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孝勇--蒋经国的三子蒋孝勇出生在上海,但其童年及以后的生活都是在台湾度过的。他和两个兄长不同的,他从小就有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勤奋、好学、进取。但他的学业仍与两个哥哥一样,始终不能成为他所在学校和班级中的佼佼者。
后来当蒋孝勇中学毕业后,蒋介石和蒋经国又商量许久,又打起让他进台湾凤山军校学习的打算。
蒋孝勇心里十分清楚,在他祖父蒋介石的眼里,凤山军校始终是蒋家寄予厚望的地方。因为蒋介石始终认为,蒋家第三代在他百年之后是否能够继续其衣钵,关键在于是否手中握有兵权。蒋孝勇能否在台湾政坛发迹,最好也像他当年跻身政治舞台时一样,首先从国民党的军界干起。
蒋孝勇就这样放弃考大学,直接进了凤山军校。果然不出蒋介石和蒋经国所料,蒋孝勇到军校后既不开汽车闯祸,也不随便触犯校规。他是个精灵懂事的孩子,一度蒋孝勇在凤山军校内接受军事训练确实刻苦。在有关机械化武器课程的考试中,蒋孝勇也多次获得高分,名列前茅。
然而就在蒋孝勇热衷习练军事时,在一次夜间军训时,冒险翻越一条沟堑,他不慎扭伤了脚。几个月之后,蒋孝勇的足疾有所好转,他也有有意重回军校上课,但因课程拉得实在太多,他已经无法赶得上了。
祖母宋美龄说:“依我看,索性就别让孝勇再回军校了,他受伤的脚好不容易才治好,万一将来在军校里继续受训,如果再要扭伤了……”
宋美龄和蒋介石一锤定音,不久,脚疾痊愈的蒋孝勇便遵从祖父祖母之命,走进了台湾大学政治系的课堂。他在政治系教授连战的指导下,很快成为该系一位活跃学生。
“这样也好,人各有志嘛!”蒋经国从蒋孝勇简短谈吐中,已经体察到他从内心厌恶国民党官场的本性。他虽有些失望,但深知子女的前程择业,不可强求。于是蒋孝勇此后任国民党中央财务委员会委员,同时进入“鸿霖集团”--包括台湾旅游、餐饮、娱乐和货运的大型综合企业。
蒋孝勇的老成持重及管理企业的灵活手段,再加上他独有的特殊身分,使一度并不景气的鸿霖集团年利润迅速飚升。不久,为谋求更大的发展,蒋经国又建议蒋孝勇接管台湾一家颇具实力的党营公司--中兴电器公司。蒋孝勇上任后,“中兴”便一改以前颓局。眨眼几年过去,从前在实业上没多少经验的蒋孝勇,很快声名鹊起。
然而1985年,正当蒋孝勇在“中兴”董事长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时,他二哥蒋孝武出事了--由于涉嫌“江南事件”,在那一年初春被蒋经国“外放”到新加坡。就在二哥黯然离台不久,蒋经国的先天性糖尿病越发严重。他不但改装一只名存实亡的义眼,又因下肢行走不便,不得不以轮椅代步。这样一来,被家族事务弄得焦头烂额的的“中兴公司”董事长,无奈之下只好把公务推给总经理全权代管,眼看由他惨淡经营起来的“中兴公司”落入他人之手。
苦水里泡大的难兄难弟
1942年3月3日凌晨,在广西桂林省立医院,忽然传来几声婴儿降生的啼哭。章亚若生下了两个婴儿--与蒋经国的非婚生子。两个孩子分别取名为蒋孝严和蒋孝慈。不久章亚若突然病亡。从此两人便随外婆生活。蒋经国还特别关照“今后孝严和孝慈兄弟两人,就改为母姓好了。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再姓蒋了!”
1949年,年少的章孝严和章孝慈随外婆及舅舅从江西前往台湾。章孝严和章孝慈少年时在台湾新竹县过着艰苦的乡间生活,兄弟俩和外婆同睡一房,家徒四壁,但家教很严,外婆一再教育他们做人要有志气,有骨气,不要轻易求人。
两个早熟的孩子在学业上相当刻苦。1966年章孝严以新竹考生绝无仅有的高分,考进台北的大学攻读,这让多年隐居在乡村的章氏兄弟第一次有机会走进大城市。1967年章孝慈也步其兄后尘,考进台北东吴大学,而且他坚决要攻读法律专业。章孝严1970年以优秀成绩考上公费出国留学,随之弟弟章孝慈也于 1971年赴美国求学。
20世纪70年代后期章氏兄弟相继学成归来。哥哥章孝严在“外交官”甲等特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民党“外交部”,于是他从一个平民百姓,一跃而为国民党的“外交官”。
弟弟章孝慈则始终默默无闻地攻读学问。他学法律却又不想当律师,到美国求学多年,回来后又无意于政治。他徘徊许久,最后决定回母校东吴大学执教。
20 世纪80年代,章孝慈的教学资历与学问引起人们的重视,于是这位辛苦教课多年的老教授,才终于摆脱沉重的课程。他历任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东吴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及校长等职。蒋经国病逝后,他在国民党十三届代表大会上以高票当选“中央委员”。1993年章孝慈辞去公职,成为前往大陆为亡母扫墓的蒋氏家族第一人。1995年在台北病逝。
而章孝严则于2005年3月2日悄悄完成身份证改姓程序,正式更名为“蒋孝严”,至今仍活跃于台湾政界。
摘编自北京《光明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