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爆發基孔肯亞熱疫情,工作人員正在全力滅蚊。(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8月5日訊】廣東基孔肯亞熱疫情目前大爆發。香港媒體5日報導,廣東佛山本次疫情「零號病人」所在地樂從鎮騰沖村,有藥房老闆稱早在6月初就已有村民陸續「中招」,但未引起當地政府的注意。而佛山民眾抱怨當局過度防治,令人心惶惶。
6月初陸續有人發病政府沒反應 買藥必須實名登記
明報新聞網5日消息,佛山順德區樂從鎮是本次基孔肯亞熱疫情「重災區」,坊間所稱的「零號病人」(7月8日確診的首宗境外輸入個案)就是在樂從鎮騰沖村。
當地一間藥房老闆表示,6月初該村已陸續有人出現感染基孔肯亞熱後的徵狀,包括髮燒、出皮疹、關節痛等,包括他自己亦曾被蚊叮後「中招」,但當時相關情況並未引起政府部門注意。
據佛山市市監局要求,藥房在當眼處貼出告示「購買疫情防控重點管控藥品請先掃碼登記」,並提供市監局公眾號二維碼圖樣。藥房老闆表示,該規定1日開始實施,市民購買47種治療、緩解基孔肯亞熱症狀的相關藥品前,須實名登記,包括退燒藥、連花清瘟膠囊、板藍根沖劑等。
樂從鎮有「傢俱之都」稱號,明報記者到樂從國際家俬城發現,場內人流冷清,有商家稱「沒有人何來生意」,有商家表示「多少受到疫情影響」。網約車司機嚴師傅稱,近年多個行業市道不景,「沒有基孔肯亞熱之前也這麼差,能混口飯吃就不錯了」。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疫情廣東順德區7月15日首次通報稱:7月8日順德區監測發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亞熱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全區累計確診478例。也就是說,當地村民稱6月初村民陸續有人感染,還不止1人,官方7月8日才發現,即相差約一個月時間,而首次通報時間7月15日,又滯後一週。
佛山民眾抱怨當局過度防治 令人心惶惶
中央社5日消息,廣東省佛山市近期爆發蚊子傳播的屈公病(基孔肯亞熱)疫情,當地政府大張旗鼓地防治,但據報導,有當地市民對此不買帳,認為政府的做法過度,令人想起此前的COVID-19(新冠)疫情,抱怨「搞到人心惶惶」,甚至打擊民生。
據報導,這次疫情爆發後,地方政府採取了嚴密的防疫措施,比如住在佛山順德北滘林頭社區的一個霍姓家庭,有3人接連入院,期間被隔離觀察,在病毒檢測呈陰性後才獲准回家。霍家表示,兒子住院3天花費約人民幣2000元,當地政府僅提供每人每天50元補助,其餘費用由市民自行負擔。
緊鄰佛山的廣州市也有多宗確診病例,其中海珠區順景雅苑近日出現確診病例,防疫部門3日晚到場進行消毒,並要求部分屋主讓防疫人員入屋殺蚊,但有住戶投訴此舉擾民。也有基層防疫人員在社交平臺抱怨,連日加班防疫,苦不堪言。
🔥牆內消息:#基孔肯亞熱疫情 (更新)
1️⃣視頻1: 7月31日,佛山的網友,分享自己已經因基孔肯亞熱隔離第四天。
🔴 關節已不痛,已不發燒,中藥已喝,今天抽血沒有轉陰(抽血核酸檢測陰性可以出院)
🔴醫護人員和安監人員24小時上班,全面控制病毒不傳播。… https://t.co/Zc842ja9PD pic.twitter.com/Mg6OHXBul8— 肌肉貓Elva第三個號musclecat (@ElvaMusclecat) August 4, 2025
福建多地要求廣東返回人員14天自我監測
央視新聞報導,7月27日至8月2日,廣東全省新增報告2892例基孔肯亞熱本地病例,未報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廣州65例,東莞、中山各11例,其餘分布在深圳、江門、肇慶、梅州、珠海、惠州、潮州、陽江、雲浮。
據臺灣《自由時報》統計,從7月27日凌晨0時至8月3日凌晨0時止,廣東省今年總計已有7716人染疫。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發現,福建省福州與泉州兩地分別在7月29日與31日發布健康提示,提醒返榕、返泉人員進行14天自我健康監測,其間若出現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疑似症狀,立即就醫並告知旅居史。
中新網消息,8月2日晚,廣東佛山「三水發布」發布基孔肯亞熱後遺症告知書:基孔肯尼亞熱是由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無特效藥可治!感染後可能出現持續高燒(39℃以上)、劇烈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部分患者甚至會發展為慢性病痛或嚴重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
目前,廣東佛山基孔肯亞熱疫情失控,網傳當地重啟「新冠」防控老一套手段,拒做核酸檢測、拒絕隔離的人將被罰款、斷電,有醫院和隔離點設保安嚴控。疫情已外溢到澳門,儘管網傳北京已出現本土病例,但北京官方只承認「偶有」境外輸入病例。由於中共一貫撒謊,外界普遍質疑官方通報的數據。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