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銀行業展覽會(示意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近日,上海一市民持中國建設銀行1997年的2張定期存款單去取錢,卻被櫃臺工作人員告知需要後臺核對信息後才能取錢,讓等通知。可等了3個月之久都沒有任何消息,目前仍未拿到存款。引髮網民炸鍋。
新浪財經頭條消息,近日,上海市民顧女士向媒體反映,她持有兩張中國建設銀行1997年的定期存款單,於今年6月去建行黃浦支行取錢,櫃臺工作人員說,存單時間較長,需要後臺核對信息才能取錢。可目前等了3個月也沒有等到任何消息。
顧女士稱,1997年8月11日和9月9日,她分別在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黃浦支行,存了3年期住房儲蓄,約定3年期滿後自動續存,每張存單金額為3000元。存到如今,利息大概有2000多元。前不久,她準備將存單的錢兌現,前往建行黃浦支行時卻吃了閉門羹。
顧女士說:「等了兩個月沒有消息,我就打電話過去問了,他給我的回覆說我們還在查,沒有查到你這張存單的什麼底根。」等了3個月,依舊杳無音信,顧女士開始走投訴流程。此時建行才來電錶示他們其實每天都在查底根,就是沒查到。
最終顧女士得到回覆,因其姓名中「王字旁的佩字」當年銀行系統裡沒有,所有存單打了「單人旁的佩」再手動修改敲章的,可能是這個環節出了問題。但顧女士奇怪,同年其它存單,包括2004年的一萬元存單也遇到相同情況,但能兌現。
顧女士再次致電建設銀行上海黃浦支行,一位工作人員回覆稱,到目前為止,依舊沒有辦法找到存根。工作人員承認存根的消失確實是銀行系統方面的問題,再加上系統多次升級轉換。目前,銀行需要多部門走流程,內部排除各種可能性,顧女士才能拿到那筆錢
對此,上海普世萬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雪妮指出:「如果銀行無法證明這個存單是不真實的,他就應當立即兌付,沒有任何的理由。所以說我覺得顧女士是有兌付存單裡面錢款的權利的。」
上海女士存在銀行的錢不見了,系統查不到,等了半年也沒消息,銀行說系統升級找不到了。 pic.twitter.com/LR7ecZN4ML
— 《在野黨》雜誌社 (@zaiyedang1998) November 12, 2025
上海阿姨取不出錢的事件,引發大陸網民怒潮。
大陸網友紛紛留言:「現在的銀行,就是吞噬人民財產的最大幫凶!」「你的存單信息他們找不到,但你的貸款信息刪不掉。」「說白了這個銀行就是覺得這錢沒人要,想違法佔有!」「嚴重懷疑存入銀行的錢已經不在了!去向不明。」
安徽網友:「這種情況太多了,我身邊都有好幾個人遇到這種事。15年前的存摺現在去取錢,取不出來。真是奇葩,誰還敢把錢存到銀行去。」
江蘇網友:「你這個如果換成貸款,銀行即使沒有底根,也會同意你還款的。現在倒過來,你這個存款沒有底根,即使你的存單是真的,銀行也不會給你一分錢,這就是中國的銀行業!」
X網友評論:「沒報警抓起來算是不錯了。」「系統升級錢就不見,騙傻子吧!」「以為你不取,或者你沒有重新取存,他們覺得可以拿來用,就用了。」「那意思就是說這筆錢沒有了,也沒有人對這件事負責。」「這將是中共國每位在銀行存錢的人的未來」。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民眾取錢難的消息頻傳,有職業人士透露真相。
新浪財經今年2月25日消息指出,儲戶小王在四家銀行相繼出現取款受限,作為一名普通上班族,他將全部積蓄存入一家承諾高息的銀行,卻在急需用錢時遭遇了提現困難。越來越多的儲戶反映,一些銀行以高利率為誘餌,實則暗藏風險。
消息指,一位從業多年的銀行內部人士私下透露,目前市面上確實存在部分銀行以高息為噱頭,實則銷售風險性理財產品的現象。這些產品往往包裝成普通存款,但實際上並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
例如,儲戶李先生被某銀行8%的存款利率吸引,將600萬元積蓄全部存入。誰知半年後該行突然發公告稱因經營困難,暫停大額取現業務。李先生這才發現,自己簽署的並非普通存款合同,而是一份收益權轉讓協議。
另一起案例中,王女士本打算在銀行存一筆定期款,卻被工作人員推薦一款「收益更高」的產品。簽約後她才知道,這是一款具有投資性質的理財產品,本金不受保護。
近年來發生的最大的銀行取不出款事件,當數2022年河南多家村鎮銀行取款難事件。2022年4月18日起河南省境內4家村鎮銀行,同時毫無預警地關閉線上取款和轉賬渠道,造成儲戶無法取款,涉及數百億元人民幣資金,約40萬儲戶受影響。引發儲戶維權和抗議,部分儲戶遭中共當局打壓、抓捕,至今仍有一些儲戶還在艱難的維權,有儲戶怒稱是中共銀行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