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Sakyamuni 是佛教徒对出家寻道的王子Gaotama Siddhartha 乔答摩(姓).悉达多(名)的尊称 。释迦 Sakya是种族名,“能”的意思,牟尼 Muni是“仁、儒、忍、寂默的意思”,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圣人。
释迦牟尼称他所传的教义为经藏Damma与律藏viyana。早在他初转法轮时,他就已宣示:万物无常,人生苦海,生命轮回。他指出四谛(四真理):Dukkha苦谛、Samudaya集谛、Ridhora灭谛、道谛Magga。他宣示要脱离苦海,走向涅磐,惟八正道:正语、正业、正命(戒)、正修、正定(定)、正见、正思(慧).
该三学Trisiksa:戒Sila(守身业、口业、意业)、定Samadhi(禅定)、慧Panjna(断除烦恼、达到解脱的智慧)贯串于全部佛教内容。
他建立僧团sangha(比丘bikkhu=和尚,比丘尼bikkuni=尼姑)到处传教,其教义在世俗与寺院代代相传至今。
佛陀入灭后不久(约公元前480年),500高僧对佛陀45年的传教进行了第一次结集,长于记忆、又长期随其左右的释迦牟尼堂弟阿难陀,颂出经藏,由大家共同审查、证实、补充、记录。所以佛经开头都是“如是我闻”。
佛灭后200年,经藏律藏传遍印度。但由于对佛陀的一些学说发生了歧见,佛教僧伽分裂为18门。其中大众部,不断改革与发展,最后成为大乘佛教。
在非大乘佛教的原始佛教中,上座部(即长老高僧派)佛教一支独秀,茁壮成长,至今欣欣向荣。佛陀最早期的精华教导、僧伽修行戒律、佛学哲理与心理分析等,通过上座部得以保留、实践、发扬光大。
上座部偏重个人修行,注重禅定内观,追求罗汉果位以脱离轮回。
公元前275-232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Asoka Maharaza)带头信奉上座部佛教,并全力在国内外推广。
公元前274年,阿育王派其子摩恒陀(Mahinda)去狮子国(泰语勐兰卡,缅语斯里兰卡)传上座部佛教,狮子国王赐其御苑,改建为大寺(Mahavihara),并在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后来摩恒陀之妹僧伽蜜多(Sanghamitta)携带大菩提树枝(佛陀在此树下得道),也莅临大寺助教。大寺Mahavihara因而更是远近闻名,在短短200年内,迅速成为上座部佛教文化与教育中心。
当时上座部佛教是用狮子国文字(Singhala僧伽罗文)传持的。
公元前250年,佛陀学说已系统地结集为三大部分(三藏):
1。律藏:僧伽的修行戒律
2。经藏:佛陀讲述、与弟子座谈
3。论藏:佛法哲理、心理分析
上座部佛教南传孟-高棉(Mon-Khmer)
世纪初,三藏经典及其注释,就以僧伽罗文写于贝叶上,初步南传至东南亚黄金地(Suwannabumi:即泰国Dvaravadi堕罗钵底与缅甸孟国Thaton达通等)。
狮子国Mahanama摩哈那摩时代(公元403-432年),婆罗门高徒Ghosa瞿沙使佛教脱胎换骨,并发扬光大。瞿沙出身婆罗门家庭,后改信佛教,取名为Buddha Ghosa佛陀瞿沙(佛音,觉音)。他跟随高僧Sanghapala僧伽波罗与Buddha Mita佛陀密多,在大寺攻读三藏与其注释。
公元430年,佛陀瞿沙把大寺所传的三藏与其注释,由僧伽罗文翻译为巴利文。该巴利文三藏佛经,不久被写于贝叶上,经水路南传到缅甸(Mon Thaton)孟国达通,遂使孟国达通成为大寺的正统上座部佛教圣地。当时上缅甸与东南亚各国都来孟国达通取经。
孟-高棉(Mon-Khmer)国力强盛时期,地跨缅甸、泰国、高棉(今柬蒲寨),人才辈出。当代高棉高僧Sanghapala,曾到中国南朝齐梁(公元506-518年)帮译佛经共11部48卷,梁武帝礼待其为家僧。
由古印度梵文与巴利文,创造出了孟-高棉文:公元600年就出现孟文碑铭,公元609年出现古高棉文(古柬蒲寨文)碑铭。
