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的摯友、同為清華導師的陳寅恪,在得知死訊後失聲痛哭。(網絡圖片)
國學大師王國維自沉之謎
1927年6月2日上午10時左右,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的昆明湖畔,一位身著長袍、頭戴西式禮帽的中年學者,神情沉靜,步履從容。他把禮帽脫下,輕輕放在湖邊的石欄上。在佛香閣排雲殿下,他漫步走過長廊,在石舫前兀自獨坐沉思,約半個小時後他進入了魚藻軒。
他點燃一支紙煙慢慢地抽完,然後從容地掐滅了煙頭,走到魚藻軒的石階上,看了看平靜的湖水,猛然縱身一躍,此時大約十一時左右。沒有掙紮,沒有遲疑,一如一場早已預演無數次的告別儀式。
這位投湖自盡者,正是清華國學導師、中國近代最傑出的學術巨人——王國維,年僅五十一歲。他的死,至今仍是一道未解的歷史之謎。百年後的我們,不禁要問:他爲什麽自沉而死呢?
王國維壯年像。(圖片来源: 公用领域 維基百科)
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經此世變 義無再辱
就在自沉前數日,王國維悄然向清華國學院告假,對學生說是去「避暑」,實際卻是將人生一步步安排成遺囑式的結尾。他將畢生研究的手稿、古書、筆記,悉數分類裝箱,親自交給清華圖書館典藏。
他處理完所有信件與財物,甚至連衣袋裡的遺書也已寫妥。當遺體被打撈上來時,仍衣冠整齊、面容安詳,宛如一尊沉睡中的文士雕像。
這不是一個尋常的自殺,而像是一場殉道。就像他口袋裏的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不只是模仿屈原:王國維之死揭開文化滅頂的序幕
王國維投水自殺,像一枚炸彈在中國文化圈引爆,上海著名的《申報》刊發了清華教授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河死的北京專電,天津的《大公報》則在國學家王國維在頤和園石舫投水的報導上加了因悲觀時局等導語,因為六月四日這天正是端午節,人們很快把王國維自沉昆明湖與屈原投汨羅江聯繫起來。北京的《順天時報》刊發了題為:繼屈原投江之後王國維投昆明湖自殺的報導,而清華國學院的導師梁啟超也拿王國維與屈原相提並論。覺得兩位都有相同的殉國的情懷,可是王國維之死比屈原更複雜一些,遠非殉國能夠表達的。
陳寅恪哭了:他不是死於舊制度而是死於新秩序
王國維的摯友、同為清華導師的陳寅恪,在得知死訊後失聲痛哭。
讀者朋友們,你能理解這種「文化的痛」嗎?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所熟悉的一切都變了:幾千年的文化不再被承認,你尊敬的古人被嘲笑,你信仰的價值被標為「落後」、「封建」,甚至你教書育人的學校,也開始由對文化的信仰,到相信人是動物進化而來的。傳統文化的根基已經被掀動了,你會怎麼選擇?是堅持自己的理念,還是隨波逐流?
