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珍贵文物流失事件始末

发表:2002-07-26 08: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如果不是一桩文物倒卖案的暴光,新疆博物馆不会那么引人注目,人们也不会知道被誉为“路文物圣殿”的新疆博物馆在短短几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由一桩文物倒卖案揭开盖子

2001年6月20日,随着一桩文物倒卖案的宣判,成立近50年的新疆博物馆在社会上引起震动。在这桩文物倒卖案中,新疆博物馆竟在半年内流失10件堪称国宝的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1件。流失的过程更是让人目瞪口呆,竟是由馆内一名中层干部以“借”的名义通过文物贩子之手倒卖出去的。

此案的侦破说来也是巧合。2000年6月2日,尉犁县政府正在召开工作会议,县宾馆住满了与会代表。当日晚23时,一名窃贼在房间行窃时被抓获。库尔勒市警方在审讯时发现,该疑犯原来还与一个国际文物盗窃集团有联系。警方顺藤摸瓜,几经周折,终于查到了新疆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黄某头上。

黄曾多次参与新疆的一些古墓的考古挖掘工作,在新疆博物馆,他可以算是汉王墓、丝织品文物方面的权威专家。1983年12月至198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博物馆组织考古发掘队,对和田洛浦山普拉古墓葬进行两次发掘。黄是参与发掘的主要人员之一。山普拉墓葬属汉晋时期,出土文物引起文物界轰动的同时,也引来了境内外文物贩子的目光。

1999年,文物贩子阿里木·买买提通过种种关系认识了新疆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黄某,之后以拜师学习考古知识为名,频繁出入黄处。

2000年元月10日,阿里木·买买提向黄付出“押金”后,终于从黄处“借”走一件新疆洛浦山普拉墓葬出土的汉代文物,当天便以3万元转手倒卖给了另一文物贩子曹先锋。第3天,阿里木·买买提又从黄处通过付“押金”的方式“借”出4件馆藏文物。他拿着刚到手的文物立即找到曹先锋,被曹以5万元收购。当年3月到4月,阿某再次将“借”出的2件文物以8万元卖给曹,而曹将先后收购的5件文物以29万元又转卖给海南一个姓钟的国际文物贩子。

截至案发,22件新疆博物馆馆藏文物被这伙文物贩子“借”出,除12件因未成交被追回来外,其余9件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均被倒卖流失境外,至今无法追回。

一烧了之

正当社会上对新疆博物馆有诸多猜测,议论纷纷的时候,更令人震惊的事陆续披露出来:该馆馆长曾于1997、1998年两次组织职工销毁文物100多件。

王力(应本人要求,为化名)是新疆博物馆一名职工,2002年6月2日谈起他亲手参与销毁的100余件馆藏民族民俗文物时,仍惊悸不已。“仿佛做梦一般,”他说。“这几年,每想起这件事,我都有种犯罪感。”

王力陈述:1997年5月某日,新疆博物馆保管部职工在整理文物时,发现一批鄂温克、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柯尔克孜等民族民俗文物因长期堆积在一起,处于空气潮湿的环境而发生霉变、虫蛀,经数天清点共80余件不同程度受损。按有关规定,必须进行藏品的保养、修复。但该馆领导为了逃避自已严重失职的责任,竟指使保管部、陈列部的职工将其秘密烧毁。当年12月某日,保管部职工再次发现同一类民族民俗文物又有20余件霉变、虫蛀,馆长再次亲自组织掩埋,两次共销毁文物100余件。事后,他又对所有参与销毁文物者进行了“守口如瓶,否则后果自负”的训戒。但他仍怕事情败露被追究。博物馆馆藏文物都有严格的进出馆登记和分类编号、收(征)集详细资料,突然间100余件编号文物不翼而飞,责任重大。为掩人耳目,他又令参与者将被毁文物列表造册,煞有介事地注明为“赠阿尔泰文管所民俗文物目录清单”,并加盖博物馆公章。

