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放在江蘇省蘇州港太倉港國際貨櫃碼頭的比亞迪電動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美國對華商品施加高額關稅,對中國的外貿企業造成重大打擊,大陸廠商正處於出口轉內銷的忙亂中。網民悲嘆:「完蛋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來越苦了。美國已經全面封鎖了中國,出口已經沒有希望了。」公益人士公開發文,呼籲當局拯救外貿,聲稱再不行動就來不及了。
在中美關稅戰升溫的情勢下,大陸的外貿前景令人擔憂。中共海關總署日前承認,中國出口確實面臨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外貿業界更是表示「天塌了」。
德國數據統計公司Statista援引世界貿易組織的預測寫道,2025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將下降77%,但對所有其他地區的出口將出現增長。
該預測指出,中國對北美(不包括美國)的出口預計將增長25%;對南美的出口將增長9%;對亞洲、歐洲和中東各地區增長6%;對非洲增長5%;對最不發達國家(目前聯合國清單上有44個)的出口將增長4%。
目前,中國各地的工廠與外貿交易市場充滿愁雲慘霧,從兒童用品到鞋類工廠,大批訂單被取消,企業清倉大甩賣,甚至直接停業,解散勞工,工人被迫返鄉。
深圳某企業服務金融業者說:「說出來可能你們不信,深圳很多工廠都已經撐不住了,將會接二連三地倒閉。為什麼呢?原本租金就高、產能過剩,外貿訂單就少。關稅在漲,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打得頭破血流,利潤薄得像紙一樣。不少工廠已經搬到東南亞去了,深圳工廠留下的都是上了年紀的70後、80後。你們覺得深圳工廠還有未來嗎?」
一名網絡博主哀嘆:「完蛋了,完蛋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來越苦了。美國已經全面封鎖了中國,出口已經沒有希望了,做外貿的公司99%都要倒掉。還有很多靠做外貿的工人,也是一樣的失業。」
中國出口轉內銷 民眾吐槽行不通
在中共商務部的推動下,中國電商平台京東計劃採購2,000億元出口產品進行內銷。隨後,美團、東方甄選、百度、蘇寧也加入此行列。
然而,一些外貿行業人士卻大吐苦水,說出口轉內銷行不通,不做國際貿易必死,京東只不過是跟風響應政策。「我們的外貿產品在國內幾乎沒有需求,例如游泳池、衝浪板,這些在國外稀鬆平常的東西,放在國內,有多少人能消費得起?」
有人說,在國內幾十塊、幾百塊人民幣的東西很多人消費不起,但到了美國賣幾十美元、幾百美元,美國人還驚呼便宜。「去年我在亞馬遜以及後來的拼多多海外版Temu上,買了很多室外太陽能燈,這些東西若出口轉內銷,大部分中國消費者也不會購買。」
出口受挫將影響上下游企業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世界工廠」,是因為其龐大產能是為全球市場服務的。比如紡織品服裝業,主要是靠海外市場的巨量訂單才能長期支撐。
202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高達3,155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三分之一以上。超過70%的中高端產能都是為歐美品牌定製而建,比如Zara、H&M、Uniqlo、Nike等。無數產能型工廠在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地如雨後春筍般擴張。
出口訂單不只是收入來源,更是支撐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支柱。一旦出口受挫,數以千計的代工廠就將倒閉,上游的印染廠、面料供應商、縫紉設備製造商也會陷入停產或減產窘境。2022年,全球通脹、供應鏈重構與地緣政治風險導致訂單外移,當時就造成了這種局面。
世界著名投行高盛集團指出,中國出口產業與超過1.2億個製造業和相關服務業崗位息息相關。若美中經貿全面脫鉤,可能會有2,000萬人失業,他們約佔中國勞動力的3%。這將再次重創已經歷大規模減薪和裁員的製造業及服務業。
公益人士呼籲北京救救外貿
4月17日,中國著名公益人士、前調查記者鄧飛在微博上轉發的一篇文章在網上引發共鳴:「若再不救出口製造業,停工潮將變成失業潮」。
文章稱,中美關稅戰的影響被嚴重低估。目前,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高達145%,而且跨境電商的800美元免稅額已被永久取消。很多人認為,中美貿易只佔中國進出口的14%,影響不大,但事實上還有大量的轉口貿易,許多中國商品通過越南等國轉口。
文章認為,現在很多工廠沒有訂單,老闆們都在硬撐,問題是他們能撐多久?若高關稅情況無法改善,從六月開始,很多製造業者將不得不宣布破產倒閉。
文章呼籲,在企業倒閉潮、員工失業潮到來之前,政府應趁現在這些老闆還能撐住時,出台措施進行救助。
向松祚:美中關稅戰是「國運之爭」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此次關稅戰對中國的出口衝擊不小,因其經濟高速發展大量依賴出口,尤其是廣東、浙江、江蘇、山東這四省。
向松祚指出,一些產能過剩的傳統製造業面臨非常嚴重的挑戰,特別是汽車相關產業。此外,機電產品、服裝鞋帽、小型家電,這些都是出口美國的主要品類,它們將遭受嚴重衝擊,甚至面臨歷史性的轉型。「這些產業本來就過剩,如果出口再下滑,轉內銷那就是價格戰,真是生死存亡的挑戰。」
他將這場關稅戰定性為「國運之爭」。他認為,在此背景下,中國必須加快深化改革與完善監管,不能再以短期政策來應對結構性問題。短期政策雖可能發揮一時的作用,但無法根本解決國家長遠發展的挑戰。
向松祚提醒:「這是人類一個劃時代的變局,這不是一件小事,不僅是對美國、對中國、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這是全球貿易、經濟、產業、金融貨幣秩序的真正重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