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 人在做 天在看 。(图片来源: 手繪插畫)
按:趙紫陽在軟禁中曾說:“我真正明白了,問題不在於哪個人主政,而在於這個制度本身。”而這個制度就是共產制度,它是最邪惡的。百年紅潮一路殺,不僅是對外也包括對內的自己的人的清洗,從這一點來說:共產製度就是魔鬼的化身,其本質是嗜血的。
趙紫陽的那句反思,是對後人發出的沉痛警告:不要再相信改良可以拯救一個根本惡的體制;因為魔鬼不可能改造,只能終結。請記住中共沒有資格給誰平反,只能是解體和清算!
死無對證
2023年10月27日,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强突然「心臟病突發」身亡。官方通報迅速、冷漠、模糊。消息一出,全國震動,舉國哀悼,但無人真正相信那套「病發猝死」的說法。更詭異的是,舉凡有人在網上提及李克强之死的疑點,都會被火速刪帖、封號,仿佛整個國家陷入了一場集體禁語的怪誕儀式。
中國人不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不敢說。
在民間,在體制內,在網絡深處,每個人都明白——李克强的死不是偶然。他死於中共體制的殘酷清洗,也死於中南海殿堂內的權力鬥爭。但問題是:沒有證據。
正因為「沒有證據」,習近平可以理直氣壯地「裝作無事發生」,可以讓黨媒冷處理,可以讓公安封口控網,可以讓時間將記憶慢慢抹除。他以為這樣便能「死無對證」。
但李克强在生前留下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
這句話不是對國民說的,而是對體制說的;不是對歷史說的,而是對習近平說的。這不僅是李克强的遺言,更是中共最高層內部一場價值觀分裂的鐵證。
李克强與習近平的分水嶺黨性與良知的決裂
李克强不是民主鬥士,也不是制度改革家。他出身共青團系統,長期在體制內打拼,深諳中共的規則。但與習近平不同的是,他仍保留著一些做人的底線、傳統的道德觀與社會良知。
即便在任內飽受打壓,李克强仍力主「市場化改革」、強調「中國仍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千元」,即便這些言論被官媒淡化,卻一再刺穿了習近平的「全面小康」泡影。他說的是事實,而中共最怕的,正是說出事實。
反觀習近平,從小在文革中接受鬥爭洗禮,「黨性高於人性」的觀念早已根植於骨血。他不是不知道「良知」為何物,而是從不認為那有任何價值。在他看來,一切皆為權力,一切服從於黨性,連人命也是統治的工具。
這種根本性的價值觀對立,才是李克强與習近平決裂的根源,也是一個擁有些許良知的官僚,在極權機器內的無力與絕望。
李克强的死,暴露了中共體制的深層恐懼
李克强死後,黨媒毫無誠意地報導消息,官方悼詞敷衍了事,遺體火化匆忙,不讓百姓弔唁、不讓花圈靠近、不讓悼念流淚——中共的這種反常與冷酷,不是出於對李的憎恨,而是出於恐懼。
它怕李克强死後變成一個「道德符號」。
李克强並不完美,他也曾妥協,也曾沉默,但正因為他身處高位卻依然保有一點點對人民的憐憫、對現實的關注,才使得他在與習近平的對比下,成為人們心中「還有人性」的象徵。
他的死亡,就是人性被體制消滅的象徵。而這,正是中共極權最怕人們意識到的事實。
「沒有證據」與「全民皆知」中共罪惡邏輯的典型
今天的中國,陷入一種極端詭異的現象:所有人都知道是誰幹的,但所有人都不能說出來,因為「沒有證據」。包括鐵鍊女、李宜雪、羅帥宇……。
這正是中共維穩邏輯的精髓。它不怕你懷疑、不怕你猜測,它只怕你拿出證據。但同時,它用最強大的機器把證據全部抹去,把證人全部封口,讓真相永遠「不存在」。
這是一種制度化的犯罪機制:不留下證據,就是無罪;不准調查,就是清白。當全社會都被訓練成「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真相本身也就形同虛無。
然而,道德與天理的審判,從來不靠證據。正如李克强所說:
「人在做,天在看。」
歷史會記住什麼?
習近平可以利用國家機器消滅證據,消滅李克强的聲音,甚至消滅民間的記憶。但他消滅不了一種內心的聲音,那就是:是非善惡,自有天理。
李克强不是英雄,他只是尚存人性的官員。但也正是這一點點人性,讓他在中共黑暗體制中顯得如此異類、如此孤獨。
他留下的,不是政策,而是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
這句話,也許就是中共最終的審判之門。
黨性之路無歸途李克強之死 是對繼任者的警告
李克強的一生,終究是選擇了在體制內「保黨」,卻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去改變黨。即便他保留了一絲良知,也只能在總理任期內盡量減輕百姓痛苦,卻無法撼動那座由極權堆疊起來的黑牆。他試圖在縫隙中做人,最終卻仍難逃黨的機器碾壓。黨性,那隻看不見的手,在後背利用惡人去屠戮上有良知的黨員。
而他死後的冷處理與壓制,更像是中共對所有「體制內良知者」的公開羞辱與威脅:
「你可以不貪腐、不鬥爭、不造反,只要你不絕對服從,你就是威脅,你就必須被清算。」
這種體制性背叛的歷史,在中共內部早已不止一次上演:
胡耀邦被逼下臺,因為他主張寬容、尊重民間呼聲;趙紫陽被幽禁終身,因為他不願鎮壓學生;劉少奇從國家主席變成「叛徒工賊」,因為他想糾正錯誤;
到今天,李克強——他沒有反對習近平,卻因「不配合造假」而死得悄無聲息。
如果再不清醒,那下一個被絞進去的可能就是自己,除非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惡魔,那最後也要被清算,更悲慘。
中共從不信任「不夠狠的人」 哪怕你從未背叛
對於那些今天仍在體制內奮力「保黨」、試圖在紅線中左右騰挪的人,李克強之死就是明晃晃的鏡子:你以為你是護黨之臣,實際你只是臨時棋子,遲早被清理。
保黨者的最後終點,不是榮耀,是清算。而且很快就會到來。
李克強不願不願陪演,不願完全喪失人性。這樣的姿態,在極權體制中不但不被尊重,反而成為「不聽話」的標誌。
而正是這一點,給未來的體制內改革派、繼任者們,敲響了警鐘:
如果你仍希望保住「人」的身份,就必須準備好與體制分道揚鑣;如果你選擇做體制的守護者,那麼李克強的結局,就是你未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