王力为了证实自己的陈述,经他介绍,陆续有近十名博物馆职工反映了此事,并提供了原始证据。博物馆的有关领导和博物馆的上级主管部门都承认,1997、1998年新疆博物馆陈列部和保管部职工在馆长的亲自组织下,在未通报上级部门的情况下分两次烧毁和掩埋了一批东西,数量巨大。但这批东西到底是“夹着羊粪蛋的辅助展品”,还是文物,却有了不同说法。

2002年6月3日,据职工反映曾参与销毁文物的该馆陈列部主任道尔基,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博物馆绝无烧毁文物的事情发生”。在一再追问下,道尔基又承认当时烧毁和掩埋的是一批已经发霉、虫蛀的民俗服饰辅助展品。但道尔基拒绝谈及细节,说“我们有纪律,没有上面的介绍信,一律不准接受采访”。副馆长斯拉菲尔也称此事上级已有调查结论,不便细说。

2002年6月4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采访,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的答复是:有关此事,我们局里有规定,不接受采访。

最终在自治区文化厅找到了有关此事的调查结果。文化厅的调查结论是:这100余件被销毁的物品不属文物,但博物馆不报上级主管部门而擅自销毁馆藏物品确属管理混乱所致。为此直接责任人已受到了通报批评。但我们注意到:此事发生在1997年,而这份调查结论落款却是1999年10月27日。

是辅助展品还是文物

关于文化厅两次组织对博物馆的调查,当年亲手奉命烧毁这批馆藏物品的博物馆职工却另有说法。据职工王力、李海明、赵新竹、张晨、高建军(应本人要求,均为化名)多人反映,当年所销毁的这批馆藏物品,包括极为珍贵的王公贵族穿戴的金线绣男式夹袢、银扣饰男式长袍、金线绣女式连衣裙等,是博物馆1986年征集来的,均有严格的征集原始资料,及入馆凭证和造册登记,是十分难得的民族民俗文物。

由于发生了大量销毁文物的事情,博物馆职工从1999年开始多次向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和新华社新疆分社反映此事,新华社新疆分社派人调查核实后很快以内参形式向上级做了反映,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并批示要严肃调查并上报结果。可有关部门的调查还未开始,馆长便从某种渠道获知了文化厅将派调查组调查焚烧文物的消息。

据当时参与销毁这批馆藏物品的博物馆职工反映:1999年10月,文化厅调查组由文化厅的监察室派人进驻新疆博物馆开始调查时,馆长将参与销毁行动的职工大部分排除在调查组谈话对象之外,而组织不知情的职工配合调查。在一次调查会议上,馆长安排人严密把守会议室大门,不许“无关”职工靠近。第一次调查得出了销毁的“不是文物”的结论。

2001年9月,由于职工多次举报,文化厅再次组织调查,由自治区文物局的领导任调查组组长,而博物馆副馆长则是这次调查的召集人。在调查组召集会议时,有不明内部真相的职工反映:前两年,的确听人说烧过两次文物。副馆长一听便当着调查组大发脾气,调查组组长则要求大家把所知道的销毁文物的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交给副馆长,于是没有人敢再说什么,更没有人敢写材料。

据1999年新华社新疆分社乌鲁木齐记者站的负责人介绍,内参及中央领导批示当年已转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检委,由自治区纪检委责成文化厅对此事进行调查,这就是文化厅两次组织调查组进驻博物馆的背景。

自治区文化厅党组纪检组长逯新华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他强调自己不分管文物工作,两次调查组是由专家组成的,其结论应是事情的真相。

但原物已经销毁,专家鉴别的难度可想而知。由博物馆职工提供的一张《附表四》清单上,盖有博物馆的公章,上有“赠送阿尔泰文管所民俗文物目录清单”字样,列出一长串文物名称,下有经办人多达9人的名单。而在这张单子的另一页《附表三》上,列出一串同名文物名称,页首却赫然标着“销毁清单(部分)”字样。

