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圖片來源:Pixabay)
每年黃曆四月初八是「佛誕」,亦稱為「浴佛節」,是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釋迦牟尼(英譯:Śākyamuni)原名喬達摩‧悉達多(英譯:Gotama Siddhāttha),梵文喬達摩是族姓,古印度傳統的族姓是跟母系族姓,喬達摩就是釋迦牟尼原名的姓氏,梵文的意思是「嫻淑」;「悉達多」是名字,在梵文是「吉祥」、「成就一切」的意思。
「釋迦牟尼」名字淵源
「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佛陀的尊稱,「釋迦」來自祂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梵文意思是「文武雙全」;「牟尼」在梵文意思是「削髮出家修行有成的人」;「釋迦牟尼」整個意思在梵文就是「來自釋迦族的削髮出家修行有成的人」。釋迦牟尼得道後,被佛教徒尊稱為「佛陀」、「世尊」,「佛陀」(英文:Buddha)的意思是「覺者」,「覺」的梵語是Bodhi,音譯是「菩提」,即「覺悟得道的人」;漢地民間將「佛陀」省略了「陀」字,簡稱「佛」,更從明朝開始尊稱祂為「佛祖」,即「佛教創始人」。
「神」、「佛」之分
在佛教中,「神」和「佛」有不同的層次,「神」是「天人」,還未出「三界」,還要「六道輪迴」,「佛」是已經脫離「六道輪迴」的「大覺者」,因此,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是「佛」,不是「神」。「六道」是指: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人間道和天道。若果一個生命還須在「六道輪迴」,表示該生命仍要在「三界」內的世界中生存,在生、老、病、死、苦難中渡過,不能上到「三界」外的世界、天堂上生活,在「三界」外神或者佛的世界或天堂上生活,就可以脫離痛苦、死亡,享受永生、永樂。
釋迦牟尼佛之誕生
佛陀誕生於約公元前565年,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四月初八日,在古印度的北部、現今的尼泊爾南部出生,當時是由「釋迦族」統治的「迦毘(粵音「皮」)羅衛國」(梵名:Kapila-vastu),由釋迦牟尼的父親「劫比羅城淨飯王」統治。「迦毘羅衛國」國土面積約320平方里,為「憍(粵音「驕」)薩羅國」之附屬國,當時北印度實行「貴族共和制度」,在北印度就分成有十個小城邦,從中選出最有勢力和最有能力的城邦主人作為十個小城邦的領導者,淨飯王就是當時各城邦共和國的領袖。「迦毘羅衛國」的王帝「淨飯王」娶了鄰國「居利族」「天臂城」的「善悟王」大女兒「大幻化」為妻子,釋迦牟尼是「大幻化夫人」所生,「大幻化夫人」亦稱「摩耶夫人」。
佛陀誕生故事之根據
早期漢譯的經律被認為是第一手的原始經典,但有關釋迦牟尼的出生,在早期漢譯的經律原典中所記載的不多,大多數都是記載在佛教後期的經書、論述或者傳說裡,其中的真偽已經很難去考證,但是,以下有關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故事都是普遍被佛教徒所認同的。
佛陀降世之安排
在很久、很久的久遠年代,有一位賢者叫善慧,曾發大慈悲誓願,表示祂願意捨棄俗世的一切慾望,去找尋一個讓人脫離苦海、建立大同世界的方法,於是,善慧經歷多生、多世的修行,終於以各種自利利他的菩薩德行圓滿,轉生至「兜率(粵音「摔」)天」上。眾神就勸請祂,說︰「菩薩啊!你求得一切的智慧都是為了救度世人,現在你已修行圓滿了,正是要到人間成佛和求大智慧的時候了!」於是菩薩就觀察自己應降生的種種情況,作了適當的安排,祂知道自己降生在「閻浮提洲」「迦毘羅衛國」,成為「釋迦族」人,父親為淨飯王,母親為摩耶王后。
摩耶夫人自從嫁給了淨飯王作為皇后以來,膝下一直沒有所出,淨飯王又不願另娶別的女子,所以摩耶夫人感到非常內疚、不安。
摩耶夫人夢熊有兆
當摩耶夫人四十歲的那一年,迦毘羅衛國正在舉行秋祭大典,祭典一連舉行了六天,到了最後的第七天,正值月圓之夜,根據《佛本行經》的記載,摩耶王后在睡夢中,她見到一頭六牙白象從空中經右脇(粵音「脅」)而進入腹中,摩耶夫人立即驚醒。這時,大地震動,世間有大光明普照,即使日月光明照不到的地方都大放光明。醒來之後,她把這個夢告訴淨飯王,淨飯王聽後亦不明所以。
