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進水了放米缸和用吹風機吹都不對。(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當你的手機不小心掉進水裡,第一反應是什麼?如果你立刻把它撈出來,擦乾外殼,然後埋進大米缸裡「搶救」——這可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操作。
「手機進水放米缸」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急救偏方」,可是這個方法早已不適用於今天的智能手機,而且還可能延誤有效時機,甚至造成二次傷害。
大米的確有一定的吸濕性,大米密封不好很容易發潮、長蟲。這種經驗讓很多人誤以為它也能吸走手機內部的水分。但實際上,大米的吸濕能力非常有限,遠不如專用乾燥劑,更別提面對手機內部複雜元件的潮氣了。
相較於立即拆機、送修、使用乾燥劑等專業操作,抓一把米把手機埋進去,是零成本、無需技巧的「急救」操作,所以之前網上有不少帖子說,「我放米裡一晚,手機就恢復了」,這類案例往往會快速傳播。但這其實是倖存者偏差:只聽到了少數「成功故事」,卻忽略了更多失敗的例子。
在諾基亞等功能機時代,手機結構相對簡單,有時候風乾或吸濕確實能救回。但如今的智能手機密封性更強、內部結構更複雜,進水造成的電路腐蝕、短路問題遠不是「大米」能解決的了。
米缸「急救法」有以下風險
1.不能徹底乾燥內部: 手機內部尤其是電路板上的水分,大米根本無法接觸和吸乾,水分殘留會持續腐蝕,形成隱患。
2.耽誤最佳搶救時間: 手機進水後應盡快專業乾燥(如使用硅膠或送修),而你埋米一晚,可能已經錯過了「救命窗口」。
3.可能造成二次損害: 米粒、米粉可能卡進揚聲器、充電口等開孔,反而增加維修難度。
手機進水後 正確的操作方法
如果手機進水,請務必遵循以下步驟:
1.立即關機(不要再查看是否還能用)
2.擦乾外部水分,尤其是耳機孔、SIM卡槽等部位
3.切勿晃動或使用吹風機,避免水滲更深或熱損傷元件
4.將手機放入密封袋中,與乾燥劑(如硅膠包)一起密封至少24小時
5.盡快送往專業維修點拆機清理和乾燥處理
還有哪些手機謠言你可能也信了?
不能用酒精擦屏幕。(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再一起看看吧,還有哪些關於手機的「民間智慧」,其實是謠言。
1.電量要用到0%再充電,對電池更好?
錯!鋰電池最怕深度放電,頻繁用光再充會加快老化。最佳充電時機是電量剩下20%∼30%時。
2.頻繁關閉後臺應用省電、提速?
實際上,現代系統會智能管理後臺任務。頻繁手動關閉反而會增加CPU負擔,更耗電。
3.貼「信號增強貼紙」能提升信號?
毫無科學依據,大多數所謂「信號貼」都是效果極微。真正影響信號的是基站覆蓋、地理環境和手機天線設計。
4.使用吹風機吹乾燥。
千萬不可使用吹風機,因為高溫可能會損壞手機內部元件
5.酒精擦拭消毒手機屏幕
高濃度酒精可能腐蝕屏幕疏油層,導致觸控失靈。建議使用專用電子設備清潔劑或微濕的超細纖維布。
總之種種關於手機的「民間智慧」看似簡單,卻隱藏著很多不可逆的風險。按專業步驟來,才是對手機和錢包最負責任的做法。
責任編輯:家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