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五不做,一年病不沾」,「五不做」指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025年的三伏天從7月20日開始,到8月18日結束,總共持續30天。初伏是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是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是8月9日至8月18日。
從今天(7月20日)開始就開始進入伏天了,三伏天是炎熱潮濕的一段日子。民間說「入伏五不做,一年病不沾」,「五不做」指啥?
在初伏、中伏、末伏的這30天中,要特別注意養生保健,保持身體健康,心情舒適。謹記遵循「五不做」的原則,讓你健康整個夏天。
「入伏五不做,一年病不沾」
1、不「吃冰」
三伏天應盡量避免食用冰鎮飲品和冷凍食物。
在炎熱的天氣裡,人們常常會選擇吃冰來降溫。然而,進食過多的冰品物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冰品還可能導致氣管和支氣管收縮,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因此,三伏天應盡量避免食用冰鎮飲品和冷凍食物。
2、不「大口喝水」
炎熱的天氣會使人大量出汗,身體需要及時補充水分。
但是,一次性大量飲水會給胃部造成負擔,容易引發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三伏天應該多次少量地喝水,以保持身體水分的平衡。
3、不「以水果代食」
水果是夏季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但並不適宜作為主食代替。
因為,水果中的糖分較高,過量攝入容易引發胃痛、腹瀉等消化系統問題。而且,水果的熱量相對較低,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供給。因此,在三伏天,應將水果作為點心或餐後水果來食用,而不是替代正餐。
4、不「直吹風扇或空調」
在炎熱的夏天,風扇和空調是許多人避暑降溫的選擇。
然而,長時間暴露在直吹風中容易引發風寒、風濕等症狀。過度依賴空調會使皮膚變得乾燥,容易出現皮膚病。因此,應該適度使用風扇和空調,避免長時間直接吹風。
三伏天忌進補過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5、不「盲目進補」
三伏天雖然炎熱,但不適宜過度進補。因盲目進補會使體內陽氣過盛,導致口乾、煩躁、失眠等症狀。
適當的營養攝入是必要的,但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粗糧、瘦肉等,以平衡營養並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
總之,在三伏天,調整飲食,遵循「五不做」的原則,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健康和舒適。
責任編輯:笙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