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不是尘也不是雾,在直观上它就是一种“不阴不阳的灰天”
2005年灰霾日在广东的分布 图中颜色越深的地区,灰霾天越多
★第一回 要么习惯 要么离开
19世纪末,美国人民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把一只青蛙突然扔进滚水,青蛙条件反射地一下就跳到锅外。然后,锅里换冷水,把那只青蛙再放回锅里,慢慢加热。青蛙悠然地游着,适应了逐渐升高的水温,等它感觉到不妙时,为时已晚。如果把水换成灰霾,我们会变成青蛙吗?
▲天空生病了
突然间,你发觉什么也看不见了,就像一个白内障患者在阴天里行走
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广州,对天气的抱怨,越来越集中在混浊的灰色大气上。亚热带气候使得季节的变换几乎停滞,但天气,人们却能用肉眼识别--“在这里,四季的变化只有两种,一种是晴天,一种是该死的不阴不阳的灰天,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正在执勤的城管队员刘俊说。
早晨出门那会,透过轻雾,刘俊还能看到太阳的光晕。现在几乎什么都没有了,整座城市被空气中的灰粒包裹。细小的汗珠从这位体形庞大的城管队员额头沁出来,一脸油腻的灰垢,看上去像刚刚收工的水泥工人,“感觉整个人都是黏糊糊的不舒服。”他说。
天空生病了,它下面的人也陷入病态。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活在灰霾中,带来的是“憋气、咳嗽、头晕、乏力、犯困、反胃、恶心、易怒……”。
气象学家们给这种天气下定义说,“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就属于灰霾现象,5至8公里属于中度灰霾现象,3至5公里属于重度灰霾现象,小于3公里则是严重的灰霾现象。”
立春以后,高楼林立的广州,一个星期里至少有两天隐没在这些灰质里。“除了中信大厦的顶楼,你看不到任何城市的景象,广播里在播音,‘您已抵达广州’,但你还以为飞机是在一段阴霾恶劣的大气里飞行。”下午3点,一架深航的5305次飞机从白云山头掠过,在城市上空盘旋,降落在白云机场,往返于沪粤之间的生意人徐先生说。
开往天河城的机场高速大巴6号线上,透过宽大的车窗玻璃,城市的轮廓若隐若现,“这种变化是很明显,而又带有层次感的,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城市被一团巨大的云团欺压着,看得见的灰粒将有限的空间堵得严严实实,越往市中心越觉得压抑,突然间,你发觉什么也看不见了,就像一个白内障患者在阴天里行走。”
在中信大厦74层的KK小姐瞥见灰蒙蒙的窗外,不得不起身冲一杯咖啡提起精神--这个美国公司有一间视野宽阔能鸟瞰整座城市的休息室,天高云淡时,底下车水马龙,人群熙来攘往,比肩而立的高楼,以及火车东站瀑布广场的美景一览无遗。
但现在,灰霾来临,开阔的视野不复存在,整栋大楼顿时成了沙丁鱼罐头,密不透气。除了48层的保安高志湖,其他人都面色凝重,如临大敌。这位肇庆来的保安,3年前来到广州,他说,“习惯了,一直就是这种天气,没什么特别”。
▲混浊的空气,脆弱的神经
广州,这个原本阳光充足的城市,季节性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愈来愈多
气象学家们也警告说,广州灰霾天数近年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能见度已日趋恶化,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糟糕。有观测记载资料显示,2002年灰霾天气为85天,2003年升至98天,2004年多达144天。
适应这种天气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最直观的感受来自户外工作者,在KK小姐端起咖啡起身的时候,的士司机李二保正盯着从中信大厦里走出的每一个人,他上午交班时才将车身洗干净,几个钟头后,玻璃窗上又蒙上一层灰土,“这种天气,洗车光用水还不够,灰尘里含有油渍,非得用大量洗衣粉才能弄干净。身上黏糊脸上油腻不说,每天早晨起床都得咯咯咯咯,非咯出口痰来不舒服。走在路上也不时喉咙痒痒”。
在50公里外的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副院长王德民和他的助手正在从病理中找寻相关原因。不久前,他们向广州市科委提交了一项新课题--季节性情感性精神障碍研究。