除了這個夢,在釋迦牟尼誕生之前,根據《八十誦律》等的記載,摩耶夫人還做了其他三個夢:一、摩耶夫人見到她自己的身體飛騰上空中;二、摩耶夫人看見自己登上高山上;三、摩耶夫人見到很多人圍繞著她行頂禮。淨飯王請了一些婆羅門相師為他們解夢,解夢師向他們解釋,說:「夫人必生男孩,具有完美無瑕的三十二丈夫相貌,非常莊嚴。若果繼承王位,必當統領天下各國;若出家修行,必當開悟得道,名傳十方,作眾生之父。」
過了不久,摩耶夫人發覺自己懷孕了,就把喜訊告訴淨飯王,淨飯王就把摩耶夫人懷孕的喜訊向全國人民宣布,當然朝野上下都非常雀躍。
佛陀誕生
摩耶夫人即將分娩,向淨飯王說要按風俗回娘家「天臂城」去生產,回娘家生產是不可違背的風俗習慣,於是,淨飯王差派眾多侍女,並親自護送摩耶夫人回娘家。在途中,摩耶夫人希望到「迦毘羅衛國」國都郊外的「藍毘尼園」(Lumbin)遊覽一下,於是,淨飯王要求隊伍繞道去「藍毘尼園」,好讓摩耶夫人順便休息一下,「藍毘尼園」鳥語花香、景色怡人,摩耶夫人在欣賞園林景色之際,就在「藍毘尼園」中的「無憂樹」下伸手摘樹上的花蕊的時候,這時摩耶夫人還站立著就生下了嬰孩釋迦牟尼。
嬰孩釋迦牟尼天生瑞相,當時天色特別明亮,四周鳥語花香,非常殊勝。在釋迦牟尼降世的一刻,天空瀉下兩條清淨、透徹的水柱,一條是溫暖的水,另一條是清涼的水,給太子沐浴,故此,「佛誕」亦稱為「浴佛節」。這時,天空中來了很多的天王和神,天王莊嚴的舉起琉璃床的四支床腳,梵神恭敬的捧著珍貴的傘子,一群群的天人出現在天空中,他們都來敬拜讚美當今的太子、未來的佛陀的降生,太子和夫人安然的臥在床上,淨飯王驚喜交集的站在夫人與太子的身旁。這時,有一襲「天衣」從天空中飄下來蓋在太子的身上,燃油耗盡了的薪火又重新燃點起來,混濁的流水都變得清澈起來,凋謝的花朵又重新開放起來,正在開放的花朵綻放得比之前更芬芳、燦爛,兇惡的人和暴君一時也和順起來,呻吟著的病人突然不藥而癒,嘈吵的禽獸都忽然靜止下來,世間上的一切都霎時變得美好,即使深居在偏僻地方的人民都感覺到一股祥和的能量場,成千上萬的人民都趕到「藍毘尼園」去,希望能親眼看一看太子的瑞相和感受一下太子的慈悲散發出來的能量場。
淨飯王見到這一切既驚且喜,之後就小心奕奕的護送夫人和太子回宮。淨飯王晚年得子,後繼有人,心中很歡喜,於是召來宮中最有德望的婆羅門學者商議為太子取名,最終為太子取名喬達摩.悉達多,悉達多的意思就是「吉祥」和「成就一切」。
阿私陀仙之預言
太子出生的一切安頓好之後,一位苦行仙人名叫阿私陀仙來求見,他在婆羅門苦修者中是一位最具權威的智者。
淨飯王恭敬的向阿私陀仙請教:『尊敬的大仙!我真是世間上最幸福的國王,我得到一個無價的寶貝,請你為他占個卜吧!』
阿私陀仙回答:「大王!當太子在藍毗尼園出世的時候,我看見天空上出現了吉祥的徵兆。我今天禪定中,見到天人對我說:『淨飯王誕生了一位太子,他是未來的佛陀,他將來會是一個以真理教化世人的導師。』大王!我今日前來,無非是為了來拜謁這位未來的大覺者!」
淨飯王聽完了阿私陀仙的話,命令宮女抱出太子來給阿私陀仙看。阿私陀仙恭敬的端詳太子的長相,果真是具有殊勝的32相與80種好,是完美無暇的佛相。阿私陀仙以天目觀察太子的未來,起初面露笑答,但稍後神情又變得哀傷。
他向淨飯王解釋說:「我微笑是因為太子將來必能覺悟成佛,但是我不久於人世,就無法得受佛陀的教化,緣慳一面,所以覺得十分可惜,不禁悲從中來啊!」
淨飯王又疑惑起來了,放心不下的問阿私陀仙:「太子真的會出家成就佛陀嗎?」
阿私陀仙毫不猶豫、肯定的回答,說:「大王!是的。大王得了這位太子,不但是大王的福,亦是人類的福!」
淨飯王反問阿私陀仙,說:「怎麼可以呢?我的王位由誰來繼承呢?將來的國家又誰來統治呢?」
阿私陀仙中肯的回答,說:「大王!你的太子不會執著於俗世的名利,他是會捨去王位,離家修行,去求真正的覺悟,為世人尋求解脫的真理。」
阿私陀仙辭別過淨飯王之後,淨飯王百感交集,既驚且喜,對太子滿懷期望,希望他能成為統領各國的聖者,但是,內心又忐忑不安,擔心他捨棄這個國、這個家而去,於是,淨飯王就想到再請宮中最有學問的婆羅門相師來找尋解決辦法。
相師對淨飯王說︰「如果太子將來看見老人、病人、死人、出家人等四種苦象,他就會出家;如果他看不見就不會出家,將來就會成為統理天下的偉大君主。」
淨飯王之抉擇
無論如何,太子還是自己的骨肉,淨飯王對他還是疼愛有加。於是,他下令舉國歡呼慶祝:特赦囚犯;給苦役額外休假;以婆羅門的上等食品祭祀廟裡的神;以珍品賞賜大臣、宮女;派發食物給貧困的人;讓上上下下的人民狂歡歌舞。另一方面,淨飯王吩咐宮中禁衛嚴守宮門,不准許太子外出,只許太子看見快樂和幸福的事,不許太子看見老、病、死、出家等四種苦況或任何悲慘的事。