不是舊人不適新世而是文明正在被顛覆
當時的中國,正進入一個全面激進的新時代:北伐內戰打得如火如荼;共產思想開始蔓延,政治暗殺不斷;新文化運動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浪潮,儒學、經史、道統成為「愚民教育」的代名詞;一切「古典」的都要被徹底推翻。而對王國維這樣的文化守望者來說,這不是時代的進步,而是文明的斷層。
天才預言家王國維
其實,王國維除了在學界有巨大影響力外,他還是一個天才預言家。
早在一八九八年,王國維便預言了戊戌變法的失敗,隨後又預言了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到了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王國維憂心忡忡,致信柯劭忞聲稱:觀中國近況,恐以共和始。而以共產終。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寫信給陸宗輿,提出要在巴黎和會上提出議案,團結世界各國剿滅俄國布爾什維克。一九二四年國民黨聯合蘇俄,王國維在馮玉祥逼宮之時放言:赤化之禍,旦夕不測。
王國維死前他還念念不忘已經失和的舊友羅振玉,給其的信中準確無誤地提到了當時湖南農民運動中葉德輝被誅殺之事。
代奏溥儀風波
自沉當天,王國維的助教趙萬里急電身在天津的羅振玉:師於今晨在頤和園自沉,乞代奏。羅振玉大吃一驚,很快,王國維臨終所作的遺折敬呈到已遜位離京的末代皇帝溥儀的手中。溥儀讀罷深感淒哀,隨即下詔加恩贈諡,賞銀治喪。
王國維筆跡與口氣的奏摺稱:臣王國維晚奏,為報國有心,回天無力,敬陳將死之言仰祈聖鑒事:竊臣猥以凡庸,過蒙聖恩,經甲子奇變,不能建一謀、畫一策,以抒皇上之憂色,虛生至今,可恥可醜。邇有赤化將成,神州荒翳。當蒼生倒懸之日,正撥亂反正之機。而臣自檣才為庸愚,斷不能有所匡佐。而二十年來士氣消沉,曆更事變,竟無一死節之人,臣所深痛。灑此恥,此則臣之所能。謹於本日自湛清池。伏願我皇上日思辛亥、丁已、甲子之恥,潛心聖學、力戒宴安並願行在諸臣,以宋明南渡為鑒,破彼此之見,棄小嫌而尊大義,一德同心,以拱宸極,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迫切上陳,伏乞聖鑒。謹奏。宣統十九年五月初三日。
而溥儀刑滿釋放后曾説這是羅振玉擬定的假奏摺,羅振玉爲什麽要造假奏摺?因爲不僅是「欺君」之罪,還會讓自己的聲名受損,他會做這樣的傻事嗎?很值得懷疑。
百年紅潮 一路謊言和殺戮
大家知道,王國維對於當時共產勢力的全面滲透,可以説是憂心忡忡。不過真是被王國維不幸言中,此後的百年紅潮,一路謊言和殺戮,百姓苦不堪言,如今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冤魂無數,可惜多年來的恐嚇和封閉洗腦,還有太多的人,認不清中共的真面目。
清帝退位詔書
就如當年的馮玉祥一樣,因爲認不清中共的真面目,所以結局死的很慘,説到馮玉祥,不得不提到《清帝退位詔書》和《清室優待條件》兩件事。
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正式退位,其實是由隆裕太後代為頒布《清帝退位詔書》。在這場歷史性的權力交替背後,清室與臨時共和政府(即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達成了一項重要協議,史稱《清室優待條件》,這份檔不是與「共和黨」簽訂的,而是與當時的臨時政府(後由袁世凱主導)達成的政治協議。
《清室優待條件》的主要內容如下:
皇帝尊號與安全:宣統皇帝(溥儀)退位後,仍保留「大清皇帝」尊號,臨時政府給予「優待」,不追究其責任,保其人身與財產安全。
皇族待遇:皇室成員可繼續享有原有俸祿(年費400萬兩),不受幹預;宮女太監亦可留用,生活無虞。
居住安排:清室得以「暫居」紫禁城(內廷),外廷劃歸政府使用,視為「共和政府財產」。
宗廟祭祀與喪葬:清帝宗廟祭祀照常舉行,歷代陵寢不得侵犯,並按朝制辦理喪事與祭典。
允許繼承封號與生活禮遇:皇室子孫得以繼續保留封號、王公爵位等象徵性地位,享有與以前相當的禮遇。
財產保留:清室私人財產不納入國有,包括部分金銀、字畫、寶物等,得以保存。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的幾大弊端:
溥儀已經退位,按協議保留他的權力,是情理中的事,而把溥儀趕出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廢除《清室優待條件》,將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宮)此舉也帶來一系列弊端:破壞協議誠信,損害政府形象;
《清室優待條件》是北洋政府與清室的正式協議,原本承諾保留溥儀在宮中的尊號與生活待遇。突然撕毀此協議,讓政權失去誠信基礎,給人「朝令夕改」的印象,也讓國際社會對中國政治不穩定感加深。
激化帝制遺老與保皇勢力的不滿
許多遺老遺少將此舉視為對清朝祖宗的不敬,加劇對民國政權的不滿,甚至成為後來溥儀被日本人扶植為「滿洲國皇帝」的心理與政治動因之一。某種程度上,這種強行驅逐埋下了東北淪陷的隱患。
引發清宮文物損失與流失
驅逐過程混亂,加之後續宮廷無主,大量清宮文物遭到盜竊、變賣,國寶流失海外,對中國文化財產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是誰在馮玉祥背後策劃了這一切
2年後,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自立為「國民軍總司令」,推翻直系首領曹錕,把溥儀趕出紫禁城。驅逐溥儀是馮玉祥出於軍事與政治權謀的突發行動,還是有人背後指使?
