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語出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清無名氏畫荷花緙絲。(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家庭、工作環境,也有周遭鄰里社區等等。然而人身處的環境,往往不能自由選擇,幸運的人身處在好的環境中,如魚得水。但是如果環境不如理想,怎麼辦呢?
環境上總有不如意的地方,甚至在特定的時間裡,環境可能還是汙濁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該如何保持自己的操守呢?或許,你可以學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雖然不能改變周遭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
周敦頤和他的〈愛蓮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語出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
周敦頤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他自小信古好義,性情樸實,為官清廉,一心為民,宋史記評:「精通政務,志在山林。」
周敦頤特別喜歡蓮花,不管是在韶洲、汝城當官,或在道縣讀書,他都要開鑿泉池,親種蓮花,就連後來辭官歸家,在廬山蓮花峰下養病,他也在住所周圍栽植蓮花,並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愛蓮說〉。
〈愛蓮說〉這篇文章通過對蓮花形象和特質的描寫,歌頌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以蓮花寄託自己的心志——在喧囂的塵世中保有一顆高潔的心靈,像蓮花一樣潔身自好,不染纖塵,彰顯君子的風範。
為甚麼周敦頤獨愛蓮花?
他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自然界中有許多美麗的花,各有各的特色,如:菊花代表隱士,牡丹代表富貴,梅花代表堅韌等,因此古今文人詠花者不少,但在群芳之中,蓮花最顯高潔,因為它有著超脫於一般花的聖潔。
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表現出它非比尋常的堅定,正如同那些在人世的洪流與惡浪中仍能堅守本性,保持善良的人,他們不隨波逐流,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仍能保有其純潔的心靈。
人生在世的使命
據說,人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每一個人的使命就是在這俗世中擺脫迷霧,返回家園,所以,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一樣,不被這濁世敗物所汙染,保持自己的善念與純潔,返回自己真正的家。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