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前生今世 800年沉浮歷史見證巴黎輝煌(圖)

羅浮宮——800年的激盪歷史

作者:李笑然 發表:2025-02-05 1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特大

羅浮宮內園景觀。(看中國)
羅浮宮內園景觀。(圖片來源:看中國)

根據史書記載,巴黎是一座擁有兩千年歷史的古城。很久很久以前,巴黎只是一個塞納河上的小村落,斗轉星移、時代變遷後,成為今日的國際大都會。要見識巴黎的輝煌歷史和文化遺跡,非羅浮宮莫屬。

「羅浮宮」的法文為Louvre,有歷史學者認為,名字沒有特別含義,由古代法文Louver演變而來,意思是「堡壘」或「要塞」。

經歷了800年歷史沉浮,從當年抵禦英國入侵的城堡,再擴建成為王宮,最後變成今日的世界級博物館。這一切的改變都要由800年前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說起。

羅浮宮從城堡變王宮

弗朗索瓦一世酷愛藝術,是一位藝術收藏家。當時正值16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熱潮傳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親自去了意大利學習考察,回到法國後,他決定拆除城堡,並在舊地興建王宮。

1516年,弗朗索瓦一世將著名畫家達芬奇由意大利請至法國,在羅浮宮內作畫。雖然當時達芬奇已經年邁,出品不多,但他帶來了〈蒙娜麗莎〉,這也是法國王室的首部收藏品。

作為羅浮宮的首任主人,弗朗索瓦一世的畫像也成為館藏。

增建杜伊麗宮和大長廊

1559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去世,遺孀卡特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édicis)搬出羅浮宮,並於1564年下旨在羅浮宮西面約250米遠的地方營建杜伊麗宮(Place of the Tuileries)。

1589年,亨利四世(Henri IV)掌權,成為法國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的首位統治者。1594年,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將羅浮宮和杜伊麗宮連接起來。如何連接呢?就是在兩個建築的側面建造一個半英里長的大長廊(the Grande Galerie)。

在羅浮宮內可以找到和亨利四世相關的畫作,其中一幅是關於他的情人Gabrielle d’Estrees和她的姐姐。對於亞洲人來說,初看畫作不免有些臉紅。畫面上兩位赤裸上身的女子坐在浴缸裡,Gabrielle姐姐的手指做姿勢放在妹妹的胸部,暗示妹妹懷有國王的骨肉,就是後來的Duc de Vendome。

法國人喜歡以女性的胸部來暗示下一代。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而創作的著名繪畫——〈自由引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畫面正中自由女神戴著象徵自由的弗里吉亞帽(Bonnet phrygien),坦胸露出雙乳。當年藝術老師的解釋是「哺育下一代」。

猜想古代的法國人和中國人是否一樣十分看重傳宗接代呢?希望自己的血脈、民族生生不息直到永遠。

巴洛克風格為羅浮宮再添品味

說回亨利四世,他於1610年遇刺身亡。他的忽然離世讓法國王位懸而未決。

最後其子、9歲的路易十三即位,母親瑪麗·德·美第奇(Marie de Médicis)王后成為攝政王,為了讓自己的權力來源合法化,她想到了藝術,請了當時最偉大的畫家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為她畫了24幅鉅作。其中一幅作品是加冕儀式,畫中明示她是在天使和亨利四世的祝福下獲得王權的。

魯本斯是巴洛克風格的畫家,整幅畫被形容為「視覺盛宴」,在色彩豐富豔麗、人物表情誇張,如同一部動感的舞臺劇。

巴洛克藝術(Baroque)的風格是奢華、壯觀、宏偉,具有非常多的裝飾細節。這符合了路易十四——太陽王的性格,於是他以巴洛克風格提升羅浮宮的品味,讓登峰造極的藝術成為法國王室的象徵。

1667年,路易十四下令數千工人興建羅浮宮183米長的新「門面」(Louvre Colonnade),歷經7年時間完成。新建築莊嚴、肅穆,讓人歎為觀止。

路易十四讓羅浮宮的庭院面積增加至4倍,畢竟羅浮宮已經成為王權的象徵,宮殿越壯觀、越宏偉,越能反映當朝王權。

羅浮宮內還新建了阿波羅圓廳(Rotonde d’Apllon)作為等候室(Royal Waiting Room),金碧輝煌的裝飾,從牆壁到天棚的壁畫讓人目不暇接,旨在震撼來訪者,讓他們心生敬畏,不由自主地臣服於太陽王的腳下。

步出圓廳,路易十四還修建了一個華麗、壯觀、炫目的阿波羅長廊(the Galerie d’Apollon)。配合太陽王的主題,一切都是金光閃閃的,每一幅繪畫、雕塑,甚至裝飾細節都在告訴世人:國王擁有上天賦予的絕對權力和輝煌的榮譽,如太陽一樣發出萬丈光芒照耀世間。他對法國的統治,凡人永世不得置疑。

