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底層偷生 換取溫暖(圖)

作者:周苓 發表:2025-04-24 0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導演。
是枝裕和導演手扶著《小偷家族》的劇照。(圖片來源: TOSHIFUMI KITAMURA/AFP via Getty Images)

小偷家族》是一部日常氣息濃厚的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以他一貫節制、柔和的鏡頭語言,不動聲色地描繪了一個由社會邊緣人組成的「家庭」,他們彼此依靠、抱團取暖。那份情感既卑微又真實,讓人無法輕易釋懷。看完電影后,感覺人物的那些眼神、那些沉默、那些在平凡中潛藏的傷感與柔情,還在眼前久久不散。

在被世界遺忘的角落裡相互取暖

東京的高樓大廈間,有無數夾縫,那裡生活著被社會主流視線忽略的人們。電影中一棟搖搖欲墜的老舊房子裡,展現出一家人的生活模樣:奶奶、阿治和信代夫妻及他們的「兒子」,還有青春年華的妹妹亞紀,五口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

老奶奶初枝的養老金是一家主要生活來源,中年夫妻阿治和信代在工地和洗衣房打工,工薪低微,阿治與「兒子」祥太從超市偷食品,是晚餐桌上的主菜;亞紀在風俗店出賣青春。這個以偷竊和恥辱為生的家,卻收留了一個滿身傷痕的小女孩。

阿治和祥太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見到一個小女孩被遺棄在陽台上,他們把她帶回家照顧,發現她身上有受虐痕跡,便決定不將她送回原來的家庭,給她剪了短髮,重新取了名字——由裡,讓她成為家庭的正式一員。隨著由裡的加入,這個「家庭」的羈絆似乎更加緊密,然而背後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

信代為了保住收養由裡的秘密,不讓同事告發,失去了工作。奶奶一次午飯後安詳去世,阿治夫妻為了冒領奶奶的養老金,沒有報喪,悄悄把奶奶埋在了院子裡。祥太帶由裡在超市偷竊,為了保護妹妹,祥太故意讓警方抓住。警方介入調查,家庭真相全部曝光。原來他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法律或血緣關係,只是命運讓他們聚在一起。

老奶奶原是被親生子女嫌棄的孤寡老人,阿治原本是信代在酒吧打工時的客人,同情信代因無法生育遭受慘烈的家暴折磨,阿治和信代聯手毒死信代的家暴丈夫,阿治帶著信代逃離了酒吧,投奔到孤寡奶奶家,二人又在行竊時在一輛車裡「撿到」了被父母遺之不管的小男孩祥太,收養了他。

亞紀又是誰呢?美貌的亞紀竟是奶奶前夫和「小三」的孫女,亞紀的父母是白領階層,富裕而冷漠,亞紀逃離空虛的原生家庭寧願和貧窮的奶奶生活在一起,而她的父母為了顏面,在他人面前謊稱女兒去了澳洲留學。實際上亞紀在奶奶家,以出賣肉體為生,奶奶因為前夫的背叛,每個月去亞紀的父母家領取少許的「背叛補償費」(也是封口費),直到去世。

這就是這個家庭的全貌,他們每個人都是犯罪或違法嫌疑人,他們之間沒有法律和血緣關係。只是自動組合在一個屋簷下,彼此填補著缺失的情感與歸屬,他們的生計來源是偷來的,他們的家族關係也是不能見光,偷偷摸摸的。影片最後,真相引發社會震驚,信代為回報阿治當年的救命之恩,一人頂了弒夫罪、埋屍罪和養老金欺詐罪,當警方審問信代,(你們偷來的)孩子們稱呼你甚麼?信代心底一塊柔軟的角落崩塌、淚流成河;阿治送祥太去少改所,祥太在巴士啟動的一刻,無聲地對追著車跑的阿治喊出:「爸爸⋯」那是阿治一直想聽,祥太一直不肯叫出口的;警方將由裡歸還給親生父母,她依舊生活在吵架和暴力、虐待兒童的環境中,由裡變得自閉,她站在陽台上哼唱著阿治家教她的兒歌,眼睛呆呆望向遠方,全片結束。

甚麼是真正的「家人」?

