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4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針對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34%的關稅,4月4日中共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及對美國公司採取反傾銷措施等。分析認為,中共採取關稅報復措施將自食其果。
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開徵關稅,以10%為基數,對不同國家加徵不同的稅率。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國家都希望能與美國通過談判來解決貿易摩擦。
4月3日,川普在搭乘空軍一號時表示:「現在每個國家都打電話來找我們談判。」「如果有國家表示,願意給我們非常優渥的條件,只要那對我們來說夠好,我們當然可以談。」
然而,針對美國的對等關稅,中共官方卻採取報復行動。4月4日,北京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對所有美國進口原產品加徵34%關稅,以及對美國公司採取實體清單、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反傾銷措施等。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表示,美國的關稅措施短期內雖將對中國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增加經濟下行壓力,但「天塌不下來」,中國作為超大規模經濟體,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並且已做好應對各種挑戰的準備。
對此,川普在真相社交媒體上回應道:「中國(中共)把事情搞砸了,他們非常恐慌,這是他們所承受不起的後果!」「中國(中共)受到的打擊要比美國嚴重得多,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
美國把中共洗產地路徑堵死
三立新聞網報導,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表示,川普在上一任期與中共來來回回談了好多次;而這一次他根本沒有跟中共談就直接開火了。而且這次川普對盟友也課關稅,把中共從盟友中排擠出去,把中共洗產地路徑全部堵死。
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北京為了逃避關稅,通過洗產地的方式把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越南是最大受益者之一。2024年美國對越南的貿易逆差達到了1,230億美元,是2018年的三倍。
如今,為中共洗產地的國家都受到了關稅的打擊,例如: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它們被美國徵收46%至49%的高額關稅。
BBC和CNN報導稱,川普對上述國家的關稅打擊事實上是對中共的「全面封鎖」、「真正目標是中國」、代表著「對北京延伸供應鏈的全面攻擊」。
川普最新全球關稅,除了切斷中共逃避關稅的主要手段,也讓上述國家意識到,除了美國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充當全球自由貿易的守護者。在美國與中共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這實際上削弱了中共對東南亞的經濟控制,重新調整了該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
Newtalk新聞報導,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指出,這場關稅戰形同「兩個人的叫板」,川普大刀所指無疑就是中國,其他都是陪跑的,是可以商量的。
這次,為中國洗產地的國家全遭重稅伺候,例如:柬埔寨、寮國、緬甸,以及一些非洲國家等,幾乎形成天羅地網的壓力戰術。
中共關稅報復將自食其果
此次,美國對中國加徵34%的對等關稅,再加上3月份與芬太尼20%處罰關稅及此前關稅疊加,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已上升至65%-66%。此外,美國還對中國轉口貿易進行圍堵。多家市場機構認為,這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超過2018年-2019年那輪加徵的關稅。
花旗銀行分析,根據線性模型測算,在幾乎不存在貿易轉移的情況下,54%的關稅上調(其它條件不變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衝擊大約是減少2.4個百分點,出口衝擊大約是減少15.4個百分點。
去年,澳洲著名金融集團麥格理集團估計,如果美國對中國關稅水平達到60%,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可能減少2個百分點。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中互增關稅固然可能損害美國對華出口,但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遠超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報導引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稱,2024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約1,440 億美元,而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價值接近 4,390 億美元。
吳嘉隆說,中國對出口的依賴遠遠高於美國。如果全球貿易因為這一輪關稅而收縮,美國固然會受傷,但是中國受傷會更嚴重。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一旦中國不能順利推動出口導向,其經濟會比現在更糟。
他說,在這種情況下,中共選擇報復美國,從正常的貿易觀點來看是不可理喻的。當年鄧小平向美國表態效忠,美國就支持他的改革開放。有了美國的支持,中國才談得上大國崛起,反之亦然。
吳嘉隆直言:「現在中共就是准備跳坑,跳坑的結果就是倒退到改革開放前。」如果這樣發展下去,中國的經濟就熄火了,沒有動能了,將來就是社會動亂,改朝換代。
中共對抗川普關稅選項不多
《華爾街日報》報導,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呼籲中共政府轉變經濟模式,使其更多地由消費驅動,更接近美國的經濟模式,但這些建議在中共黨魁習近平那裡反應平平。他繼續將製造業放在優先位置,希望將中國打造成尖端技術的主導力量。
隨着中國出口面臨的阻力越來越大,經濟增長也面臨壓力,中共政府上個月宣布,促進國內消費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然而,中國的內需一直疲軟,人民對未來充滿了擔憂。房地產市場崩盤、失業率高企、經濟日益低迷,導致民眾越來越不願意消費。
報導稱,北京方面可採取的另一項應對措施就是讓人民幣貶值。這是中共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採取的一個方案,目的是讓出口產品變得更便宜,並支持外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
然而,這一次中共政府不願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因為這將進一步招致川普的不滿,並可能導致更多資本外流,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更廣泛的不穩定。
經濟學家們表示,北京更有可能的選項包括:降息、增加債券購買以提振流動性,以及加大財政支出以刺激國內經濟。今年以來,中共央行和財政部已經發出了放鬆信號,比如調整了定價方式,以幫助降低銀行的借貸成本,並承諾向國內最大的幾家銀行注資。
這些政策是否湊效,還有待觀察。但總體而言,經濟學家們認為,面對川普的新關稅政策,北京方面可採取的應對措施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