路易十四本身也是一位藝術收藏家,在其統治下,羅浮宮的收藏從150件,激增至2376件。這些名畫成了裝飾品,掛在宮內。

不過,路易十四不喜歡巴黎,巴黎人也不喜歡他,1670年,帶著所有的收藏,他搬去了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宮,至此再也沒有踏足羅浮宮。

羅浮宮成為藝術集散地

沒有國王的羅浮宮成了平民的地盤。上文提到的大型長廊(the Grande Galerie)變成了巴黎藝術品交易中心。雕塑家、畫家、匠人等各行各業的藝術家匯聚於此,國王允許他們在此居住、創作,一時間宮殿成了藝術文化的「孵化園」和集散地。

昔日國王的寢室(Apartments),變身成為王家繪畫與雕塑學院(Royal Academy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學院每年在羅浮宮內舉行畫展,從一年一次改為兩年一次,知識分子、平民皆可參加。也是在那個年代,法國衍生出藝術評論行業。

由於當時的王室已在凡爾賽「安居樂業」幾十年,羅浮宮的地位變得可有可無。1750年,新任國王路易十五提出了拆除羅浮宮的計畫。但因為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大批工人,羅浮宮才得以保存。

王宮變身人民博物館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凡爾賽婦女運動迫使國王路易十六從凡爾賽返回巴黎,被安置於杜伊麗宮。三年後,路易十六入獄,羅浮宮的王室收藏成為國家財產。

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翌年,路易十六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推上斷頭臺。

法蘭西王國成為共和國後,1793年8月10日,羅浮宮由王宮變成「人民博物館」。當時的革命者倡議,藝術要服務人民,藝術品不應成為富人的專屬。

拿破崙加冕成為羅浮宮新主

1799年,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即拿破崙一世)發動霧月政變,擔任法國的「第一執政」,並在羅浮宮前建造了一個迷你版的凱旋門來紀念他的軍事成就。上面以字母「N」來裝飾,代表拿破崙,以及他喜歡的蜜蜂和鷹的圖案。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國王。為了紀念自己榮耀的一刻,他請來御用畫家、法國著名藝術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見證,並將這一歷史時刻展現在10米寬、6米高的巨幅畫作〈拿破崙加冕〉中。

畫中,剛剛被加冕成為國王的拿破崙正在為王后約瑟芬加冕,場面盛大而莊嚴。據稱畫作因應拿破崙而做出部分修改,比如將教皇疊放在膝蓋上的雙手改成加冕禮祝福的姿勢。因為拿破崙說,不想千里迢迢請教皇過來,只是閒坐著。

另外,拿破崙母親也被畫入作品中,雖然她缺席了加冕儀式。

大衛在1808年完成這幅鉅作後,一位美國商人出資請大衛複製該作品。於是大衛憑記憶將加冕盛況再次呈現於畫布上。兩幅畫幾乎一模一樣。複製品目前存放在凡爾賽宮。兩幅作品均出自大衛之手,都是真品。

加冕後的拿破崙入住羅浮宮,並對宮殿進行大規模擴建,同時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的藝術品展廳。

1815年法國在滑鐵盧戰敗,拿破崙失勢,導致羅浮宮中5000多件從戰爭中搶奪來的藝術品要物歸原主。由於高昂的運輸成本以及運輸風險,部分易碎作品得以留在法國。由意大利畫家保羅·委羅內塞創作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油畫——〈迦拿的婚禮〉(The Wedding at Cana)由於體積過大(寬9.94米,高6.77米),運輸困難,最終也得以保留在羅浮宮。

拿破崙三世掌權 繼續增建羅浮宮

拿破崙時代的終結帶來了波旁王朝的復辟。「人民博物館」改稱「王室博物館」。路易十八和繼任者查理十世對羅浮宮進行新一波的擴建工程。當年建築外觀的「N」、蜜蜂和鷹都被清除,換成代表路易十八的字母「LL」。

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最終以波旁王朝滅亡、查理十世退位為終結。奧爾良公爵路易·腓力(Louis Philippe)組建「七月王朝」繼承王位,開始了奧爾良王朝的統治,但短命的奧爾良王朝在1848年的法國二月革命中下臺。

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Louis Bonaparte)通過政變上臺,這位拿破崙三世自封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國王,掌權後對羅浮宮進行了更大規模的翻建和裝修工程。

1852年,他下令將羅浮宮的另一邊和杜伊麗宮連接起來。這樣整個羅浮宮建築就成為一個巨大的「閉環」,中間的空地就成為一個巨大的庭院。同時,他希望羅浮宮成為集宮殿、博物館、政府辦公室於一體的建築,代表巴黎,也成為法國文化的象徵。

期間拿破崙三世不斷購置藝術品。在1852年至1870年間,他為羅浮宮添置了約2萬件新文物。

羅浮宮內至今還保留著拿破崙三世當年住過的公寓(The Napoleon III Apartments)。內裡布置奢華,金碧輝煌。

1870年,拿破崙三世在普魯士戰爭中敗北,他不得不離開羅浮宮開始了流亡生涯。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