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法學家袁紅冰接受閩南狼採訪,披露自己的反共之路。(油管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5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綜合報導)在臺海局勢日趨緊張的當下,保衛臺灣的自由與民主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近日,海外流亡學者、曾任北京大學法律系教師的袁紅冰教授赴臺灣接受「閩南狼」專訪,分享他從文化大革命到八九六四天安門事件,再到發起「保衛自由臺灣國際志願軍」的曲折人生與堅定理念。袁紅冰以親身經歷揭露中共暴政,呼籲全球華人團結反抗獨裁,捍衛臺灣這片華人世界最後的自由淨土。
從草原到北大:反抗的初心
袁紅冰,1952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成長於文化大革命的動盪年代。他的童年被暴力與恐懼籠罩,特別是1960年代末,中共在內蒙古發動「內人黨事件」,對蒙古族展開種族滅絕式迫害。袁紅冰回憶,超過10萬蒙古族精英在酷刑、屠殺或被迫害中喪生,他的父親作為《內蒙古日報》副編輯,親歷了報社大院內無數家庭的悲劇。
最令袁紅冰刻骨銘心的一幕,發生在他16歲那年。他親眼目睹一名蒙古族農婦被軍管會士兵吊在燒紅的鐵鍋上方,只因被誣陷為「內人黨」分子,她被殞地折磨,內臟在高溫下爆裂,慘叫聲刺破夜空。這一場景成為他心中永遠的傷痕。「我爬上陰山山脈的頂端,向蒼天和大地發誓,要讓蒙古人的苦痛升華為自由的史詩和唯美的哲學,」袁紅冰說。這一誓言點燃了他反抗中共暴政的決心。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袁紅冰以內蒙古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後留校任教。他的學術生涯恰逢改革開放初期,胡耀邦主導的思想自由化為中國帶來短暫的開放氛圍。然而,文化大革命的陰影和對自由的渴望,讓袁紅冰無法與中共體制妥協。他開始以學者的身份,探索如何將個人的反抗轉化為對民族苦難的救贖。
親歷血腥六四 與中共決裂
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是袁紅冰人生中最慘烈的篇章。當時,他作為北大法律系教師,積極支持學生運動,並組織「北京大學教師後援團」,為在天安門廣場抗議的學生提供物資與保護。袁紅冰回憶,八九運動的導火索是中共改革派領袖胡耀邦的突然去世。胡耀邦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推動思想自由化,為中國知識份子和民眾帶來難得的言論空間,他的逝世激起民眾對鄧小平為首的頑固派的憤怒。
「胡耀邦的去世讓我們多年的努力化為泡影,」袁紅冰說。他動員學生連夜張貼標語,如「該死的沒死,不該死的死了」,點燃了北京高校的抗議熱潮。運動迅速升級,學生走上街頭,要求反腐與民主改革。袁紅冰帶領教師後援團,與學生併肩作戰,甚至組織教師絕食團,表達對運動的支持。
然而,5月19日,中共宣布戒嚴,軍隊進城。袁紅冰帶領教師後援團在天安門廣場西北角保護學生,試圖以血肉之軀阻擋軍隊進場。6月3日晚,血腥鎮壓開始。他親歷了坦克碾壓學生、市民被子彈掃射的慘狀。一名試圖翻越欄杆的學生被坦克擠壓在鐵欄上,鮮血噴濺;另一名學生被坦克碾過,血肉模糊,手中仍緊握校旗。袁紅冰背著五六名傷者奔向醫院,卻無法挽救更多生命。
「那一刻,我決心與中共暴政徹底決裂,」袁紅冰說。八九六四的失敗,讓他深刻反思中國自由知識份子的侷限。「我們缺乏將全民抗爭升級為人民起義的勇氣和智慧,這是我們輸給中共暴政的原因。」他認為,與同時期蘇聯解體的成功相比,中國知識份子未能果斷引導運動走向革命,是悲劇的根源。
與習近平的酒桌交鋒
訪談中,袁紅冰分享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1987至1988年間,他與時任廈門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曾是「酒友」。當時,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因支持胡耀邦的改革而被邊緣化,習近平頻繁赴京「跑關係」,試圖保住家族政治地位。袁紅冰經胡耀邦長子胡德平介紹,與習近平相識,兩人多次共飲茅台,談論政治與人生。
