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3-12-16 18:53:00作者:hanyctz
前人读史书,常慨叹人生之无常,故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下士 时,若是当日便身死,一身真伪有谁知?”一诗。今天我读中国近现代史,诸要人生平历历在目,看今日史书对诸公所作评论,此种感慨甚于古人。
(一)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被尊为“国父”,为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全球华人所景仰。国民党自不必说,共产党方面,毛泽东同志称之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每年天安门的重大活动都要悬挂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而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一再表示愿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
但是,假如孙中山先生不是死于1925年呢?而是死于1927年或者1928年呢?国共关系会怎么样呢?
之所以我进行这种假设,是因为我在读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时,看到了毛泽东的一个观点,说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互相利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待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真实态度。而孙中山先生在和越飞的《孙越宣言》中也谈到,“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可使此项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意”。看过了这两段文字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孙中山先生的两种结局,要么像蒋汪一样实行分共,要么像孙夫人宋庆龄一样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中共的同路人。不过,无论这两条道路他选择哪一条,恐怕也取得不了后来的尊崇了。
但我从孙中山先生的话中感觉到他选择第一种的可能性恐怕要大一些,如果真的是那样,今天我们的教科书上来描述孙中山会是什么样子呢?“汉奸卖国贼、勾结军阀、作风败坏”……
(二)汪精卫
读汪精卫的刺杀摄政王未果的时写的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何等豪迈!何等气魄!如果因此被清廷所杀,其地位和影响又岂是喻培伦、林觉民诸君所能比肩?偏偏清廷故作开明姿态,仅判终生监禁。清廷的宽大,却毁掉了汪精卫一生的英名。
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出自于汪精卫之手,更奠定了其接班人的地位。作为国民党内著名的左派代表,如果汪精卫死于“七一五事变”之前,还可以获得廖仲恺一样的名声。那样的话,不知道今天的历史书的编撰者该怎样侃侃而谈如果汪精卫还活着,国共合作会怎么样。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高喊“攘外必先安内”,而汪精卫却主张积极抗日。这个时间汪精卫曾经遭到过一次暗杀,如果汪精卫死于此时,也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了。
后来的情况我就不再说了。我很多次在想,却一直也没想明白,一个年轻时慷慨激昂“引刀成一快”的革命俊秀,最后怎么会演变成一个大汉奸了呢?我看过很多解释,却一直不能让我信服,期望能有大家之点一二。
(三)毛泽东
如果毛泽东死于1956年之前,他或许会取得孙中山先生一样的地位,那时候他取得了辉煌成就,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都是那么由衷的尊敬他。如果死于那时候,此后中国人无论哪种观点都会引用毛的一两句话作论据,以示自己才是毛泽东的正统传人。
不幸的是他活到了1976年,在他执政的最后岁月里,一个运动接着一个的运动。反右派、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
他成功地把自己推下了神坛,破坏了很多人的革命幻觉。
(四)邓小平
给小平同志设两个点吧。
如果文革一开始就受冲击而死掉的话,今天的他最多能取得彭德怀的地位。
如果他死于1989年之前的话,他也可以成为孙中山,成为各派势力景仰或利用的对象。有人可以从他提倡过政治体制改革来盛赞他的开明;有人会因其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和清除精神污染来表明他坚强的党性。
一切的变化都因“六四”而定格,虽然后来又有了所谓的“南巡”。
(五)胡耀邦
这位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前总书记,因其病逝引发了一场风波。
胡耀邦同志的葬礼规格之高,显然超过了一名政治局委员的应有的规格(据说是小平同志要求用常委的规格)。总书记致悼词,总设计师出席葬礼,也算是极尽哀荣。
但谁能想象如果他是死于“六四”之后呢?这位以开明著称的领导人究竟会怎样来看待这场学生运动呢?这场学生运动还会不会演化成一场悲剧?不得而知。
(六)两个群体
直到今天,每当我看到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统治时马叙伦、雷洁琼等等民主党派的代表的英勇斗争时,仍然为他们的精神所鼓舞,依然要向他们争取民主的斗争表达我十二分的敬意。国民党反动派穷凶极恶杀害了闻一多先生,使他成为了我们的一面旗帜,而有幸活下来的民主党派的代表们却失去了当年的英勇,为今人所诟病。真不知道他们活了下来是幸福还是悲哀。
那是一个文化昌盛的时代,那是一个诞生了诸多文学天才的时代,看看这一串名字吧: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叶圣陶……
除了鲁迅先生外,其他巨匠都活到了新的时代。然而他们所有的代表作,都完成于20世纪的20--40年代,在他们接受了更科学的创作观后,却失去了创作的灵感。
回首二十世纪的这些著名人物的生平,还是感慨万千,欲辩无言
(一)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被尊为“国父”,为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全球华人所景仰。国民党自不必说,共产党方面,毛泽东同志称之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每年天安门的重大活动都要悬挂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而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一再表示愿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
但是,假如孙中山先生不是死于1925年呢?而是死于1927年或者1928年呢?国共关系会怎么样呢?
