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夏找到一位姓钟的导演,向钟导追述了一直萦绕于脑海的一段往事:十年动乱时期,夏还是个稚气未脱的汽车修理工。一天,他在这小院里结识了一个容貌清秀、眼露恐惧神色的少年俞。俞的母亲生命垂危,夏随俞来到绿荫覆盖的山林里采草药。二人推诚相见,哥弟相称。俞不慎掉进水里,夏没料想弟弟俞原来竟是女儿身。
在夏的一再追问下,俞哭声顿起,悲切地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文革中,妈妈突然成了黑帮分子,挨批斗、毒打,生命垂危,她自己也被造反派头子剪了阴阳头,受人欺凌。为了生活下去,她不得不用长布裹胸装成男孩的模样。但是,她因自己被迫压仰人的本性,失去做姑娘的权利而十分痛苦。夏的心为俞而震颤,他要让这个弟弟快乐。为了让俞得到一个女式头套,夏偷了样板戏演出的头套,后惨遭毒打,从此双目失明。
夏出院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寻找柔弱的俞,希望能给她帮助。但是,俞的门已被封,人已不知去向……钟导演为夏的这个故事设想着三种可能的结局。但是,夏断然否定了俞会沉沦下去的结局。他想,也许俞已成为小提琴演奏家,有一天他们会在小街上重逢,在一起倾诉别情……
夏要到外地探望母亲,他们的设想到此为止。俞从别后一直在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她无法忘怀在患难中给她支持给她勇气给她爱的哥哥,那小街的一点温馨……
这就是我少年时看过的电影《小街》的故事情节,男女主人公分别为当时的青年偶像演员张喻和郭凯敏扮演。这部以文革为背景的电视给我这个少年留下挥不去的忧伤。耳边总会响起那首清澈而忧郁的歌:
在我童年的时候
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没有忧伤,没有哀愁
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
每当我唱起它
心中充满欢乐……
特别是电影安排的三种结尾方式,总让人回味,让人遐想,难以入睡。虽说人们多希望电视的结尾有完满的结局,但悲剧有时更能打动人。特别是对一个青春少年来讲,会常为剧情挂怀,情不自已。钟导设想的三种结局中,有一种是说俞和一些坏青年混在一起,已经堕落,看到俞那玩世不恭的神情及其与坏青年们群魔乱舞的姿态,虽说没有像夏那样悲伤欲死,但一种忧伤总是笼罩心间,一直好长时间不能释怀。可以说《小街》和那首《在我童年的时候》,是我少年时期的一个忧郁的梦。
正如一位网友写的一首《又看到电影小街》一样,
幕上那双失明的泪水,
流进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田。
……
你这没有结尾的“小街”,
永远走不到头的“小街”,
我们已走过成千上万条街道,
可任什么也比不上你这条“小街”。
《小街》是部好片,“小街”也可看作是我们祖国我们的民族在文革中的一个缩影,一段苦难岁月的见证。然而《小街》也只写出了表象,即文革灾难,没能揭示本质:我们的祖国为什么有这场浩劫?是谁导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至今,在国人心中,文革的祸首还是王张江姚这几个代罪羊、替死鬼,而不是亲自发动和领导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邓小平为维护毛的权威,把毛的功过三七开,即三分错误七分功劳,在国人头脑中已成定论,根深蒂固。中国发生的那么一场浩劫只是毛晚年犯的一个“错误”,文革害死了那么多人,伤害了那么 多人,对毛来说好像不是罪恶。
而今明智的人们已经看清,毛发动文革,完全是为了保权。为保皇权,他不惜搞乱全国,不顾人民死活,且残酷的将自己选定的接班人踏上一只脚,把他批倒批臭,让他永世不能翻身。
虽说历史只是历史,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可以宽容一切,但我们决不能宽容罪恶;同时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会些什么,不能让那样泯灭人性的悲剧总是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