上座部佛教南传缅甸
公元1044年,缅甸蒲甘王朝Anawrahtar阿努律陀即位,当时蒲甘一带阿利Ari教派盛行。阿利教派是大乘佛教、婆罗门教、当地阿利教的三结合,似为Tantrism密教分支,与南诏的阿槎梨教渊源极深。
为了压制与取代分庭抗礼的阿利派佛教,阿努律陀王首先礼聘孟国高僧Arahan阿罗汉为国师,宣扬“正宗佛教”,接着以孟王Manuhar马奴哈不借出巴利文的三藏经典为由,1057年派兵灭了孟国,带着劫持到的巴利文三藏佛经与俘虏孟王,班师回朝。
1057-59年,阿努律陀王率军赴云南南诏大理国求取佛牙,归途中接受了缅北各掸族土司的归顺,并娶了Mokaung孟拱土司之女Saw Munhla为妻,和掸族拉近关系。
阿努律陀王在他所到之处,总是强力推广上座部佛教。
1071年,阿努律陀王又直接由狮子国引进了完备的巴利文三藏经典,力促上座部佛教中心由孟国移至蒲甘。当时,不只广大傣族区(缅甸掸族、泰国泰族、老挝寮族、云南傣族等),连远在印度的佛教徒(当时佛教在印度几近消亡)也来蒲甘学习上座部佛教。
阿努律陀对佛教的功劳: 他引进南传上座部佛教前宗,并在其统治区发扬光大。
1192年,蒲甘王朝国王Narapatisihtu,又由狮子国引入经改革了的上座部佛教后宗(Singhalasanghanikaya)。但这种下了上座部前宗与上座部后宗的历久纷争。
13世纪下半叶,蒙古大军侵缅,蒲甘王朝衰微,掸族乘势兴起,建立了阿瓦与邦牙等掸族王朝,掸族最津津乐道的是Mao Shans勐卯掸人国 与创建者Sao Hso At HkamHpa,Sao Hsam Long Hpa两兄弟的丰功伟绩。Mao Shans勐卯掸人国地跨Manipur与Assam(现属印度)与下缅甸。
当时掸族地区还是兴盛阿利派佛教。但经小阿罗汉与天眼两位高僧积极传教,上座部佛教才逐渐占领了统治地位。另一支掸族在缅甸南部建立了勃固Wareru伐丽流(意即天降之王)王朝,其佛经、佛塔建筑、伐丽流法典、巴利文法书等造诣,备受当时锡兰高僧的高度赞赏。1472年即位的Damazedi达摩悉帝,在1475年派高僧到狮子国求取上座部佛教正法,回来后大力整顿了僧伽,净化了佛教。
仿孟文与巴利文,缅甸的两大族:缅族Burmans创造了缅文,掸族Shans创造了掸文,
上座部佛教传入泰国
迄12世纪,当时国力强大、疆土辽阔的孟高棉王朝,统治着现今泰国的部分地区。12-13世纪蒙古入侵后,掸族乘势兴起,他们在清迈(1296-1775)、素可泰(1238-1438)、阿瑜陀耶(1350-1767)先后建国。
泰国兰那泰Lanna Tai王国(前身是8世纪的庸那迦Yonok古国)的Mengrai孟莱王,在1296年兴建清迈城为国都(中国称八百大甸,即Chiangmai清迈王国)。他是上座部佛教徒,所以想方设法大兴上座部佛教。1367年Kue-Na哥那王即位,礼聘狮子国高僧Vdumbanmahasvami来传播上座部佛教,1441年Trilokaraja三界王即位,建Mahabodharama大菩提寺。1477年在该大菩提寺,举行了泰国佛教史上的第一次三藏集结。
泰国素可泰王朝的Thmmaraja Luthai立泰王,在1354-1376年大兴上座部佛教,他礼聘狮子国高僧到来传播上座部佛教,1362年及其后,国王本身屡次出家修行,遂开了泰国史上国王出家之先河。
Boroma Trailokanatha达莱洛迦王(1448-1488年)与RamadhipatiII拉玛铁波底二世(1491-1529年),又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了上座部佛教。
Boromakos菠萝玛可斯时期(1733-1758年),受狮子国之邀,泰国派高僧到狮子国传授上座部佛教暹罗宗,力促奄奄一息的狮子国上座部佛教复兴。
仿孟-高棉文、占婆文、狮子国文、巴利文,泰国泰族在1283年创造了泰文。
上座部佛教传入老挝