馮玉祥是共產黨嗎 火海中的真相與謎團
1948年9月1日,黑海之濱,一場突如其來的輪船大火,帶走了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將領——馮玉祥。他的死,至今仍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
一場「意外」的大火
當時的馮玉祥,正在從蘇聯返回中國的途中,準備參與中共籌組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為中國的未來設計藍圖。他搭乘的是蘇聯的「勝利號」輪船,航行於黑海沿岸。然而就在接近蘇呼米港(Sukhumi)時,船艙突發大火。
根據蘇聯官方說法,火災由電線短路引發,蔓延迅速,造成多人驚慌逃生。出人意料的是,船上大多數人成功獲救,唯獨馮玉祥不幸葬身火海,時年66歲。
誰會相信這只是意外?
對於這位在軍政界叱吒多年的「基督軍閥」,他的死訊震驚各界,但也迅速引發懷疑。許多學者與知情者至今質疑,這起火災是否另有內情。
蘇聯黑手?
馮玉祥晚年雖在政治上傾向左翼,對蔣介石多有批評,甚至前往蘇聯「避蔣親共」,但他對蘇聯制度的種種觀察與批評,卻讓人懷疑他可能在不自覺中觸怒了當局。
據傳他在莫斯科曾多次發表不合時宜的言論,尤其對史達林集權政策多所質疑。有歷史學家指出:「馮玉祥口快心直,又是一介軍人,恐怕很難安於做中共或蘇聯的傀儡。」
中共內部清理?
1948年正值中共籌建新政權的敏感時刻。馮玉祥雖被視為革命同志,但其獨立性極強,長年習慣自己掌權。中共高層是否擔心這位「不穩定因素」重返國內後幹預政治佈局?是否乾脆在旅途中「解決問題」,以免將來生波?
雖無確鑿證據,卻也無法排除這種「預防性清除」的可能。
馮玉祥必須死 掩蓋背後的那隻黑手?
很奇怪的事馮玉祥的是,船上大多數人成功獲救,唯獨馮玉祥不幸葬身火海。他死後的葬禮,後來由中共舉行,遺體安葬於南京紫金山,給予「人民功臣」的地位。如果馮玉祥不是中共的人,會有如此待遇嗎?
然而,他的死究竟是意外的殉難,還是政治的清洗?歷史,似乎並未給出明確答案,但是已經出現了端倪,只是人們都忽略了這一切,畢竟,中共是以謊言起家的,製造彌天大謊,是中共最拿手的好戲,否則,這一百多年來,怎麽會有人,前赴後繼地上當受騙。
以共和始者 必以共產終 被忽視的預言
王國維不只是學術大家,還是一位令人震驚的歷史預言者!早在1924年,他便在給溥儀的奏摺中寫下令人驚愕的話:「以共和始者,必以共產終。」
當年的他,已預感到赤化浪潮將至,馬列幽靈即將吞噬神州。
赤化將成 神州荒翳:百年前的絕望,百年後的警示:
「赤化將成」——共產主義的陰影籠罩全中國;「神州荒翳」——古老文明即將沉寂於無神論的魔掌之下。
一位貫通中西、學識淵博的大師,站在歷史的裂縫中,看到的是百年後我們今日的現實狀況,只是他看清了,而更多的人還迷而不醒,或許他想以身喚醒大衆而已:文化崩毀,道德失序,思想封閉,血與火的代價,至今仍未結束。這一百多年來,人們都誤讀了他的赴死德心意,沒有人能夠從他的隻言片語中明白他真實的意願。
如今悲劇上演了一百多年,被中共荼毒的生命以億數倍增,更多的人已經清醒過來,那麽您醒過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