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中国深圳廉政文化论坛期间,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程文浩在谈到腐败人群的低龄化,以致于幼儿园都能出现贿选一事时,就大胆提出“廉政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解决方案,让孩子们在刚懂事时就明白该如何去做。(见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
这种“反腐败从娃娃抓起”的论调并非起因于近日,其渊源可谓久矣。广东某区曾经就有提出让“小眼睛盯大眼睛”来促进反腐的规定。其实,无论是反腐还是其他,从娃娃抓起的言论应该是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可能也是因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要看本质,抓根源的理论。但是,好的动机并不能代表其结果的合理与适当性,这种“从娃娃抓起”是否就是抓住了解决事物的根子呢?笔者以为值得探讨、推敲和质疑。
就拿反腐败一事来说,虽然在少年儿童中可能出现了一些以小见大的所谓“腐败”现象。然而,在看到这些问题时,作为成年人,我们首先要反思:谁传染了孩子们这样的行为习惯,谁是他们的“恶师”。这正好似“冤有头,债有主”一样,如果不揪出这背后的传染源和催化剂,从表面上来解决问题只能是事倍功半,成效不大。孩子们出生时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其未来怎样主要靠家长、学校和社会环境去如何“涂画”教导他们,如果周围的环境和人们行为本来就存在瑕疵,那么生活于其间,纯真懵懂的孩子们就难免会受到影响。不改造腐败存在的大环境,不对成年人之间的腐败现象进行有效的整治,不让他们为孩子们做好人生的榜样,反倒只将注意力集中到孩子们身上,来谈如何去教育、改造他们,那简直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了。
现如今关于孩子们“成人化”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七八岁的孩子却打着“官腔”的事也时有报道。对此,当今的教育宣传和社会环境在此其中是难逃其咎的。诸如这种将成人化的、复杂化的教育问题引入孩子们中间的事还是少些为好。其实,我们当前要做的是在如何做好引导之余,更严格地加强对成人存在问题的整顿,让他们以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儿童。
不停地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抛到从孩子们身上来解决的角度,反映的是一些人对解决现实状态的无力和软弱,并且会消磨孩子们的纯真。真想奉劝人们不要凡事都从“从娃娃抓起”,娃娃们会承受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