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孙真人的医道确是高明,那药方更是灵验。由于他济世活人,立功立德,因此传说天上地下、仙圣凡俗都知他方出必生、手到病除的高超医术。
孙思邈青年时代行医四方,说曾为朝廷御医。唐上元元年(674)他因四处收集资料的目的已完成,遂告老还乡,回来原籍京兆原县(陕西耀县)磬玉山隐居。但隐居后仍然坚持攀崖采摘、辨识草药,或者为人治病,余暇则研习中医文献,编写撰述自己的大作。
有一天深夜,雷声“隆隆”,暴雨随之瓢泼似地“哗哗”而下。但孙思邈修筑在高山悬崖下的茅屋木门竟在此时被人“笃笃笃地敲响彻云霄了。孙真人正疾书撰述,只得定住神绪思路,停下笔来,静听辨识一会儿。果然是有人在执意不断地敲着门。
唉!如此暴雨,深更半夜,难道还有求医之人不成?”孙思邈心里说着话,急忙走过去打开门来。只见门口站口着一位白衣秀士,当时天空雷轰电闪,暴雨如注,奇怪的是这位秀士竟然衣服滴水未沾!便是他脸色一片赤红,仿佛憋着一口闷气已有许久。孙真人就说:‘是你要找瞧病吗?“这白衣秀士急忙点点头。
孙真人即让他进屋坐下切脉,这心中也犯开了嘀咕:“嗯,这脉不浮不沉,不虚不涩,非人类之脉啊?”他皱眉摇头,百思不得其解。忽地天空中一首闪电照进屋来,那雨早就停了,孙真人的心灵也随着这道闪电忽然明白。便沉心静气地地观察一番,即说道:“你非人类吧?”
白衣秀士一愣,随即镇静下来说:“何以见得?”
人类之肪,医书脉典载得明白,吾一向行医岂能不知?
这些就不必细说。但是你这脉象实在奇怪,起如腾云驾雾,落如翻江倒海,这怎么是人类之脉象呢?“孙真人双眼紧盯着白衣秀士。
白衣秀士一点儿也不生气问道:“那么真人能断定我的身份吗?
孙思邈微微一笑:“你来则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相助,静则风雷电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丝毫不湿,加之你的脉象无不显示特异属性。如我猜得无误,你定是水府之尊神龙吧?”
这白衣秀士听了连连点头,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称:“难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真是盛名之下,其实不虚!”说完急忙介绍自己的病症道:“数日之前,我因一时饿得急了,饮食勿勿,不知什么物件一下堵塞了我的食道。于是连日来苟延残喘,只能喝些稀汤以维持生命。”
听了化形白衣秀士的神龙如此诉说,孙思邈略微思索了一会儿,就说:“你的病我能治好,但你秘须听我的话。俗话说‘良药苦口、医人手狠‘,不能由着你自己的性子。岐典之道,旨在利物救命,痛苦时要能忍耐。”随即唤过童子,如此如此交待他去准备汤药,又径入内室将一切医用之物拢入袖口之中。
不一会儿,童子提着一桶汤药放在白衣秀士座前。孙思邈即督促他尽快饮服,中间不可稍息,否则此病难治。
这老龙所化白衣秀士一听急忙捧起桶来,仰首闭气“咕咚,咕咚”像往深渊中地饮服起来。本来他那喉头堵着,饮食都极困难但此进竟然毫无阻碍地一口气就将那一桶汤药给灌入了肚中。这肚中“咕嘟嘟……”一阵翻腾,那喉头又觉忍耐不住,立即低下头来,“哇”的一声,就着那桶吐个不止。当那白衣秀士惊疑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秽物中竟有一条长蛇混杂混杂其中时,他由衷地赞到:“真人灵丹妙药,确是手到病除!”