太子出生僅七天,母后摩耶夫人便去世了。太子由王后的妹妹摩訶(粵音「苛」)波闍(粵音「遮」)波提夫人撫養長大,她視悉達多太子如己出,對他照顧無微不至,後來淨飯王亦娶了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為妻。淨飯王希望太子能繼承他的王位,因此給他最好的教育,讓他享受一切世間歡樂,更盡量防止他接觸宗教或靈性修行上的事,一心期望這樣他能順利繼承「釋迦王朝」的王位。
籤文之啟示
沙田「車公廟」第四條籤文這樣子寫:「福無私與皆天賜,禍不空生自有招;一片婆心能積善,自然福長禍潛消。」籤文這樣子啟示人:「福澤的施與都是大公無私、由上天賜與的,禍不會憑空而生,是自己招來的;唯有憑一片仁德之心才能積得美善的成果,福澤自然就會到來、即使有禍自然也會消除。」切記:「此世短暫,轉身步進消失了的空間」,要把握好今生為人,求得正法門,今生不修更待何時。
世人要快快去「找真相」
寺廟、教堂應該是讓有志求道、修煉、修行的人學道、學法的清靜、遠離世俗、神性不可侵犯的地方,現在一些寺廟、教堂都非常世俗化、商業化、公司化、商品化、政治化,開闢成為旅遊景點,開設零售商店、表演場所,營造品牌,開設公司化、黨化的職位,講究市場效益,謀取暴利,追求高薪厚職、分花紅,質已經變了,嚴重擾亂了這些地方正常的修行功課。要不就是有些人求神保佑家宅平安,保佑陞官發財,保佑學有所成,求姻緣得姻緣、求子得子等等,真正按正法門去修、去得道又有幾人呢?這種現象已經受到一些社會人士的批評,營運這些機構的管理層和誠心信神、拜佛的信徒是否應該檢討、反思一下?要重拾當初佛門、教堂的清靜啊!
禪院、教堂的「鐘聲」會給人一種「警醒」的感覺,「警醒」人「創世主」已經降臨世間,世人要快快去「找真相」。
東漢《古詩十九首》其中之一篇《生年不滿百》的詩文是這樣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粵音「之」)?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粵音「黐」)。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意思是這樣的:「人活在世上不足一百歲,卻記掛著千年後的憂愁。日雖短而夜雖長,何不秉燭夜遊!當及時為樂,難道要等待來年嗎?愚蠢的人才吝嗇金錢,只會讓後世的人恥笑。古代傳說中有一位仙人名叫王子喬,一般人怎能學他一樣能修成仙啊!」作者認為這首詩的作者太消極了,所以就將這首詩改寫成:「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無須憂與愁。萬般帶不走,積德當及時。」在正法門修行積德才是正道,有志者事竟成者啊!
優曇婆羅花開
佛經多處提及到「轉輪聖王」。《妙法蓮華經文句纂(粵音「轉」)要》卷二‧四上篇記載:「優曇華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一切經音義》卷八曰:「優曇花。此雲祥瑞靈異之天花也。世間無此花。若如來下生。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上列的經文的意思為:優曇婆羅花為「靈瑞之花」和「祥瑞靈異之天花」,「世間無此花」,此花從天而來,「三千年一現」於世,自釋迦牟尼佛以降三千多年來從未在世上出現過,現今「優曇婆羅花」又再盛開,意味「金輪聖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普度眾生。
生命智慧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這些句子出自宋朝「黃龍悟新禪師」(1044~1115年)《禪關策進諸祖法語節要第一‧緇(粵音「知」)門警訓卷第六》,意思是說:人能夠投胎得人身成為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得了人身而又能夠聽聞佛法、宇宙大法、能夠修煉成神、佛的法理更是難上加難,得了人身而又聽聞到能夠修煉成神、成佛的法理而不能得度、不能超脫三界,那麼,你期望那一生、那一世要再得人身才去修煉而度你這個身體、這個生命呢?
結語
祝各位能夠找到真相,超脫生死,修煉成神、成佛!
来源:看中國投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