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报导,曾经一起有关“汉语保卫战”的讨论,就大大引起人们的关注。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文中指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面对母语危机,应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
“母语有了危机”、“母语遭到伤害”,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举例而言,在今年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500 多名黄皮肤黑头发的学界精英出席大会。但是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位香港大学的博士很纳闷:为何论文汇编没有中文?甚至有学者申请用汉语作报告竟然没有获得大会主办方的同意。
这些有着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在自己的国土上竟然不能讲“母语”,难怪一位武汉大学的教授在一次讲演中不无感慨地说:汉语现在中国正在没落,与其说是英语的“入侵”,倒不如说是“中华母语”的悲哀。是中国人自己不把自己的语言当一回事,自己看低了自己的“母语”。在有些场合就连“中国”二字也懒的说了,只用“CHINA”来代替了。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服上除了 “CHINA”和国旗以外,“中国”这两个最具“母语”代表的汉字却无处看到,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中华母语的强盛就是中华民族的强盛,中华母语的发展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也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如果说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语言中,那么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护育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汉语卓然昭显出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在国际化的声浪中,英语固然是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工具,然而,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国际交往怎样频繁,母语绝不能丢,因为,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齿相依、鱼水共存的关系。
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母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延续着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是中华文化永远不可丢弃的家园。丢弃了母语、冷落了母语,就会让中华民族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