持一致的用餐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

徐珂《清稗類鈔》(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管家琪《飲食文化知識通》(臺北:幼獅文化,2021)
〈趣談中國文化|古人並非一日三餐?〉(當代中國)
〈飲食與健康:我們需要一天吃三餐嗎?〉(BBC News 中文)
〈【生活歷史冷知識】什麼時候開始「一日三餐」?為什麼不是兩餐或四餐?〉(VidaOrange 生活報橘)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