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認知越來越高 會有三個表現(組圖)


認知
一個人認知越高越承認自己「無知」。(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的,不僅僅在於他是否努力,更關鍵的,在於他的判斷力

所謂的財富、地位的差距,除了少部分的運氣使然,更多的,是基於認知水平造成的差距。

所以,我們要專注於認知水平的提升。

認知水平高的人,知道自己的「無知」

「浪費機會,遠比錯過機會更讓人悔恨不已。」這句話,可以道出很多人的心聲。

這個時代,風口很多,機會也很多,但為何抓住機會的總是那些極少數?

那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受到了「知識的詛咒」。所謂知識,是前人用經驗總結出的抽象概念,可但凡是人就會有盲區,越是視野達不到的地方,往往越會蘊藏著問題的真相。

已有的知識有時阻礙我們的腳步,無知才能帶來新的可能。

蘇格拉底說:之所以我看似擁有智慧,本質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多麼「無知」。

人生四種認知層次,他們分別是: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無敬畏之心,以為自己甚麽都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開始有敬畏之心,能夠迎接新的認知;

知道自己知道:具有一定認知深度,但仍有自己的盲區;

不認為自己知道:大智若愚的境界,永遠保持空杯心態。

認知層次越低的人,對自己的能力盲目自信,不屑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不善於接納新的觀點。

認知水平高的人則不然。他們「虛懷若谷」,「聞過則喜」。

他們深刻知道自己的侷限性,深知擁有的知識是如此渺小,對外界一直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望。

他們樂於發現自己的缺點,不斷改正,不斷完善,沒有止境。

認知水平高的人專注於事物的本質


認知高的人十分專注。(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聖人「前知五百年,便可以後知五百年。」

不是因為他們有預卜先知的本事,而是因為,這個世間的底層的規律,是永恆不變的。

古人雖知識有限,卻見識卓著;今人雖沉浸於知識的海洋,卻流於淺薄。

就在於古人專而精,務求求真;今人博而淺,浮躁求快。

為何那些經典歷經千年而不朽,就是因為那些經典闡述的,是底層邏輯和生活的本質,縱使時光流逝,卻不會發生變化。

李小龍說:「我不害怕會一千種腿法的人,我害怕把一種腿法練了一千遍的人。」

現在很多人,迷失在碎片化信息裡,流於淺薄,囫圇吞棗,不假思索,大腦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與其讀100本書,卻都流於淺薄,不如將那些經典闡釋,悟深悟透。

唯有從自己心中生發出來的思想,才是有生命力的;唯有扎根於底層邏輯的思想,才擁有「扭轉乾坤」的威力。

認知水平高的人不急著下結論

生活中,經常能遇到這樣的一類人,總是先入為主地給別人貼標籤:

看你背包的樣子,就知道你月薪低於8000元;

看你一個女生坐在寶馬車裡,就知道你是一個拜金女;

看你吃個牛排都要發9張圖,一定沒見過世面......

雲淡風輕脫口而出的幾句話,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場海嘯。

伍爾夫在《到燈塔去》中寫過:「一個人對於別人的看法,有一半是荒唐的。這種看法完全出於一個人自己的個人動機。」

一個人最大的疏忽,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在未知全貌之前就肆意評論。

不要總是擺出一副我很明白、我甚麽都知道的樣子。不要總是以自己固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偏概全,以點概面。不要總是被群體的情緒裹挾。

認知水平高的人懂得: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他們總是花時間掌握多維度的知識,博採眾長,從而更全面地看待問題;他們總是站在終點思考問題,多了些專注力和判斷力

遇事不急於下結論,是一種難得的冷靜和思考,也是一種難得的修養和品質。



責任編輯:家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