小偷家族」必然的結局,是被法律懲罰打散,還原每個人的本來面目。故事裡的每個人被帶回原本的社會位置,留下的是觀眾對「家庭」真正意義的反思。

影片中,小偷家庭在那麼狹小又髒亂的空間裡吃飯、看電視、聊天、玩耍,看似困窘卻又充滿難得一見的溫情。對於奶奶來說,她享受了晚年的親情,對於生來就受父母虐待的由裡來說,她找到了快樂的童年,對於祥太,這是他第一次體驗到甚麼是真正的家人和父愛。亞紀的父母身上人性的虛偽令她窒息、逃離,而在奶奶身邊,她瞭解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聆聽了姐姐信代和她分享人生的心得,那是她的光鮮的闊太太母親不曾給予她的。阿治教孩子偷竊,但也曾教導他要珍惜家人;信代曾經殺害前夫,卻對陌生的由裡付出無私的母愛。

在片中,我們看到信代擁抱受傷的由裡,看到阿治教給祥太「盜亦有道」的道理,看到奶奶臨終前不放心家人的關切眼神,她最後的那句「謝謝你們」,凝聚了一位老人對這個特殊「家庭」的全部感謝和眷戀。這些情感交流不是建立在血緣基礎上,而是源於彼此的理解與支持。

信代被抓上警車時回頭對由裡說:「有一天,如果你想起我們,就知道我們這個家庭是真實存在過的」。這是電影中的一段台詞,也是對觀眾的叩問——人與人真實的情感聯結如果真的存在過,它是否會被時間沖淡?

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獲得了2018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日本電影繼《地獄門》《影子武士》《楢山節考》和《鰻魚》之後第五次獲得這一至高榮譽。影片還在第4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上橫掃八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安籐櫻)和最佳女配角(樹木希林)等。

做為中國觀眾熟悉的導演是枝裕和,一直關注家庭關係與社會邊緣群體,《小偷家族》遠不只是一部關於非常規家庭的溫情片,它剖析了現代日本社會的多重問題。《小偷家族》可以說是他這一創作主題的集大成之作。他以細膩而冷靜的視角,展現了在物質至上的社會中被遺忘的底層人物,他們的生存困境和情感需求。以平實而克制的敘事,讓觀眾自己去思考甚麼是真正的「家庭」,甚麼是真正的「愛」。

究竟甚麼是家庭?甚麼是親情?是血緣的紐帶,還是心靈的契合?為甚麼影片中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偷家庭」,竟比許多親生家庭更加緊密相連?

現實中,很多人因為「是一家人呀、有親緣關係呀」而理所當然地忽視了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很多人因為「血緣」而忘記了情感需要用心經營。很多人把親情視為與生俱來的權利,卻忘記了它同樣需要呵護與珍惜。這些都是需要現代人反思的地方。

光影之下的社會現實

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是社會體系中的「漏網之魚」:失業的臨時工、被家暴的兒童、被子女遺棄的老人、低薪毫無保障的工人、找不到歸宿的年輕女性。

當今社會,我們常常只看到閃耀的摩天大樓、寫字間和繁華的商業街,卻忽視了陰影處那些掙扎求生的底層人。導演沒有將這個家庭美化成「窮人勵志」的範本,而是真實地展現了他們的生存困境與道德模糊地帶。他們偷竊、欺詐、私自掩埋死者,這些行為無疑是錯誤的,但影片也反應了這些變異行為背後的無奈與掙扎。

在這個冷漠且高速運轉的社會裏,阿治一家以他們的方式進行著一場無聲的抵抗——抵抗冷漠,抵抗孤獨,抵抗被遺忘的命運,儘管他們的方式劍走偏鋒,他們是法律意義上的罪犯,是道德標準下的失敗者,但是他們並沒有給自己蒙上偽道德的美麗面紗。

老奶奶有句台詞說:「能不能生在這個世上是不由我們選擇的」。的確,無人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社會是否應該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生存尊嚴?當人被社會體系所拋棄時,是否還有合理的上升渠道和空間?行政、保險、勞資、兒童撫育、養老體系等社會規則是否真的具備完美的合理性?其實,不用和陌生人組建家庭,奶奶可以去養老院、祥太和由裡去兒童院,可是他們在那裡一定能找到「小偷家族」式的溫暖嗎?現代社會的福利制度可以給人以物質保障,但是活生生的人需要的,遠不止這些。

《小偷家族》沒有給出「甚麼是完美家庭」的標準答案,而是讓我們思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我們如何定義家庭?如何守護親情?如何在冷漠的現代生活中保持對愛的信念。我們不能選擇出生,但可以選擇如何相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溝通和理解,不該也無法被金錢所替代。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