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5年9月10日,波蘭東部維里基沃拉村,警方和軍隊正在檢查被擊落的俄羅斯無人機殘骸摧毀的房屋受損情況。北約發言人表示,北約防空部隊協助攔截了夜間進入波蘭領空的無人機,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已與華沙方面取得聯繫。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表示,數架俄羅斯無人機在夜間侵犯波蘭領空是對歐盟和北約成員國的重大挑釁。(圖片來源:WOJTEK RADWANSK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波蘭當局日前指控,19架疑似俄羅斯無人機9月10日闖入波蘭領空,在波蘭與北約盟友的聯合軍事行動中,至少4架無人機遭到擊落。這起事件創下了多項歷史先例:這是俄羅斯無人機首次在波蘭空域被擊落,更是北約史上第一次出動戰機在成員國領空攻擊敵方目標,標誌著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約的首次直接軍事介入。
軍事行動的執行過程展現了北約的快速反應能力。波蘭F-16戰鬥機與荷蘭F-35戰鬥機、義大利預警機以及北約空中加油機在9日晚間至10日清晨緊急升空,執行聯合攔截任務。波蘭軍方最終確認了9個無人機墜落地點,其中部分距離邊界數百公里,顯示了入侵的深度和嚴重性。
北約首次開火與國際反應分歧 川普首度公開表態:「可能是個錯誤」
波蘭政府對此次事件採取了強硬立場。總理圖斯克將其定性為「大規模挑釁」,並在議會中表示這是「二戰以來波蘭最接近公開衝突的一次」。儘管如此,他也謹慎地強調「沒有理由相信我們正處於戰爭邊緣」。基於事態的嚴重性,波蘭政府啟動了北約條約第四條,要求與盟友進行緊急磋商,並請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俄羅斯的侵犯行為。
歐洲各國領袖展現了罕見的一致性,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北約成員國都對俄羅斯這一疑似擴大戰爭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多位歐洲官員將此事件認定為「蓄意挑釁」,並警告這是歐洲戰事的危險升級,可能導致衝突的進一步蔓延。
然而,美國總統川普的反應卻與歐洲盟友形成了鮮明對比。9月11日,川普首次就此事件公開表態時表示:「這可能是個錯誤啦,但不管怎麼說,我對整個事情一點都不高興,只希望這事能結束。」
外界評論,這種避免直接譴責的表態,與歐洲領袖的強硬立場形成了明顯的政策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事發約半天後曾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詢問「俄羅斯用無人機侵犯波蘭領空是怎麼回事?又來了!」但始終未明確譴責俄羅斯的行為。
俄羅斯否認入侵
面對國際社會的譴責,莫斯科採取了否認和解釋並行的策略。俄羅斯國防部堅決否認需要為此事件負責,聲稱其無人機的攻擊目標是烏克蘭西部的軍事設施,並未計畫襲擊波蘭境內的任何目標。更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國防部罕見地釋出積極信號,表示已準備好與波蘭國防部進行諮詢,這可能暗示莫斯科希望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
俄羅斯的親密盟友白俄羅斯則提供了技術性解釋,聲稱他們追蹤到一些因受到電子干擾而「迷失方向」的無人機。
俄烏戰爭重要轉折點?
這起事件的發生標誌著俄烏戰爭可能向北約領土蔓延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對北約集體防禦機制實際運作能力的重要測試。雖然波蘭啟動的是第四條磋商機制而非第五條集體防禦條款,但這次事件已經觸及了北約最敏感的紅線之一。
從戰略層面來看,此次無人機入侵事件提高了誤判與衝突外溢的風險。北約在盟國領空的直接軍事行動雖然展現了威慑能力和快速反應機制,但也可能促使各國重新評估和調整防空、電子戰以及攔截交戰規則。
跨大西洋關係中出現的政策分歧也值得關注。川普相對保守的表態與歐洲領袖的強硬立場之間的差異,可能影響未來西方陣營在對俄政策上的協調一致性,特別是在川普可能重返政壇的背景下。
經濟制裁與外交動向
在軍事對抗之外,經濟制裁仍然是西方對俄施壓的重要工具。據報導,美國正考慮施壓七大工業國集團對印度和中國大陸加徵更高額關稅,以懲罰這些國家採購俄羅斯石油的行為,並試圖迫使莫斯科重返和談桌。然而,美方迄今仍拒絕對俄羅斯石油實施更嚴厲的直接制裁,這反映了美國在對俄政策上的複雜考量。
聯合國安理會方面,斯洛伐尼亞、丹麥、希臘、法國和英國等國家已共同請求於1月12日就俄羅斯侵犯波蘭領空行為召開緊急會議。這將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正式討論和回應此事件的重要平台。
後續發展觀察重點
這起事件的後續發展值得密切關注。首先是聯合國安理會的討論結果,包括是否能夠產生具體的行動方案或譴責決議。其次是北約第四條磋商可能帶來的防務強化措施,如邊境空防加強、常態化空中巡邏以及交戰規則的調整。
從更廣泛的戰略角度來看,需要觀察俄羅斯是否會繼續在邊境空域採取高風險航路,以及「迷航」敘事是否會成為俄方的常用解釋。同時,G7對印度和中國的關稅措施以及對俄能源制裁的進一步發展,也將影響整體的地緣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