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隨著川普總統二度入主白宮,他的一攬子關稅計畫便漸次開始顯山露水,馬不停蹄、有條不紊地掀開了其神秘的面紗。2025年2月1日,川普總統簽署命令,對中共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10%~25%的關稅(隨後暫緩對加、墨實施25%關稅,但對中共國10%關稅不變);2月10日,川普總統再次簽署命令,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製品加徵25%關稅。3天後,川普總統宣布擬未來對各國徵收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4月2日,川普總統的官宣終於如期而至,揭開了令全球摒息已久、忐忑不安的對等關稅的帷幕:4月5日起將對全球進口美國的商品普遍加徵10%關稅,4月9日起針對特定經濟體,加徵稅率提高至特定水準,包括中共國34%(疊加關稅至此已達54%)、歐盟20%、越南46%等等。一時間,關稅號角之強吹皺一池春水,將美國及全球金融和貿易市場攪動得風聲鶴唳、風雲激盪,全球股市瞬息崩塌,投資者避險情緒被急劇放大,瘋狂拋售股票,令美股道瓊斯及標普指數一潰千里,市場上一片踩踏慘狀,哀鴻遍野……
2025年4月2日,川普總統正式宣布對美國進口所有商品徵收額外關稅。(圖片來源: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無疑,「關稅」二字,毫無爭議地奪得了2025年全球經濟最火名詞的頭籌。
其實,早在2024年大選期間,川普總統就曾經如此這般地描述關稅:「字典裡最美的一個詞」、「聽起來像音樂一樣美妙」。不過,很多經濟學家們卻認為,關稅的祭出會降低國家整體經濟的運作效率,會帶來無謂的經濟損失,推高貿易壁壘,阻礙全球化經濟等等。而在過去數百年間,經濟學家、政論家、政客及一般民眾對於關稅的態度,一直都分為了贊成派或是反對派,兩派之間也是爭論不休、互不相讓。
關稅,這個字面上看起來如此簡單的概念,在一個複雜的宏觀經濟體系當中,到底會引發甚麼樣的連鎖反應?在國與國之間的博弈中,關稅又會起到甚麼樣的作用?怎樣的關稅策略才是最優?說到底,關稅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運行來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因此,我們有必要首先對關稅予以更全面的理解,再去回顧一下歷史,瞭解一下過去數百年來全球貿易體系曾經的離合紛爭,然後,相信大家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個獨立判斷——關稅到底好不好。如果好的話,好在了那裡?如果差的話,又會差在甚麼地方?
首先來瞭解:甚麼是關稅。就讓我們用一個淺顯的例子對關稅作一個粗淺的解說。有一個國家A生產大量的咖啡飲料及其他相關產品,A的鄰國B則盛產咖啡豆。除了本國的咖啡豆生產之外,A國還需要從鄰國B進口大量的咖啡豆,滿足其飲料及相關產品對咖啡原料的大規模需求。正常情況下,A國的咖啡豆進口商購買B國咖啡豆的價格是100元B國貨幣/桶。一切就這樣按部就班地正常運作著。突然有一天,A國政府為保護本土咖啡豆生產商的利益,決定對進口的B國咖啡豆加徵20%的關稅。這樣一來,A國的咖啡豆進口商每進口一桶咖啡豆,就需要給A國政府額外繳納20元A國貨幣作為關稅。假如A國和B國的貨幣等值,A國的進口商為了維持自己的經營利潤,只能把最終價格提高到120元/桶,賣給A國的中間商。這就是關稅最基本的一個運作機制。
咱們就從咖啡飲料生產國A國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關稅公告後所帶來的最基本的一些利弊。首先,A國政府這邊收了20元的關稅,相當於創收了,屬於加分項目。進口商這邊,只得以更貴的價格去購買B國的咖啡豆了,於是成本支出增加了,是個減分項。與此同時,對於A國本國的咖啡豆生產商來說,這國外競爭對手的咖啡豆價格變高了,他們當然樂見其成。也因此,大批咖啡豆加工商們會因為B國的咖啡豆的昂貴,轉而採購A國本土生產商出產的咖啡豆。這樣一來,A國本土的咖啡豆生產商就賺錢了。由於市場形勢的好轉,他們理所當然地就會考慮增加生產規模,甚至會吸引外資擴大再生產,進而提升了A國國民的就業率,這可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經濟優勢。狹義上講,因為咖啡原料來自於本土,價格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所以處於供應鏈下遊的咖啡加工產品的價格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其終端消費者也因此而受益。這就是一個簡化版的關稅對商家以及消費者最直接的影響例證。
再回到美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川普總統在2018年在任的時候,曾對進口洗衣機徵收20%到50%的關稅,主要是因為像海外的三星、LG、海爾等這些國外品牌對美國同類產品衝擊力太大,把美國本土的惠而浦(Whirlpool)、通用電器(GE)這些品牌的生存空間擠壓得很小。那麼,這個政策實施之後又是怎麼個情況呢?首先,美國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裡,因關稅的增加,為本國帶來了大約10億美元的收入,但洗衣機的價格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裡,上漲了大約34%,其他家電價格同期也大約增長了23%。對比整個其他家電來看,相當於洗衣機價格還多上漲了10%。不過,有趣的是,不光是這些從韓國、中國進口的洗衣機價格上漲了,美國本土廠商生產的洗衣機價格竟也跟著上漲了,包括烘乾機的價格也出現上漲。這些產品價格的上漲,自然就是美國的消費者去承擔了。然而生產商這邊,像三星、LG等廠商,為了因應關稅,都開始增加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包括美國本土的惠而浦也開始擴大生產規模。據估計,由此大約增加了美國本土2000多個工作機會。製造業的回流與擴充,著實提升了美國該行業及與其相關領域的就業機會。
責任編輯:宇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