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利 賴清德致歉:823續跟公民同行(視頻)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昨天為726罷免結果致歉,並表示823繼續與公民同行。(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昨天為726罷免結果致歉,並表示823繼續與公民同行。(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7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726大罷免成果不如預期,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昨天表示,他要承擔所有批評,也要跟所有投入的公民團體及支持者深深致上歉意;面對將於8月23日登場的罷免投票,民進黨會繼續跟公民並肩同行,一起走完最後一哩路。

大罷免失利 賴清德表態823續與公民同行

民進黨投入罷免24席藍委行動,不料7月26日首波投票結果出爐,全數未過關。失利結果不免挫敗綠營支持者及罷免團體,同時掀起民進黨內部的檢討聲浪,祕書長林右昌27日已當面向賴主席請辭。民進黨發言人韓瑩轉述賴清德發言說,他已接受林右昌的辭呈,感謝他的努力與貢獻,並請副祕書長何博文代理祕書長工作,同時交付他2項任務,即在災區協助人民復原,以及在罷區陪伴公民前行。

民進黨30日召開中常會,這是首波罷免結果出爐後的第一次中常會。

賴清德在會上表示,上週六,台灣人民依憲法發起的罷免投票及人民所做出的決定,大家都應尊重接受。其中展現的民意,無論是對憲政體制的堅持、對於國家安全及民主秩序的憂慮,或者期盼國家運作能有更多對話、減少對立,人民每一份的心聲,都是執政者的責任。

賴清德表示,這段時間,感謝各地公民團體及支持者們不畏酷暑風雨,一步一腳印的完成連署成案。一張張親筆寫下的連署書、親手發出的傳單,都不僅是一張紙張的重量,而是人民想要守護國家的力量。

賴清德表示,從清晨至夜晚,大家堅守在街頭,勇敢的說出心中信念,一路堅持走至最後關頭。這條路上,亦有許多民進黨的同志及夥伴同行;要感謝大家的努力與付出,這是一堂實踐民主的公民課,亦是一場深刻的民主對話。

賴清德表示,他知道,許多人對罷免投票的結果心裡有失落、遺憾。民進黨做得不夠的地方,「我要承擔所有批評,也要向所有投入的公民團體與支持者,深深致上歉意。」

賴清德說,面對未來,要將失落化為堅守信念的勇氣,將遺憾化為改革再出發的決心。

賴清德認為,因為大家一起為台灣站出來,更多的公民開始關心、參與公共事務。公民的行動,讓台灣民主更加有生命力,也提醒著所有的政治人物:必須時時刻刻尊重人民之意志,並接受人民的監督,這是民主政治最根本之責任。

面對8月23日即將到來的罷免投票,賴清德表示,民進黨會繼續跟每一位在罷區努力的公民並肩同行。他也要請中央黨部及各地黨公職,全力來支援公民團體,陪伴大家堅持到最後一刻,一同走完最後一哩路。

賴清德表示,他要對所有支持民進黨、支持民主信念的朋友們說:台灣正面臨著內外多重挑戰,不論是極端氣候的衝擊,或國際經貿的變局,或來自威權的壓迫,皆不會退縮。執政團隊會穩住陣腳、沉著應對,且使命是讓台灣繼續堅定向前走,讓民主不被擊倒。

賴清德表示,因為大家始終相信「台灣,永遠是咱上溫柔的所在」,這一片土地,有您、有我、有大家,就能一起走下去,迎向更具有希望的未來。

針對賴清德表態823繼續跟罷團同行,民眾黨當天晚間透過聲明批評,賴總統仍將政黨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顯示賴總統只願當民進黨的總統,無心當全民總統。

民眾黨強調,726「大罷免大失敗」的投票結果是民意的展現,老百姓對大惡罷產生的衝突感到非常厭惡與疲倦,賴總統不聽建言及不顧自家立委呼籲「以總統高度請領銜人撤回罷免」,仍一意孤行,只會讓台灣空轉內耗,陷入政治惡鬥的無限迴圈。

民眾黨呼籲,請賴總統以蒼生為念、以百姓為重,請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勿「執迷不悟、硬幹到底」。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將於今年10月屆滿,但在黨主席改選前,將迎來823的核三重啟公投及7席藍委罷免案。對此,朱立倫30日主持國民黨中常會時直言,823還有一戰,這是國民黨在21全任期內的最後一場大戰,必須拚到底、全力以赴,這是他們的重要任務,「對我個人,這次能順利交棒、放心交棒非常重要的一個戰役。」

協助「大罷免」卻失利 綠營傳出檢討聲浪

在民進黨出動中央、地方民代及黨工職協助大罷免行動下,726結果卻失利,被視為綠營的重大挫敗,黨內與支持者傳出檢討聲浪,其中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因選前屢次說「大罷免」是由他發起,又稱要用《刑法》100條伺候藍委等,遭到點名,指他應該負起責任或請辭總召。

