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抗。(圖片來源:Mohamed Hassan/ PxHere)
【看中國2025年4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在中美關稅戰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北京於16日任命前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接替王受文,出任國際貿易談判代表。中共在關鍵時刻換將,備受外界關注。外媒報導,北京希望與美國重啟貿易談判,但對川普政府提出3個條件。
16日,中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發布公告,任命前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接替王受文,出任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則被免去貿易談判代表、副部長職務。
李成鋼畢業於北大法律系,擁有德國漢堡大學法律經濟學碩士學位。他曾任商務部部長助理、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副局長、條約法律司副司長、常駐世貿組織代表等職。
他曾在川普第一任期內參與中美經貿談判,並在世貿組織會議上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批評,也強調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性。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顯示,3月31日,李成鋼以商務部部領導的身份出席國家發改委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外界認為,這是他履新前的過渡安排。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級,中國高層試圖通過換將來打破僵局,傳遞出與美國談判做准備的信號。
美中貿易戰升溫 北京不得不臨時換將
路透社報導稱,2024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額下降27.1%,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降幅。此次人事變動顯示中共在面對外部壓力時,不得不緊急尋求應對策略,但在美中貿易戰升溫之際臨時換將,頗為出人意料。
美國經濟評議會(Conference Board)中國中心高級顧問裴睿東(Alfredo Montufar-Helu)表示,有鑑於貿易緊張局勢迅速升級,以及王受文自川普第一次執政以來與美國談判的豐富經驗,這一變動「非常突然,甚至可能有破壞性」。
他說:「我們只能推測,為什麼這會剛好發生在這時,但這或許是在中國最高層看來,有鑑於緊張局勢持續升級,他們需要另一個人來打破兩國陷入的僵局,最後開始談判。」
一位北京外商圈消息人士指出,王受文作風強硬,「像一條鬥牛犬」,曾在會談中與美國官員起衝突。
更換談判代表能否解決問題?
專研中共黨政體系的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寇健文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李成鋼和王受文的年齡和晉升軌跡相仿,但兩人學科背景和職務歷練差異較大。與工科出身、長期負責貿易事務的王受文相比,專研法律條約的李成鋼在把談判內容落實到協議條文時能更好地把關。
寇健文研判,中方更換談判代表人選,釋放出北京正在為與美談判做準備的信號。「不過,若是在特朗普(川普)設定的框架下談判,一開始就會落下風。中國希望的應該是雙方各退一步,先由中低階官員磋商,再由兩國領導人碰面完成談判。」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受訪時指出,在中美經貿關係持續惡化的局面下,中共高層試圖通過換將來尋求轉換思路、打破僵局的可能,但他認為中美貿易的根本矛盾短期內依然無解。
沈萌認為,李成鋼雖然更精通談判法條,但他和王受文都是技術官僚,無法決定談判走向。「現在的問題不僅是經貿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中美談判代表誰先讓步,都可能在國內受到政治壓力。如果談不出結果,肯定有問題;如果談出來,可能也有問題。」
北京願與美國談判 開出3個條件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北京希望與美國重啟貿易談判,但對川普政府提出3個條件。
知情人士指出,中方認為談判的前提是「尊重」。雖然川普在公開談話中對習近平語氣較為溫和,但其內閣成員頻頻發表對中強硬言論。舉例來說 ,近日美國副總統萬斯曾以「鄉巴佬」一詞來形容中國人,遭中共外交部罕見批評為「無知又無禮」。
中方的其他要求還包括:美國需展現立場一致性,願意針對制裁與台灣問題進行實質討論;指派一名川普授權的談判代表,以便雙方為川普與習近平會面簽署協議做準備。
報導稱,北京希望美方正視它對國安議題(尤其是台灣問題)的擔憂,並稱中方並未打算對台灣採取挑釁行動,但若遭到刺激,將不得不回應。
此外,針對美方近日擴大對華科技禁令,如禁止英偉達在中國銷售先進芯片,中方視之為對中國崛起的打壓行徑。
雖然中美雙方皆表示對談判持開放態度,但目前仍不清楚如何才能促成突破性的進展。華盛頓方面曾多次重申願意達成協議,但強調中方須先邁出一步。
消息人士指出,中方認為川普可能希望親自領導協商,果真如此,中方會視其為川普對磋商的重視。但北京認為,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由雙方元首親自授權的官員主導談判,以確保後續能順利促成一場具有實質成果的領袖峰會。
白宮日前釋出的資料顯示,對中國商品的基準關稅維持在145%,但部分商品加上川普第二任期前加徵的關稅,最高累計達245%,中國商務部對此提出批評。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目前美中「正逐步靠近談判桌」,雙方都在試圖塑造議題與主導談判程序,但都想讓對方先邁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