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变态上涨的弊端
★房价的泡沫增大
★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遏制房价上涨的利好
★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轨道
★ 楼市消费更合理
炒房团是罪魁祸首
深圳英联国际董事长郭建波:炒房团是导火索
炒房团是房价快速上涨和波动的主要诱因。由于目前房地产对销售市场的监管有很多漏洞,变相地给游资的转线提供了机会,上海的房价波动证明了这点。炒房团和庄家坐庄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炒作一些房地产热点城市的标志性产品,以及在房源供给上和开发商达成某种默契,从而影响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刺激场外资金跟进,从而迅速拉动房价上涨。
政府难辞其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群群:身居幕后纵容炒作
一些地方政府,身居幕后纵容投机炒作,成为土地适度饥渴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土地开发权钱交易的参与者。一些地方政府公然违背国家政策,成为坐地经营的炒房势力。虽然不能肯定最大的幕后炒房者是地方政府,不过地方政府绝对是近年中国炒房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开发商一样是炒房大军中的大赢家。
房地产批评家窦化仑地方政府难辞其咎
目前地方政府赖以主动推动经济增长并能够独立支配的只有土地这一项核心资源了。这意味着,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与此同时,它的成本却仍然是零,因为土地的减少,银行的坏账、资源的衰竭几乎都不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最终责任的。地方政府作为最大的受益者是难辞其咎的,因为是受益者,在稳定房价等工作中就无法坚定的执行国家的一系列指令,对房价的上升或明或暗的起了包庇的作用。
开发商是始作俑者
一位四川籍开发商借各种手段抬高房价
房地产商手上往往都有猎头公司招来的资深会计,深谙开发商做假账的需要,可以轻车熟路地将楼盘账目上的成本金额加大。明明赚一个亿的楼盘,可以处理成只赚四千万或者更低,给外界造成楼盘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提高售价的假相。也有地产商采取更直接的骗人手段如捂盘惜售、炮制地荒论、安排民工排队制造虚假繁荣等假相。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林兴:开发商之间合谋竞价
一些开发商之间、开发商与销售商之间、销售商与中介之间,合谋制造虚假信息,相互联手抬价,逐层加码,利益共享。另一方面,价格同盟在所谓的"定价策略"方面也有体现,几乎所有新楼盘开盘,都会以周边已售或待售房价作为定价参照,相互竞价。
专家鼓吹房价上涨
中房协副会长顾云昌房价肯定上涨
"国八条"出台的宗旨是要稳定房地产价格,结果造成了大多数人对楼市选择了观望。不过时间一久,人们发现房价并没有像原先所期望的那样大幅下跌。如果某地区供应量很小而需求很大,房价肯定会上涨,一座城市要保持房价的平稳一定要在土地的调控上把握好,开发商也应在销售时机上把握好。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周晓虹:城市离不开炒房人
一个城市没有炒房的人肯定不健康,但是如果一个城市都在炒房肯定也不健康。因为没有炒房者说明房地产业本身不存在利润的空间,而其数量过多则会给买房自住的购房者增加一笔沉重的负担。
◎相关链接:炒房
拉拢销售人员低价团购 温州人京城炒房大揭秘
在去年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严厉打击炒房行为之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业内人介绍认识了一些在北京炒房的温州人。时至今日,记者获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至今仍在京城走着以炒房为主的发财之路。严厉的房地产新政难道难以遏制他们的炒作行为,还是他们又寻找到了新的炒房“高招”?本报记者经过半个多月的采访调查,发现炒房者“空手套白狼”的过程中拉进了更安全的“合作伙伴”:那就是一线的销售人员。
去年来华炒房热钱达23亿美元 今年将大幅增长
2005年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总金额高达23亿美元,其中购买商铺和写字楼的资金有16亿美元,投资力量的主体为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资金,以上是房地产投资管理及服务公司仲量联行日前发布的最新全球房地产资本报告中提供的消息。
调控政策遭遇强硬阻力 地方政府成最大炒房者
坚持了两年的房地产调控在地方上正遇到强硬的阻力,这给中央最初全面推行调控政策的预想造成障碍。3月初,有市场观察人士发出警告,认为针对中国房地产的调控成败将最终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房地产市场的秩序与理性能否得到恢复,前提首先必须是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驯服地方政府。
用五成首付抑制炒房 业内人士意见不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针对商品住宅空置率上升、首付比例过低的现状,在议案中建议将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提高到40%一50%,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建设50-80平方米小户型住宅。
温州人"新炒房秘笈":从拍卖行买便宜房赚大钱
“2006年投资房产的策略是通过拍卖行买便宜房子”,这是一小部分温州人的“新炒房秘笈”。
从炒房炒煤到国企 温州购房团转战北京幕后
“我们来北京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来赚钱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开宗明义。2月25日,由他带队的包括中驰财团、兴乐集团等温州 65家企业财团,开始考察北京180家资产超过300亿元的市属国企项目、50家中关村高科技企业以及部分金融项目。这是温州商人第一次组团进京,在此之前,他们抱团征战,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生意做到了数十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