经与阿尔泰(阿勒泰)文管所联系,该所从未收到如单子上罗列的来自自治区博物馆的赠送文物。提供该清单的博物馆老文物工作者李海明痛心疾首地说:“这批民俗文物是1986年征集来的,十几年来,各种登记造册均和各种馆藏文物相同,怎能因我们自己管理不善霉变受损,一烧了之后,却成了不明不白的辅助展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解释说,省级博物馆的职能就是收藏、保存、研究文物,所有征集来的馆藏物品毫无疑问就是文物。至于辅助展品,应是一些能够说明展出文物的东西,包括图片、图表、辅助雕塑、沙盘、模型及出土文物周边环境的实物,其中实物数量极少,能说明问题就行。如果说有多达100余件同类型的征集品不是文物,都是辅助展品,那简直不可思议。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馆长虽然胆大一烧了之,事儿出来之后,却也后怕,这才伪造了赠送阿勒泰文管所的目录清单。”职工赵新竹说。“两次销毁文物,都是馆长亲自组织的,第一批80件在馆内文物库房西边的行政库房一侧进行焚毁,第二批20余件,拿到正在兴建的技术楼前挖坑掩埋。”

博物馆职工“摔”文物

新疆博物馆不但发生了大量销毁馆藏物品的事实,还连续两年有6件珍贵文物被摔坏。2000年4月,国家一级文物彩绘陶舍利罐被摔坏,可是博物馆保管部工作人员一年后接受当地一家报纸采访时声称:“2000年4月,在赴韩国文物展出的途中,不慎将舍利罐的盖子碰裂,但舍利罐没有损坏,并如期参加了韩国的文物展。”见报之后,一位读者向博物馆打电话质问:“你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是文物?你们的意思是说,摔坏了盖子不等于摔坏彩绘陶舍利罐这件文物?”此外,2000年因忙于一次布展,一只汉代双联石罐和另外一件文物也被摔坏。

在不到一年的另一次布展中,职工又将营盘出土的一件汉代玻璃杯、一件汉代弓箭以及吐鲁番交河故城沟北出土的一件金器摔砸,造成损坏。

不到2年,6件珍贵文物遭到损坏。这些事故发生后,馆长既不对责任人做任何处理,也不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而是极力掩盖事故真相。《新疆日报》于2001年5月11日对省博物馆“打坏了一件距今1500年的国家一级文物彩绘舍利罐”作了报道,而报道该事件的记者被馆长叫到博物馆,受到责骂。博物葜两裎炊?件珍贵文物损坏责任人做出任何处理。

博物馆老职工李海明介绍,馆长杜根成由新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农机厂子校任体育教师,后调到新疆博物馆陈列部任一般工作人员,于1990年初任新疆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1993年升为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副处长,2年后被聘任为新疆博物馆馆长。

新疆博物馆一位老职工的话让人痛心:面对被销毁的100余件馆藏民族民俗文物,被倒卖的9件国家一级文物和1件二级文物,被摔坏的1件国家一级文物和其余5件珍贵文物,我们丢掉的是永远无法复原的历史。

资料:新疆文物流失的历史与现状

新疆,古称西域,是丝绸之路文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现已查明文物景点有4000多处,而隐没在大漠深处尚未被人发现的还相当之多,目前是全国八大文物省区之一。新疆由于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许多大型故城遗址,石窟佛寺、千佛洞壁画、岩画、题刻及棉麻毛织品等出土文物得以较好保存。尤其是吐鲁番、库车、喀什等地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由于丝路文物极其珍贵,人文信息和文化含量高,自19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来,境内外文物贩子、收藏家、私人博物馆垂涎万分。他们互相勾结,千方百计地攫取新疆的古代文物,甚至疯狂盗掘古墓,在国际上形成时间跨度近百年的走私通道。据悉,目前,在国际文物黑市上,新疆出土的汉晋织物,哪怕数平方厘米的残物,售价也达几万美金。

据被盗当地古墓的目击者描述,盗墓贼甚至伪装成公安人员、开着警车进入古墓群。据统计,已知的盗墓活动主要集中在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乌苏县等地,其中尤以吐鲁番地区最为严重。仅1997年一年,这一地区共有100多座古墓被盗。当年6月份,盗墓贼窜到交河故城附近的沟西古墓群,在三四天内挖开6座墓葬,盗走大量珍贵文物。

百余年来,新疆大量珍贵的丝绸之路文物被盗出国外,流失在1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外国的研究机构或高等学府中,及数不清的私人收藏家、私人博物馆里。


凯迪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