之所以我进行这种假设,是因为我在读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时,看到了毛泽东的一个观点,说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互相利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待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真实态度。而孙中山先生在和越飞的《孙越宣言》中也谈到,“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可使此项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意”。看过了这两段文字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孙中山先生的两种结局,要么像蒋汪一样实行分共,要么像孙夫人宋庆龄一样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中共的同路人。不过,无论这两条道路他选择哪一条,恐怕也取得不了后来的尊崇了。
但我从孙中山先生的话中感觉到他选择第一种的可能性恐怕要大一些,如果真的是那样,今天我们的教科书上来描述孙中山会是什么样子呢?“汉奸卖国贼、勾结军阀、作风败坏”……
(二)汪精卫
读汪精卫的刺杀摄政王未果的时写的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何等豪迈!何等气魄!如果因此被清廷所杀,其地位和影响又岂是喻培伦、林觉民诸君所能比肩?偏偏清廷故作开明姿态,仅判终生监禁。清廷的宽大,却毁掉了汪精卫一生的英名。
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出自于汪精卫之手,更奠定了其接班人的地位。作为国民党内著名的左派代表,如果汪精卫死于“七一五事变”之前,还可以获得廖仲恺一样的名声。那样的话,不知道今天的历史书的编撰者该怎样侃侃而谈如果汪精卫还活着,国共合作会怎么样。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高喊“攘外必先安内”,而汪精卫却主张积极抗日。这个时间汪精卫曾经遭到过一次暗杀,如果汪精卫死于此时,也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了。
后来的情况我就不再说了。我很多次在想,却一直也没想明白,一个年轻时慷慨激昂“引刀成一快”的革命俊秀,最后怎么会演变成一个大汉奸了呢?我看过很多解释,却一直不能让我信服,期望能有大家之点一二。
(三)毛泽东
如果毛泽东死于1956年之前,他或许会取得孙中山先生一样的地位,那时候他取得了辉煌成就,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都是那么由衷的尊敬他。如果死于那时候,此后中国人无论哪种观点都会引用毛的一两句话作论据,以示自己才是毛泽东的正统传人。
不幸的是他活到了1976年,在他执政的最后岁月里,一个运动接着一个的运动。反右派、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
他成功地把自己推下了神坛,破坏了很多人的革命幻觉。
(四)邓小平
给小平同志设两个点吧。
如果文革一开始就受冲击而死掉的话,今天的他最多能取得彭德怀的地位。
如果他死于1989年之前的话,他也可以成为孙中山,成为各派势力景仰或利用的对象。有人可以从他提倡过政治体制改革来盛赞他的开明;有人会因其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和清除精神污染来表明他坚强的党性。
一切的变化都因“六四”而定格,虽然后来又有了所谓的“南巡”。
(五)胡耀邦
这位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前总书记,因其病逝引发了一场风波。
胡耀邦同志的葬礼规格之高,显然超过了一名政治局委员的应有的规格(据说是小平同志要求用常委的规格)。总书记致悼词,总设计师出席葬礼,也算是极尽哀荣。
但谁能想象如果他是死于“六四”之后呢?这位以开明著称的领导人究竟会怎样来看待这场学生运动呢?这场学生运动还会不会演化成一场悲剧?不得而知。
(六)两个群体
直到今天,每当我看到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统治时马叙伦、雷洁琼等等民主党派的代表的英勇斗争时,仍然为他们的精神所鼓舞,依然要向他们争取民主的斗争表达我十二分的敬意。国民党反动派穷凶极恶杀害了闻一多先生,使他成为了我们的一面旗帜,而有幸活下来的民主党派的代表们却失去了当年的英勇,为今人所诟病。真不知道他们活了下来是幸福还是悲哀。
那是一个文化昌盛的时代,那是一个诞生了诸多文学天才的时代,看看这一串名字吧: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叶圣陶……
除了鲁迅先生外,其他巨匠都活到了新的时代。然而他们所有的代表作,都完成于20世纪的20--40年代,在他们接受了更科学的创作观后,却失去了创作的灵感。
回首二十世纪的这些著名人物的生平,还是感慨万千,欲辩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