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場軍艦的攻擊,是由一群海洋生物引發。(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浩瀚無垠的海洋中,有些戰爭從未被記入歷史課本,也未曾在外交辯論中被提及。這些戰爭沒有國旗、沒有口號,對手甚至沒有名字。敵人是無聲無息的海中生物,是那些被自然深藏、鮮為人知的巨獸,而與牠們短暫交鋒的人類,不是科學家、探險家,而是配備最先進軍事裝備的海軍戰艦。
太平洋深處的無聲對決
1978年,美國海軍軍艦「斯坦號驅逐艦DE-1065」在太平洋執行一項不對外公開的特殊行動。就在行動途中,原本穩定運作的潛艦偵測系統突然失靈。這不僅是機械故障,更可能意味著在這片水域之下,有某種力量以非人為方式介入。
當戰艦返回碼頭後,技術人員在聲納系統外殼上發現了一道長達1.2公尺的巨大划痕,切口深邃,甚至卡著幾枚彷彿牙齒的殘骸。經海軍生物學家FG Wood檢視後,確認那不是鯊魚、不是鯨魚,甚至不是任何已知魚類的牙齒,而是魷魚吸盤上的爪狀結構。
問題隨即浮現,這些爪子所屬的魷魚,體型竟然可能是已知最大魷魚的三倍。科學文獻中記載,抹香鯨會與深海巨型魷魚搏鬥,牠們身上的抓痕與斯坦號的損傷如出一轍,因此有人推論,那隻魷魚可能誤將軍艦視為其老對手。
若這推論屬實,這場「交戰」並非因國仇家恨,而是一場來自誤會的衝突,一場生物本能與鋼鐵科技之間的誤會。
越戰陰影下的深海疑雲
另一場海中異戰,則發生在1960年代初的越戰海域。美國海軍軍艦「馬多克斯號驅逐艦DD-731」曾與北越魚雷艇交火,據說當晚共射出380枚砲彈與數枚深水炸彈,空中支援更嚴陣以待,然而戰後回顧,令人驚愕的不是戰果,而是根本沒有人看見任何敵艦。
這起事件長期被視為情報錯誤或雷達故障,直到1966年,一位曾在場的聲納工程師向生物學家托德‧紐貝里透露了另一種可能。工程師回憶,那晚聲納上出現的「魚雷」,行為模式十分古怪,不但快速變向,甚至似乎具有某種「意志」。
紐貝里提出了一個震撼理論:那些不是武器,而是「火體蟲」(pyrosome)。這種生物如同巨型的透明管狀水母,由數千個微型生物組成,最長可達18公尺,會在水中發出明亮藍光。在夜間,牠們彷彿是一條條漂浮的螢光魚雷,既能誤導聲納,又可能讓視覺偵測人員誤判。這些幽光遊動的「生物魚雷」,或許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場戰爭的誤觸導火線。
人類總以為科技是理解世界的唯一工具,軍事武力是海上秩序的最高保障。但這些驚奇故事告訴我們,海洋不僅是疆域的延伸,更是一個仍被神秘主宰的領域。在那無光之深處,潛伏的不只是敵軍艦艇,還有我們未能認識的生命與自然本能。
責任編輯:水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