袁紅冰透露,習近平的言行展現了其意識形態的極端性。有一次,習近平醉後宣稱,中國人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需要40億人才能統治世界」。這一言論反映了他對共產主義全球擴張的狂熱信念。另一次,習近平與時任延安地委書記白恩培爭論抗美援朝戰爭。白恩培批評毛澤東在長津湖戰役中讓15萬士兵無禦寒衣物投入零下20度的戰場,是不負責任的犯罪行為。習近平卻為毛澤東辯護,稱凍死數萬士兵無妨,因其中多為「國民黨投降軍」,「這樣處理最合適」。這一冷血論調讓袁紅冰震驚。
習近平的個人行為也令人側目。一次酒後,他拍了一名女服務員的臀部,引發廚師群起追打。袁紅冰與習近平舉桌抵擋,倉皇逃入圓明園的荒草叢中。袁紅冰笑稱,習近平雖有「酒後亂性」的一面,卻也講義氣,「他不會出賣朋友,但他的意識形態和行為顯示,他是個危險的獨裁者。」
流亡與反抗:保衛自由臺灣的使命
八九六四後,袁紅冰被中共列為清查對象,名列北大70名教師黑名單之首。他被剝奪教學權利,後被秘密逮捕併發配至貴州監禁半年,禁止返回北京。在貴州的艱難歲月中,他潛心創作,完成了四本著作,包括記錄蒙古、藏人、漢人苦難的《文殤》。2004年,經過十年精心準備,他輾轉流亡澳洲,帶著對自由的執念,繼續反抗中共暴政。
近年,袁紅冰發起「保衛自由臺灣國際志願軍」並成立「中國反抗運動軍團」,旨在聯合全球華人捍衛臺灣的民主主權。他強調,臺灣是華人世界唯一的自由淨土,其科技、經濟、人文成就領先全球,卻因中共的國際打壓被聯合國拒之門外。「只有反共才能護臺,因為中共是唯一試圖摧毀臺灣民主的勢力,」他說。
袁紅冰分析,若臺灣淪陷,2300萬臺灣人將淪為政治奴隸,日本經濟命脈將被中共掌控,美國將退守夏威夷,中國的自由化進程更將無限推遲。他指出,中共征服臺灣將強化其暴政統治,進一步壓制14億中國人民的自由希望。因此,保衛臺灣不僅是對臺灣的支持,也是為中國人民爭取自由的關鍵戰場。
這支志願軍的意義不僅在軍事,更在政治與心理層面。袁紅冰認為,當「中國反抗運動軍團」與中共軍隊在戰場上正面交鋒,將對14億中國人民產生震撼性的心理效應,激發他們反抗暴政的意識。「這可能成為下一次全民起義的序幕,就像8964年的全民抗爭,卻需要更果斷的革命行動,」他說。
對臺灣的呼籲:自由需要守護
袁紅冰對臺灣民眾發出深切呼籲:「你們若將主權交給中共,自由人將瞬間變為政治奴隸。」他強調,臺灣的自由民主是華人世界的燈塔,必須以堅定的意志守護。他同時指出,中國的自由化需靠14億人民自我救贖,而非將責任推給臺灣。「我們來臺灣不是索取,而是支援,與你們併肩抗擊中共的侵略。」
他批評部分海外民運人士將中國民主化的重擔壓在臺灣身上,認為這是不現實且不公平的。「14億中國人若不自己救自己,上帝也無法拯救你們,」他說。袁紅冰呼籲臺灣與中國反抗力量合作,共同推翻中共暴政,為華人世界開創自由的未來。
對於習近平,袁紅冰表示已無話可說,唯一的回應是以殞地之姿發起人民起義,摧毀中共暴政。「這是我殞地一生的使命,」他說,眼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
中共暴政的本質:從歷史到現實
袁紅冰的經歷揭示了中共暴政的殞地本質。從文化大革命的種族滅絕,到八九六四的血腥鎮壓,再到今日對臺灣的威脅,中共始終以獨裁與暴力維系統治。他指出,中共的「改革開放」被嚴重誤解。1970年代末的真正改革由胡耀邦推動,以思想自由化為先導,而鄧小平的「權貴市場經濟」則以堅持共產黨獨裁為前提,導致權力腐敗與社會不公。
「中共暴政只懂人民起義的語言,」袁紅冰說。他反對改良主義,認為經濟發展不會自動帶來民主,習近平的極權統治便是明證。他呼籲以革命手段推翻中共,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國。
袁紅冰的故事,是一部從文化大革命到八九六四,再到流亡海外的自由抗爭史。他的經歷不僅是個人的悲歡離合,更是中共暴政下無數中國人民苦難的縮影。在全球民主陣營與獨裁勢力的交鋒中,臺灣的自由不僅是2300萬人的寶藏,更是華人世界的最後希望。
正如袁紅冰在訪談中所言:「只有反抗,才能迎來自由的曙光。」他的吶喊,是對臺灣的警醒,也是對14億中國人民的召喚。在這場自由與奴役的較量中,臺灣與中國反抗力量的團結,或許將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