公元7-8世纪,大乘佛教由云南南诏国传入老挝,但它竞争不过当地原始宗教与印度婆罗门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则经缅甸、泰国、柬蒲寨三方传入老挝。
1353年,老挝川东王的佛教徒孙子Fa Ngoun法昂,在柬蒲寨王的帮助下,击败祖父川东王,建立了Lang Chong澜沧王国。在王后Nang Keolot娘娇乐(柬蒲寨国王之女)的大力帮助下,由柬蒲寨引来了上座部佛教,并强订其为国教。
1501-1520年,维苏纳腊王朝的Visoun维素王,下令将三藏佛教由梵文巴利文翻译为老挝文。其子Phothisarath波提萨拉纳王,更严禁其他宗教,独尊佛教。到Sethathirath悉达提腊王时,还加强供奉清迈的佛像佛经。
经积极努力,到17世纪时,老挝已成为东南亚另一上座部佛教中心,当时泰国、柬蒲寨都来老挝取经。
抄写佛经的老挝文Tham(坦文),是由孟高棉文与巴利文演化而来,和西双版纳古傣文Totam相同。
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
众所周知,西双版纳(云南)、老挝、清迈(泰国)、景栋(缅甸掸邦)等,不只地区相连,文化相同,语言也相通。1367-1444年间,清迈佛教就经景栋而传入云南南部。
缅甸Taungoo东吴王朝Bayinnaung奔应龙1551年即位,他1552年平定了缅甸南部,1555年北上消灭了阿瓦王朝,1559-1581年,多次东征泰国清迈王朝与Ayodhya阿瑜陀耶王朝,1604-1606年,他征服了众掸区与勐养、勐拱、勐密,然后再由勐养出征勐卯一带广大掸族区。在他软硬兼施之下,各掸族土司纷纷归顺。
奔应龙制定了上座部佛典与法典,在其统治区与势力范围圈内强力推广。他广建佛塔于缅甸与泰国各地,还在瑞丽建姐勒佛塔,以强力影响那一带掸族的信仰。1562年,据说奔应龙循瑞丽江进入云南德宏地区,强行推广上座部佛教。
( 注:掸族兄弟说,在佛入灭后九年,佛陀来到勐卯(今瑞丽)Loi Seng寺院向傣人传道 )。
上座部佛教的成长壮大
经各国傣族的努力争取,再经缅甸蒲甘王朝与东吴王朝的大力推广与强力远播,在13-16世纪中叶,泰国、老挝、柬蒲寨、缅甸掸族区、云南傣族区等地,上座部佛教不只生根发芽,还得以发扬光大。
当宗教界。学术界、尤其北传大乘佛教谈及佛教时,常会强调大乘佛教是大渡普渡,小乘是小渡独渡。大乘佛教提倡万物皆有佛性,菩萨发誓普渡众生后才登彼岸成佛,而小乘佛教只求自己成为罗汉,自己独渡。。。似带褒义与贬义,所以,上座部佛教绝对不自称、也坚拒被称为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接受称自身为南传佛教,大乘佛教为北传佛教。
还必须指出的是:缅甸的缅族、孟族、掸族,泰国的泰族,柬蒲寨的高棉族,老挝的寮族等,也极信印度Bramanism婆罗门教,尤其是王室,凡遇生子、登基、国难、战争、天灾人祸等,都请教婆罗门国师,以化凶为吉。
婆罗门教在世纪初由印度商人、僧侣等,经水陆两路传至东南亚各国,并还在苏门答腊、爪哇、马六甲沿海一带建立一些婆罗门古国、
在东南亚各国,上座部佛教佛教与婆罗门教历来长期和平共存,且合作愉快。上座部佛教三藏 经典几乎是清一色巴利文,婆罗门教也通用巴利文。
上座部佛教现今仍然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柬蒲寨、泰国、老挝、云南西双版纳及其他中国傣族区。
(作者貌强 Maung Chan,缅甸华族,出生于缅甸伊江三角洲,仰光南洋中学教师,毕业于仰光大学理科,留学深造于德国德累斯登科技大学、柏林科技大学、柏林食品管制与研究院,是欧盟注册食品科技专家、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院名誉顾问、缅甸国家工业发展局成员、缅甸留学生“战斗的孔雀”年刊与S.H.A.N. & Burma’s News Published by Burma’s Chinese 主要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