孙思邈“哈哈”一乐道:“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顿一顿,接着说:“你病根虽除,元气未服,我再为你扎上一针,即可一劳永逸。”那白衣秀士听了连声称好。
孙思邈即走到白衣秀士的背后,取也一支尺余长的金针,对准他那顶心偏后的位置猛地扎下。那白衣秀士一声吼叫,即化出原形枣真正一条银光鳞鳞水桶粗细巨龙。软瘫盘结在地上动也不能动一下。那银灯似的一对大眼,定定地瞅着孙思邈。
孙思邈说:“我金针拔下,你即腾身向屋内石壁猛窜。如能穿此山岩石壁,腾身云中,你的元气也就真正恢复了。”说着话就伸手拔下那龙身上的金针,喝道:“快穿石岩!”那白龙扭动身姿即向那石岩窜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没入身形。但是那石壁上从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宽阔幽深的巨洞。
不一会儿,空中传来白衣秀士的声音:“真人德加异类,为神仙之榜样。我即返还府,防涝救旱,永为人类服务!”孙思邈打开门来,只见空中一道闪电,白龙身形在云际中晃,好没入那茫茫的雷天空之中。
为龙王治病不久,孙思邈又一次下山向民从施药义诊。返回时,忽见那道灌木丛中猛地蹿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尽管这位修真人已超然物外,对生与死都看得很平淡,但猛然出现这种情况,真也量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那猛虎也仿佛知道孙思邈误会它,到得距离孙思邈三尺远处,即收拢两只前爪,叭伏于地,似在模仿人叩首状。
孙思邈看得奇怪,心中暗道:难道这山大王要求治病不成?于是问道:“你这老虎难道身上有什么毛病,要求我治疗吗?”
只见那虎将头在地上连叩三下。这孙思邈心中犯开了嘀咕:前番治龙王,今番来兽王。龙王是神灵之种,这兽王可是残忍之类啊!所谓“虎狠之心”人人均愿手刃之而后快,我岂能救之以治成助纣之实?因说道:“我生平有三不治,恶棍不治,妖邪不治,残害人群者不治。你是山中凶兽,我为治好病,不就是帮助你去害人吃人吗?”说完即昂首挺胸向前走那虎紧紧跟着他,用嘴轻咬他的衣角,口中“呜呜”有声,眼中竟也有泪水“哗哗”流下。孙思邈是修道之人,慈悲无量,见这虎也能伤感落泪之举,心中不忍。即止步说道:“你定要我为治病亦可,但要保证今后决不伤生害命!”那虎即放下他的衣角依羊一样趴伏地下,点头应许。
过去走方郎中身上背上药箱,手上套上圆圈患铃,走衔过巷,齐额头举着“丁零丁零”地摇个不停。这有两个作用:一是让人知道看病的郎中来了;二是告知世人,本郎中(郎 中:好医生,大夫在当时的称呼)医道高明,得到“医龙救虎”药王爷的真传。因为这“串铃”据称就是当地孙思邈为兽王除疾病,用以撑在虎口中伸入手臂操作用的医疗器械。
孙思邈又说:人类亦多有言而无信者,为防你亦有此毛病,你每天均需要到面前张嘴将牙龄给我检查!“那虎亦点头应许。
孙思邈为那虎治好了病。这虎也真重情谊,每天跟在他的身前身后护卫。孙思邈入山采药它好为其背药篓,衔药锄;出诊时好为他当坐骑。衔药箱,真成了孙思邈的忠实护卫兼僮仆。
这样又来了麻烦,因为虎是凶猛之兽,谁入再敢再靠近?这给孙思邈治病救人的活动带来许多不便。于是孙思邈想了个办法对老虎说:“你这老虎不吃人,但恶名在外啊!“说着拍拍那虎头”哈哈“地笑了,”这样吧,你每次将我送到一个村庄之后,就不要跟在我身后了,病人服了药后,我让他们将药渣倒在村口,你就那儿等我吧。“
于是这后来就形成了一个民风民俗,直至今日病人吃完中药都将药渣倒在路口,这是为方便神虎寻找药王孙思邈的缘故。这只是一种神话,而实在意义却是人们缅怀纪念伟大的名医,药王孙思邈啊!
孙思邈永淳元年(682)二月二十五日在陕西耀县磬玉山羽化飞举。因为他驻世时医德感人,又医术高超,药到病除,人们遂将磬玉山改称药王山。天下崇仰者均来朝拜,奉祀他的神容。这药王山遂香烟缭绕,影响越来越大,真所谓“箫鼓年年拜药王”,这时竟因此而成了道教的名山胜地。
(据道教神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