2005年12月,来白云心理医院就诊病例710人次,其中抑郁症患者364名,占51.5%。“在阴霾、缺乏日照的天气里,人的内分泌发生紊乱,神经递质增高,直接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王德民说。25岁的张小姐刚刚从医院走出去,她是一名白领,每年进入春季,广州天气阴沉时,她就被一种莫名失控的情绪困扰,“整天在床上不想起来,不想上班,不想吃饭,也不想活动”。极端的时候,她甚至对生活感到了绝望。一点气力都没有。
“这是典型的季节性情感性精神障碍,这种病症在北方地区常见。”王德民说,“一个显著的原因是北地天短,冬季漫长,日照不足。”
2/3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广州,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全年气温暖热少寒,夏长冬短,阳光充足。数据表明,如今,这个以天气酷热著称的城市,正在日复一日地产生大量季节性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
“我是两年前来广州的,那是10月份,正好是秋天,天高云淡,打那以后,再也没见过蓝天。”长在北方的王德民此番话语或许有些夸张,但在广州新墟社区生活了79年的陈奶奶的感受是,“如今的广州,一年有三四个月份处在这种阴不阴、阳不阳的天气里,并且越来越长”。
这也是王德民“季节性情感性精神障碍研究”课题得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可以用人工模拟日光灯照射,或者采用声光结合的音乐治疗法帮助患者排除郁闷,但不能保证根治”。
在医生看来,所有药物治疗都有复发,只有快乐和活力才是维持良好身心健康的良药,譬如户外活动。
因此,在每个阳光灿烂或者天气阴沉的下午三点至五点间,白云心理医院主治医生王欢都会准时到每个病房里巡视一番,把那些赖在床上不肯动弹的患者赶到病房后面的篮球场上。在那里,一些穿白色病号服的人正在欢快地打篮球,王欢朝面露胆怯的患者扬扬手说,“去走走,运动运动,别老待在屋里”。
▲灰霾的力量
形成灰霾的颗粒物能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易引起炎症,损伤肺组织细胞
“最大的不自由是什么?”父亲病了四年以后,陈冬青有了答案,“不是行动不自由,也不是人身不自由,是呼吸不自由”。
陈冬青的父亲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或COPD),这种疾病的初期症状是早上起床多痰、不断咳嗽,只要稍为做大动作就气喘。“父亲的身体迅速垮掉,从使用制氧机,到使用呼吸机,再到每天12小时离不开呼吸机,他的最后几年只能过单调的生活,不能品尝美食,不能出门旅游,上六楼的楼梯,他要用6个小时,每活动一下,对他都是极大的体力消耗,一年四季内衣都是湿的,因为每喘一口气,对他都像是长跑。”
每到春季,陈冬青都要准备一个旅行袋,里面放着换洗的衣服和毛巾、牙具,“随时准备叫120救护车送父亲去医院”。
对不少严重的慢阻肺患者,能度过春季的唯一地点,只有医院的病床。“春季灰霾天气对呼吸系统病人的影响比较严重”,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研究所呼吸科主任高兴林说,灰霾颗粒携带的污染物刺激支气管,加重慢阻肺和哮喘,同时灰尘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纤毛摆动减弱,易积痰引发感染,灰霾微生物含量较高,也易引发感染”。
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粒子(PM2.5)被叫做细粒子颗粒物,PM2.5过去是不包括在环保系统的污染物监控范围内的,对颗粒物污染的监测深入只到了PM10。科学家发现PM2.5由于能更广泛地传输,正是灰霾的成因。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戴昌芳,对PM2.5致病机理的阐述与高兴林的观点基本一致:PM2.5具有携带病菌的能力,它可能具有化学和生物活性。和直径略大于它的PM10相比,PM2.5也能进入人的呼吸系统,PM2.5由于粒子更小,能直接进入人的血液循环。生物性的刺激,包括螨类寄生虫、细菌、病毒;化学性的刺激,则包括一些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化学物质和细菌可能刺激引起炎症,并引起肺组织细胞的损伤,严重的还会对遗传物质产生作用。
