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蔣介石與毛澤東的遺言有何不同?(組圖)

作者:禾子編輯整理 發表:2025-04-09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孫中山和蔣介石。(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孫中山、蔣介石和毛澤東,各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主導了中國的命運,他們的遺言是什麼?他們面對生命終結時的心境又如何?

孫中山臨終低呼:「和平……奮鬥……救中國」

1925年3月11日,在北京協和醫院,孫中山已至生命垂危之境。宋慶齡扶著孫中山顫抖的手,在他的《政治遺囑》和《家事遺囑》上簽字。這天同時簽署的,還有一份致蘇聯遺囑。

孫中山的病情從1924年底開始惡化。1925年1月26日,他在北京飯店接見各界代表,雖已病重,仍強打精神演講,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公開演講。病情急轉直下後,他被送至協和醫院診治,醫生診斷為肝癌晚期。

在病榻上,孫中山要求人將他的建國大計整理成遺囑。當時完成的遺言共有3份,分別是《政治遺囑》(即後來的《國父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聯政府書信》。前兩份遺囑由孫中山口授,汪精衛筆錄;《致蘇聯遺書》則是由孫中山以英語口授,由戴傳賢筆錄。

他的《政治遺囑》這樣寫道: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在《家事遺囑》中,孫中山對家人表達了希望,要求家人效法他繼續為革命努力奮鬥,並且要信賴上帝。

孫中山曾在遺囑中表示:「我是一個基督徒,我死後照基督教儀式,從簡辦理安葬。」

彌留之際,孫中山斷斷續續、用微細的聲音輕輕吐出的最後七個字是:「和平……奮鬥……救中國」。這七個字濃縮了他的一生。

3月12日上午9時30分,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終年59歲。


孫中山要求人將他的建國大計整理成遺囑。(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3月19日上午,宋慶齡、孫科在北京協和醫院禮堂按基督教儀式,為孫中山舉行家庭葬禮。19歲時,孫中山受洗成為基督徒。臨終之前,他曾清楚的表示,他希望人們知道,他是作為一個基督徒而去世的。

葬禮由燕京大學神學院院長劉廷芳牧師主持,廣州政府司法部長徐謙和孔祥熙先後致悼詞。葬禮之後,孫中山靈柩被移往中央公園社稷壇大殿。

從上午10時起,聞訊而來的各個團體、學校以及中外送殯人士已逐漸前往。從協和醫院到中央公園,一路上全站滿了人。

蔣介石最後遺言:「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救中國……」

蔣介石
蔣介石。(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蔣介石晚年經歷了多次健康問題。1969年,他曾遭遇嚴重車禍。1972年,他因肺炎住院。1975年初,蔣介石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心肌梗塞和尿毒症併發,多次住進臺北榮民總醫院。

蔣介石於「中興賓館」陷入半昏迷狀態後某日,侍從醫官察覺蔣介石口中唸唸有詞,聲音十分微弱,而且蔣的寧波口音不好懂,侍從醫官立刻請值班的侍從副官翁元。

翁元耳朵貼近蔣介石嘴巴,仔細聽了一兩分鐘後告訴醫官,總統說的是:「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反攻大陸……救中國……反攻大陸……救中國……」。

蔣介石的正式遺囑開頭寫道:「自餘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

在他的遺囑中,還有這樣的囑託:「我死後,棺不入土,朝著北京的方向擺放,等到兩岸統一,再移葬於南京中山陵之側。」

1975年4月5日凌晨,蔣介石在臺北士林官邸去世,享年88歲。根據他的遺願,他的遺體暫不入土,而是安放在慈湖的蔣介石陵寢,等待兩岸統一後再移葬南京。

在臺灣,蔣介石被尊稱為「蔣公」或「總統蔣公」,他的逝世對當時的臺灣社會和政治產生了巨大影響。

毛澤東最後的話:「我很難受,叫醫生來。」

毛澤東晚年飽受多種疾病困擾,包括肺氣腫、心肌梗塞和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等。1976年初,他的健康狀況顯著惡化,多次呼吸困難,心臟功能也逐漸衰竭。

1976年6月初,毛澤東突然心肌梗塞,差一點去「見馬克思」。經過醫生護士全力搶救,這才脫離險境。

大抵自知餘日不多,而且擔心心肌梗塞再度突然發作,趁神志尚清楚,毛澤東在1976年6月15日,召見了華國鋒、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王海容等,作了臨終囑咐式的談話。

毛澤東講話已很吃力,口齒不清,但思維尚不錯。毛澤東說:

「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八十多了,人老總想後事,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吧!我一生幹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麼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麼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只有那麼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我沒有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麼交?和平交不成就動盪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麼辦,只有天知道。(註:《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版。)


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談判上。(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毛澤東這番話,是對自己的一生作了總結,對「交班」作了交代。對於老毛幹的第一件事,雖然他確實是與蔣介石纏鬥了幾十年,但所謂的「抗戰八年」老毛是到臨死前還是不願對他的手下幹將們說真話。

1976年9月,毛澤東的病情急轉直下。9月8日晚,他的生命已到了最後時刻。

19點10分時,毛澤東的呼吸急促起來。他在生命接近盡頭時,要身邊的小護士孟慶雲為他讀《恨賦》、《別賦》和《枯樹賦》,沉浸於「此樹婆娑,生意盡矣!……桂河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昔年種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悲情中,老淚縱橫,心境淒涼。

孟慶雲走過來,低頭給毛按摩胸部。毛澤東用很低的聲音對她說:「我很難受,叫醫生來。」這是他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毛澤東停止了呼吸,終年83歲。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