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要吃粮,找紫阳”。
赵紫阳到中央工作之前曾是人口大省四川省的省委书记。赵紫阳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尽其所能地排除“极左路线”的干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四川农村实行家庭副业生产、商品自由交换的经济改革试点,并把这种成功试验逐步地推广开去,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赵紫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不尚空谈的高尚品德,赢得了民众的交口赞誉。正如一句民谚说得好:“要吃粮、找紫阳”。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极左路线”统治下,粮食极为短缺,中国农民始终处于半饥不饱、营养不良的悲惨境地。“要吃粮,找紫阳”的民谚说明,赵紫阳在解决国计民生方面是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的,是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的。
二、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功臣。
赵紫阳于八十年代初到中央工作以后,率先在农村普及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从而使“极左路线”肆虐下普遍吃不饱的状态变成了粮食略有节余的良好状态。尤其在鼓励农民从事副业生产、建立乡镇企业,使农民离土不离乡,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赵紫阳均结合当时中国的农村实际做了大量细致的、辛勤的,并且是卓有成效的工作。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林牧副渔齐头并进,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功,使赵紫阳对城市改革充满了必胜之信念。不久,在赵紫阳主持下,逐步发起了城市改革的攻坚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长期实行的国家大包大揽的命令似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并随之逐步建立了包括现代企业制度在内的新型的经济体制。对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由易到难,并逐步达到较深层次。其中艰苦卓绝的改革内容包括引进破产机制,去除国家行政指令的瞎指挥和乱摊派,取缔国家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统购统销,并建立商品自由交换、自由流通等机制;包括率先引进外资,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包括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解决企业办社会,包括确立 “不找市长找市场”的相应原则。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确立国有企业产权明晰、投资多元化、股份制改造、大力推广特区经验、国内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等现代化经济模式;包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时期的”商品经济”等重大命题。如此等等的改革方案及其施实,均为其后所确立的以市埸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这些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都是赵紫阳把中国大陆的经济体制从长期计划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度性变革,都是赵紫阳推动中国大陆走向经济制度现代化的伟大尝试!确实
,赵紫阳不愧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功臣。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领军人物。
在毛式计划经济实行了三十多年且已进入八十年代的中国,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不触动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具有相当顽固性的核心问题。赵紫阳愈来愈清楚地感觉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就要避不可免地、或迟或早地和别无选择地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政治体制改革乃是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的不可逾越的关口。如果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势必面临着巨大的障碍,或者根本就走不通,并毫无疑义地增加社会运行的极大成本。赵紫阳由此意识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积重难返的艰巨性。但是为了使中国大陆的全面现代化建设事业获得应有的进展与应有的成功,赵紫阳怀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坚定信念,义无返顾地为政体改革大声疾呼、摇旗呐喊,并不失时机地要求加速政体改革的历史进程。赵紫阳对政体改革的明确要求和不懈努力包括: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活动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要做到精兵减政,要实行差额选举,要加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职能和议政能力,要加强舆论监督职能,等等。在他于一九八九年会见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赵紫阳曾经进一步考虑到解除党禁、建立多党制的有关问题。如上所述的政治体制改革等现代化先进理念及其弥足珍贵的躬身实践都在在证明,赵紫阳不愧是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中共党内极为难得的开明领导人,赵紫阳不愧是中国大陆政治体制改革的领军人物。
四、 “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
一九八九年北京学生运动率先打出了“反腐败、反官倒”的大旗,并引发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大力支持。然而,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却发表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社论,指责学生运动是一场破坏安定团结的动乱。这,引起了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反弹。抗议浪潮此起彼伏,社会各界广泛声援。在此情况下,访问北朝鲜刚刚回国的赵紫阳在随后接见亚行代表的会议上发表了“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的讲话,并以此规定了中国社会走向和平、理性、宽容、秩序的正确方向。如果按照赵紫阳要求的那样“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恐怕就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其后所发生的神人共怒的六四大屠杀,恐怕就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其后所发生的针对数千万信奉真善忍法轮功信众的残暴镇压,恐怕就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其后所发生的对自由组党人士的强力打压。如果按照赵紫阳 “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做,中国大陆的现实就不会、也不可能如此地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污腐败、滥用权力,就不会、也不可能如此地颠倒黑白、是非不清、天良丧尽、正义不彰!赵紫阳十五年前提出的“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的意见,可谓是提纲携领,抓住本质,且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五、反对武力镇压。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在蒙蒙细雨中,赵紫阳在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的陪同下前往天安门广场看望在那里绝食的首都大学生。赵紫阳流着泪劝说学生们注意身体,并说“我们老了,无所谓”。他对青年学生们寄予莫大的期望,也对他自已面临的危难处境间接地表达了难以言喻的某种无奈。这是赵紫阳最后一次在媒体上亮相,随后他就遭到了软禁。
赵紫阳不赞成动用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明确的,立埸是坚定的。这是他关心民众之疾苦、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光明磊落的英勇之壮举,这是他秉持良知、道义和人性,不参与犯罪同构的襟怀坦荡的人格之显现。但人们也应该认识到,由于他长期在中共体制内耳濡目染、受到肘制,尤其是他对曾经提拨过他、支持过他的邓小平还必然地心存感恩戴德之私念,赵紫阳能做到不赞同邓小平武装镇压学生运动,似乎已然是破天荒的不易之举了。当然,如果他能够像后来的叶里钦那样,站在坦克上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如果他能够利用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名义,把邓小平先行软禁起来,并立即宣布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即实行政治变革------如果他能够这么做,那岂不是更好?但对于一个有几十年党龄的共产党人来说、对于一个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领导人来说,这是不是有点“蜀道难,难以上青天”?
历史当然是不能假设的。赵紫阳的确没有抓住历史赋予他本应灿烂辉煌的极其短暂的瞬间。他那无奈的悲叹,而不是抗争,更不是振臂一呼、追随时者众的形象,悲剧性地定格在转瞬即逝的历史长河里。这不但给他自己造成了十五年监禁的莫大苦难,而且也使追求民主自由的中国人民始终走不出极权专制主义所由造成的苦难之怪圈、悲剧之怪圈!呜呼,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呜呼,苦难深重的赵紫阳!
六、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由于不同意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保守势力对和平抗议民众的军事镇压,作为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被指斥为支持动乱、分裂党,并被中共老人们剥夺了总书记的权位。中共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又搞了一次非程序的权力更迭,即,具有中共特色的宫廷政变。按照常理来讲,一个总书记,他又如何能够分裂他所代表的党呢?这种天方夜谭似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栽赃陷害,实在是开天辟地的弥天大谎!
党的总书记分裂党,这恐怕是只有邓小平及其为首的共产老人们方才可以想像得出来的!这是既欺骗不了别人,又欺骗不了自己的信口开河与指鹿为马的胡搅蛮缠,这是毫无道理的强词夺理,这是荒唐得不能再荒唐的胡编乱造!所谓的支持动乱,就是指赵紫阳坚决不同意武力镇压、不同意军事戒严;所谓的分裂党,就是赵紫阳不赞成邓小平向和平示威的大学生和首都市民大开杀戒!这,就是赵紫阳被指控的全部罪恶。赵紫阳何罪之有?要说赵紫阳有罪,那就是不允许一个人秉持其所应有的良知、人性、道义; 要说赵紫阳有罪,那就是一个人远离邪恶、反对屠杀、告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