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創造了母親節 卻花半輩子要攪黃這個節日(組圖)

作者:余淼淼 發表:2025-05-09 0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安娜.瑪麗.賈維斯創造了母親節。
安娜.瑪麗.賈維斯創造了母親節。(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人類在古希臘,就已經有了崇拜母親的傳統。每年春天,古希臘人會舉行盛大的儀式,向眾神之母赫拉(又稱莉雅女神)致敬。這位女神不僅是宙斯的母親,也是幾乎所有希臘神明的母親,象徵著偉大的母性力量。人們通過慶祝活動,表達對母性的尊崇與敬意。這些古老的儀式,可以說是母親節最早的雛形。

到了17世紀中葉,這一傳統流傳到了英國。英國人將封齋期(即復活節前的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天定為「母親節」(Mothering Sunday)。在這一天,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佣人和學徒可以回到家中,與自己的母親團聚。他們會帶著一種特別的蛋糕(mothering cake)與小禮物回家,以表達對母親的愛與感謝。人們甚至將這一天與教會的「受洗」儀式結合,象徵人們從教會(Mother Church)「重生」(rebirth)。

這些早期的母親節慶祝活動,儘管形式各異,卻都體現了人類共同的情感——對賜予生命的母親的感恩之情。然而,真正將母親節確立為現代意義上全球性節日的,還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不平凡的女子——安娜.瑪麗.賈維斯(Anna Maria Jarvis,1864年5月1日~1948年11月24日)。

安娜.賈維斯終生未婚,膝下無兒無女,但她與母親的感情卻異常深厚。她的母親是一位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女士,曾多次表達過希望設立一個紀念母親偉大付出的節日。然而,這個願望在她有生之年並未實現。

1906年5月9日,安娜.賈維斯的母親不幸去世。次年,在母親逝世週年之際,悲痛的安娜決心實現母親的心願。她寫信給西弗吉尼亞州格拉夫頓的安德魯斯循道聖公會教堂,請求為母親舉行特別追思禮拜。她的母親生前曾在這所教堂的星期日學校服務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將賈維斯母親的忌日——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設為母親節。

但安娜並不滿足於此。她組織了一個母親節委員會,開始大規模宣傳,呼籲將母親節定為美國的法定節日。她的不懈努力終於得到回報。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當時的總統威爾遜簽署公告,正式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決定很快引起世界各國紛紛效仿。到1948年安娜.賈維斯去世時,全球已有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

值得一提的是,安娜.賈維斯的母親生前喜愛康乃馨花,因此康乃馨成為了母親節的象徵性花朵。1934年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有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面前的花瓶中插著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從此,康乃馨被廣泛認為是象徵母愛的花朵。佩戴紅色康乃馨表示母親健在,白色則表示母親已故,以寄託思念之情。

「康乃馨不會讓花瓣掉落,而是把它們簇擁在蕊心,一直到花謝;同樣,母親會把孩子擁在心中,母愛常青。」安娜.賈維斯在1927年接受採訪時這樣解釋為甚麽母親節適合送康乃馨。據BBC新聞報導,康乃馨也是賈維斯的母親生前最喜愛的花。

然而,隨著母親節的普及,商業化傾向日益明顯,這讓安娜.賈維斯深感遺憾。她曾抗議說:「我希望它是一個情感的日子,而不是獲利的日子。」諷刺的是,這位母親節的倡導者最終對自己創立的節日感到失望,她在晚年甚至表示後悔發起母親節。這個細節,或許正提醒我們,母親節的真正意義不在於華麗的禮物,而在於真摯的情感與感恩之心。

安娜最初設想的母親節是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但當這一天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節日後,現實卻並不如她所設想的一樣。為母親慶祝母親節的想法迅速流行起來,並通過卡片和鮮花被大量商業化。

作為母親節創始人,她當年可是很有名氣的。也有不少機會藉此生財。然而,她並沒有把這看作是一種榮譽,而是對她所珍視的傳統的一種侮辱。對她而言,給母親手寫的一封家信即便笨拙,也比花錢買現成的精美賀卡承載了更多的愛,多花時間陪伴母親比花錢為她購買禮物更顯真誠。

安娜拒絕了所有找上門來的商業合作,當花商願意向她支付佣金時,她還憤怒地斥責節日鮮花生意為骯髒的交易。她不願意讓母親節跟錢有瓜葛,痛恨慈善組織打著母親節旗號為各種慈善活動募捐,不相信善款會得到善用,也痛恨商家藉機促銷謀利。

1918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安娜在費城的約翰.瓦納梅克茶室裡看到菜單上的母親節沙拉後,她意識到,母親節已經成為了商家的一個營銷手段。

賈維斯無法忍受看著人們花那麼多錢買奢侈的鮮花、賀卡和昂貴的巧克力。她開始提起訴訟,舉行抗議,要求與總統面對面會談,以母親節創始人的名義,抗議母親節成為一個商業化的節日。

驚人之舉 直至終年


如果她今天看到母親節「買一送一」的現象,會氣到再摔一次沙拉?(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在此後每一年的母親節,她都有一些驚人之舉,1923年,她成功地攪黃了費城糖果零售業聯盟的母親節大會;1925年她出現在一個慈善活動上,抗議慈善組織賣康乃馨籌集善款,結果因擾亂公共秩序而被捕!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她甚至還以母親節創始人的名義要起訴羅斯福總統夫人的基金會,告她把母親節商業化。  

此後的幾十年間,安娜.賈維斯用自己的積蓄與利用母親節促銷的商家打官司,一度曾有33起訴訟案同時進行。然而她的戰鬥是徒勞的,不僅耗盡了她此後幾十年的光陰,耗盡了她從家庭繼承的微薄財富,讓她最終破產。

84歲時,安娜.賈維斯在療養院去世,孤身一人,雙目失明,身無分文。

西弗吉尼亞學院的歷史學家凱瑟琳娜.安托裡尼說,如果賈維斯今天還活著,她一定會為母親節流行至今感到興奮。「但她會因為人們不記得她而難過,」安托裡尼說道,「當然,如果她知道這個節日在某種程度上是通過母親節特價商品、促銷活動、賀卡和鮮花來慶祝的,她可能仍然同樣會感到憤怒。」

安娜.賈維斯的故事,堪稱「節日創辦人也怕節日變味」的經典案例。她一手創立了母親節,原本只是為了讓世人真誠地感謝母親,沒想到這顆「感恩的種子」落地後,竟長成了商家眼中的「搖錢樹」。

她終其一生都在與母親節的商業化作鬥爭--抗議、訴訟、新聞稿、甚至怒摔「母親節沙拉」,只為捍衛她心目中節日的純粹。可惜她的努力是徒勞的,最終落得孤獨貧困、鬱鬱而終。

公正地說,安娜的堅持令人敬佩,她提醒了我們:節日的本質應該是情感,而非價格標籤。幽默一點看,這大概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自己創立節日卻又終生反對大家過節的人--如果她今天還在,看到那些母親節大賣特賣和「買一送一」的現象,恐怕會氣到再摔一次沙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