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期間,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標示全景,背景為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圖片來源:Mat Hayward/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亭綜合報導)加拿大經濟正處於微妙轉折點。隨著移民政策收緊、生育率持續低迷以及國際貿易壁壘的加劇,這一北美大國的人口結構和消費模式正發生深刻變化。加拿大按揭及住房公司(CMHC)最新展望報告預測,2025年住房銷售將低於10年均值,房價可能下跌2%,部分歸因於家庭小型化和勞動力供給壓力。CIBC首席經濟學家塔爾(Benjamin Tal)警告:「加拿大需要移民如氧氣,但過度依賴已導致住房和勞動力失衡。」
家庭結構小型化:樓市需求從「剛需」轉向「謹慎」
加拿大房地產市場正被人口動態悄然重塑。傳統大家庭夫妻養育多個孩子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獨居、單親和多代同堂現象。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2021年獨居家庭佔比達30%,35歲以下年輕人中35%與父母同住,男性佔比70%。如今,人均家庭規模從10多年前的3人降至不足2.4人,每10對夫妻中僅5對生育一孩,另5對選擇丁克生活。
這一轉變直接削弱購房動力。過去,新婚家庭驅動學區房和中型住宅熱銷。但如今,單身群體尤其是男性消費低迷,成為市場「隱形力量」。溫哥華地產經紀分享案例:一位30多歲單身男性月消費僅相當於「家裡的寵物」,日常靠漢堡、沙拉和廉價衣物維持,避免社交支出。他甚至因公寓電梯無需刷卡——擔心缺乏門禁管理可能導致治安問題(如非法交易場所)——而直接放棄看房。結果,單身者不購房、不裝修,拖累家居、餐飲和娛樂產業鏈。
單親家庭增多進一步放大影響。加拿大近30%的家庭為單親,80%由母親主導。她們憑藉撫養費、職業收入和補貼,經濟獨立性高於單身男性。一位潛在買家坦言:「我不介意單親媽媽帶娃,但她們條件優越,有房有收入,孩子成年後差距更大。」華人社區中,男性因學歷收入錯配和內向性格,初婚失敗後易退出婚戀,導致單親媽媽購房轉向中型公寓。
租賃市場也顯疲態。RBC助理首席經濟學家Cynthia Leach指出,2025年移民放緩(非永久居民從2024年314萬降至302萬)將減少年輕租戶需求,導致空置率上升、租金下滑。(觀點來源:Financial Post,2025年9月30日)溫哥華和多倫多老舊大宅(如約克米爾斯60英尺佔地3000平方英尺房產)僅售160萬加元,遠低於峰值。印度裔因高生育率仍青睞大房,但華人轉向小戶型。未來,樓市將由「不婚青年+單親媽媽+啃老族」主導。投資建議為優先自住房,謹慎商業物業,因租金收入難以抵消維護開支,轉向AI科技股對衝風險。
貿易壁壘升級:影視產業承壓
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9月29日宣布,對所有外國影片徵收100%關稅,直擊加拿大影視業。溫哥華等地是好萊塢外景重鎮,年產值超50億加元,雇佣10萬從業者。Netflix股價早盤跌15%,華納兄弟等巨頭未回應。川普稱「美國電影業被‘偷走’」,但法律依據存疑——電影屬知識產權,跨國合拍常見。經濟學家預測,此舉或致投資外流,就業下滑,放大出口依賴症,拖累2025年GDP增長0.5%-1%。
基礎設施與公共衛生隱患放大成本
同時,加拿大內部問題也頻發。9月28日,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自助通關系統全國癱瘓,多倫多皮爾遜機場數百乘客困機艙超一小時,蒙特利爾和卡爾加里延誤嚴重。CBSA稱系「維護故障」,已修復但短期擁堵難免。交通部長敦促查航班狀態。此事暴露基礎設施老化,推高物流成本,影響旅遊貿易——年客流量超1億人次,損失或達數億。
公共衛生威脅更隱憂重重。傳染病專家埃塞克伯格警告,耐藥「噩夢細菌」已在加拿大擴散。CDC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百萬人死於超級細菌,如耐藥結核。加拿大2023年結核病例2217例,超10%耐藥。農業濫用抗生素(70%用於畜牧)是主因。醫療開支可能大幅增加,養老和托兒福利需求持續攀升,財政壓力加劇——人均GDP已低,獨居老人和單親家庭增多進一步加重負擔。
人口危機:生育低谷與移民「暫停」挑戰
人口基礎搖搖欲墜。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生育率降至1.25,創歷史新低,母親平均年齡升至31.8歲。加拿大加入「超低生育」行列,與日本、韓國並列。儘管移民支撐增長,但2025-2027移民計畫下調永久居民至39.5萬,預計2025-2026年人口下降0.2%。加拿大智庫MLI(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Ross McKitrick分析,移民僅「掩蓋」生育危機,住房成本高企抑制家庭形成,2025年將進一步降低人均收入和勞動力供給。
逾期簽證「黑戶」加劇數據盲區。Integrative Trade and Economics創始人Henry Lotin告訴《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加拿大至少50萬-100萬無證移民(多居溫哥華、多倫多)未計入統計,許多留學生將設法滯留。移民部承認追蹤難,高科技出境系統閑置。Lotin警告:「人口難以下降,若強行限制移民,將嚴重損害勞動力市場。」新總理卡尼承諾邊境管控,但黑戶填補低端崗位,卻放大福利壓力。生育低+移民放緩,預示勞動力短缺、養老體系承壓。
展望:從「移民紅利」到「精細調控」
加拿大經濟正值十字路口。家庭小型化削弱內需,貿易壁壘侵蝕出口,基礎設施與衛生隱患推高成本,人口危機蠶食增長。政府推出租賃房、多戶型政策,應對「無家庭時代」,但結構性供需失衡需透明數據化解。Benjamin Tal告訴《財經郵報》(Financial Post):「平衡移民以緩解住房,但需投資技能培訓。」
觀察人員預測,未來十年,加拿大或轉向「單身經濟」模式。單親媽媽成中間力量,不婚青年重塑消費,大宅讓位於小窩。經濟學家呼籲政策創新,方能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