綠委王世堅昨天出席中常會後,呼籲柯建銘不要戀棧,並送給他8字「知所進退,自知之明」。

王世堅還喊話,希望身兼黨主席的賴總統,拜託罷免案領銜人撤案,社會不應再撕裂,但此說引發同黨立委王義川的不滿。

王義川透過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暗嗆王世堅,說黨主席已經下令所有黨公職全力投入南部災害復原,以及823的罷免行動,「不服從命令的,滾啦!」

據了解,黨團書記長陳培瑜亦同意王義川所言,認為王世堅的言論是在傷害民進黨內部團結,也傷害了公民團體與民眾過去一年來的努力,傷害大家想維護民主的決心。

陳培瑜還透露,民進黨團已經在規劃分區與負責人,代理祕書長何博文也會找地方黨部討論,以打選戰規格來因應823罷免投票。

協助罷免行動的科技專家許美華30日深夜透過臉書發文質疑,在藍白立委聯手毀憲亂政、弱化台灣的國防民防、提案中配六改四,以及不在籍投票要亂台弱台窮台的時候,「請問王大立委,藍白立委聯手毀憲亂政時,你有出來說一句,請他們不要撕裂台灣嗎?」是成千上萬的志工站出來承擔這一切!

許美華表示,726的挫敗,多少志工在傷心流淚,但更困難的823七區志工們並未因此放棄。明知道任務艱難仍決定全力以赴,他們不需要同情,要的是尊重,現在叫他們撤案,真的是情何以堪。「聽說王立委現在講這些話,可以討好藍白尤其是小草們,這是政治算計,我當然知道。就是因為有這些算計的政客,才更對照出罷團志工的勇氣和熱情。」

「24+1的成績就在眼前」,許美華強調,「我們並不天真。我們堅持的是,做對的事,再艱辛也不放棄,對得起自己罷了。823,七區罷團、全國支援志工們,我們一起燃燒熱情到最後。帶著初心,堅持到底,不要讓世界改變我們。這場公民運動,由我們自己來定義。」

柯建銘30日晚間也再次喊話,823只剩下7個選區,「會精準罷免」,坦言背水一戰艱難,「可是非盡全力拚不可,已退無可退!」

柯建銘也呼籲民進黨同志,在賴清德主席帶領下,奮力向前跟罷團同行、共拚,共同搶救面臨生死存亡之秋的國家,「反共護台、救亡圖存!非拚不可!民進黨站出來!罷團站出來!全民站出來!感謝!」

大罷免失利 分析:未能打動中間選民

東海大學政治系系主任張峻豪近日接受Newtalk記者專訪時指出,這次罷免行動未能打動中間選民,再加上國民黨成功營造「危機感」動員支持者,形成了一次由「反感」推動的投票行動。

張峻豪認為,很多人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感,是源於他們選輸後馬上就想翻盤。他說明,這一屆國會於去年2月初開議後不久,大約於5月間就有民進黨支持者掀起一連串罷免行動,使得不少民眾感覺到「選完還不認輸」,甚至產生「整天搞政治、不顧民生」觀感。

張峻豪表示,至於這些被罷免的區域,例如台北、台中、花蓮等,原本就是賴清德得票偏低之地。「當地民眾的反感程度,自然更容易被挑動起來。」況且中間選民最關注的是經濟、民生議題,當民進黨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展現有效治理跟改善民生的能力,自然無法號召民眾出來罷免。

談及罷免制度,張峻豪表示:「我不認為罷免制度需大幅修改,它本就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他認為,重點不在於制度設計,而在於如何使用。

面對記者提問「這次罷免結果是否會影響到202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的士氣削弱,反之國民黨勢力大增?」

張峻豪回說,大罷免雖然以民進黨慘敗收場,但並不能夠就此斷言國民黨勝利。「這次結果是民進黨失分,不等於國民黨加分。」

張峻豪強調,真正的考驗是2028年的總統大選。「2028年是另一場新的決斷,中間選民的走向才是關鍵。」他指出,「政治的關鍵不是喊口號,而是理解民心。」

此外,全台大罷免行動不只引發台灣民眾關注,連外媒也相當關切。

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針對台灣將於823舉行第二波藍委罷免投開票,專家認為,據726罷免投票所展現的民意,第二波投票不太可能讓民進黨重新掌控立法院。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指出,罷免在野黨立委的機會已用盡,賴清德很可能於2028年任期結束前,必須面對一個由在野黨控制的、更囂張的立法院。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則表示:「賴清德必須找到某種途徑與民眾接觸,他不能這樣繼續這樣走下去。」

根據倫敦《金融時報》報導,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南樂(Lev Nachman)表示,罷免投票的結果,已經給予民進黨與賴清德敲響了警鐘,指責每個人均是中共代理人,並非制勝策略。

南樂強調,罷免藍委的行動顯示,台灣的黨派之爭與兩極化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此種做法行不通。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