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7年首度對話爆衝突 歐議員發言令北京氣急敗壞(圖)


斯洛伐克籍歐盟議員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
斯洛伐克籍歐盟議員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圖片來源:X/@AmChamEU)

【看中國2025年10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王君綜合報導)16日,歐洲議會與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團在比利時使首都布魯塞爾舉行7年來第一次正式會談,但雙方在台灣、俄烏戰爭及人權等議題方面針鋒相對,當時的氣氛一度緊張。

在台灣問題方面,其爭論焦點圍繞於「台灣是否屬於中國」。先前曾經遭到北京制裁的斯洛伐克籍的歐盟議員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表示,台灣從1949年以來,「從來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言一出立即引發中國代表的不滿,反嗆對方根本「不懂歷史」,甚至還警告歐洲議員不應該與台北之間有官方往來。不過,歐方則明確指出,在聯合國2758號決議中,並沒有提及台灣,不應該被誤用是「台灣屬於中國」的法律依據。

歐洲議會於會後聲明強調,歐盟將會在「一中政策」的框架之下,持續與台灣保持緊密的合作,而且拒絕任何對於事實的歪曲或者錯誤解讀。聲明中指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了歐盟和全球利益,同時歐方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者脅迫改變現狀的行為。

除了台灣議題之外,俄烏戰爭也成為雙方交鋒的焦點。據歐洲議會中國關係代表團的主席艾洛格魯(Engin Eroglu)透露,中國方面在會中還質疑北約(NATO)存在的正當性,且聲稱蘇聯解體之後北約應該不復存在。他嚴正批評這個說法「荒謬至極」,並強調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入侵,才是真正威脅歐洲安全的。萊克斯曼也表示,北京對於俄烏戰爭的立場跟俄羅斯高度一致,相當令人震驚。

歐盟會後重申,願意與北京建立基於「相互尊重與互惠」關係,不過也警告雙方關係的發展,將會取決於中國於俄烏戰爭中的態度和對俄羅斯支持程度。

另外,會談中還觸及人權議題,包括了香港媒體人黎智英、維吾爾學者伊力哈木.土赫提,以及瑞典書商桂民海等案例,再次突顯歐中之間在價值觀和立場上的根本分歧。

美官員批指北京扭曲2758號決議 提4點反駁籲挺台

關於中國近年把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來與「一中原則」進行連結,美國官員在4月29日提4點反駁,批指中國扭曲決議來服務自身利益,因此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反對,且呼籲應讓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4月29日,「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舉辦了研討會,並發表中國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報告,美國國務院的亞太副助卿藍墨客(Mark Lambert)也參與討論。他也是帶領國務院跨局處中國協調辦公室最高官員。

藍墨客表示,聯合國大會在1971年通過的第2758號決議,其處理有關聯合國的「中國席位」問題,將原本是由中華民國代表而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僅此而已;但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自身利益,而曲解、濫用此項決議,誤把此決議與其「一中原則」混成一談,甚至誤稱該項決議反映出國際社會對於「一中原則」共識。

藍墨客提出了4點回應:第一、此項決議並沒有替中國的「一中原則」背書,其不等於「一中原則」,亦不代表國際社會對於「一中原則」有共識。第二、各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是由各國的主權決定,該項決議與此無關。第三、該項決議並不是聯合國對於台灣最終政治地位的立場。第四、此項決議沒有排除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

今年1月諾魯和中華民國斷交之時,提出了聯大第2758號決議和「一中原則」為斷交的藉口。當時美國在台協會(AIT)的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表示,在聯大第2758號決議中沒有決定台灣地位,也未排除任何國家來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也無排除台灣有意義來參與聯合國體系。

藍墨客表示,我們需要共同反對中國對於聯大2758號決議的曲解,而讓世界各國知道,他們能夠保持或者發展與台灣之間的關係。

他指出,中國之所以扭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是為了於國際社會上孤立台灣,並限制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或者其他國際組織。如今全球面對了許多亟需處理的挑戰,必須所有人共同努力,而台灣有寶貴的專長和資源,能夠對國際社會有許多貢獻。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