这些理论最直白的表现是,灰霾天气去医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一下多了起来。
“我们没有具体统计灰霾天气的门诊病人增加数量,但排队的人显然多了。”高兴林说。珠江医院呼吸科主任于化鹏则估计,门诊量增加了20-30%。
▲“我比天气预报还准”
彭伯说,他若是哮喘次数增加,时间变长,第二天肯定是灰霾天
78岁的彭老伯是高兴林医生的一个老病号,他套着病服,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602病房的病床上,即使从病床到走廊散步,对他也是件奢侈的事。
今年2月15日,彭老伯预感到灰霾天气将至,准备洗个澡,然后去住院,“刚把沐浴液擦到身上,哮喘突然发作了,我裹了块毛巾,爬到床上动不了,躺了好久才被回家的孩子们发现”。这次发作非常危险,彭老伯住院一个多月才渐渐恢复,住在十平方米的病房内,大多数时间与电视和护工为伴。
“我比天气预报还准,哮喘次数增加,时间变长,第二天肯定是灰霾天。”彭老伯有二十年哮喘病史,平时他到白云山、越秀公园散步,灰霾来了,只能呆在家里,既减少运动,降低心脏压力,也为了避免呼吸不卫生的空气。病房外灰黄的天空,预示着这是一个灰霾天,病房的窗户把危险的空气隔绝在外,“告诉你个好消息,今天三个小时没插氧,而且从早晨到中午,哮喘只发作了一次。把环境搞好,是我最大的呼吁了”。
相对那些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29岁的李砾“痛恨”灰霾的程度也不相上下。
李砾患有鼻炎,他眼泪汪汪地戴着口罩,穿行在3月的广州街头,显得有些滑稽。医生告诉他,口罩不一定能过滤灰霾的颗粒,但至少可以保持口鼻水分,减少呼吸道水分丢失,为了那一点点水分,他必须戴着大口罩穿街过巷。
他的过敏性鼻炎症状以前并不严重,在江西老家,花开的春季才会让他感觉稍稍不舒适,他对花粉过敏。2002年,李砾到广州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他几乎每天都要出门去拜访客户。
第一年,他的鼻炎轻微发作,“无缘无故流鼻涕”,第二年,鼻子经常痒,他没在意,2004年,鼻痒症状加重,“像有小蚂蚁在鼻子里来回爬,喷嚏一下连打五六个,鼻涕也越来越多,每天兜里要揣两三包纸巾才敢出门”。
2005年的春天,李砾不得不去看病,医生没有诊断出他病情加重的原因,因为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主要由花粉引起,但李砾接触花粉的机会并没有增加,医生怀疑是其它原因导致他病情加重,让他注意在灰霾天气戴上一副口罩。
灰霾对人体的影响研究还在进行中,在科学结论出现前,李砾还要忍受灰霾带来的不便。“听说珠三角地区灰霾越来越严重,我开始考虑换个城市居住。来广州前没把握能不能在这立足,没想到工作没难倒我,最后竟然被灰霾赶跑了。”李砾的声音从洁白的口罩后面传出来,眼角微微上弯,口罩下面,应该是一个苦笑的表情。
★第二回 穗-莞-佛:“灰三角”
广州、东莞、佛山,组成了灰霾“三角”,三角形态往往都很稳定,稳定进而等于顽固。三角形为什么稳定?因为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而这三个城市连成一片,灰霾也就难以散开。当然,三角形态中只有一种不稳定--“三角恋爱”。
▲重度污染圈
珠三角城市群几无间隙,导致了区域大气污染密切关联,常常形成重度污染圈
2003年,居住在广州的人们,第一次听说了似曾相识,却又未听过的新名词--“灰霾”。
5天前,北京出现强沙尘暴,能见度只有10-12公里。与此同时,广州出现强度灰霾,4月19日上午6点到11点,市区能见度连续六个小时只有两公里;20日上午,水平能见度只有5公里;21日,灰霾仍在继续。
住在广州的人对这种“迷糊汤”似乎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尽量避免外出,呼吸道病人不要在马路边上走,春天如果广州连续几天晴天,就可能有灰霾等等。同时,各大报纸顺应广大市民的需要,及时推出灰霾天气报道:灰霾应该煮什么来吃,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能走……
黄淮平原、长江河谷和四川盆地和珠三角都是灰霾集中地,虽同为灰霾,却不完全相同,而且,珠三角由于其特殊的逆流层常年存在,其严重程度较之其他地方为甚。尤其是每年冬春两季,如果没有冷空气翻越南岭带来降水,灰霾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常态(本报2005年3月16日曾对灰霾成因进行详细报道)。
广州、东莞、佛山,组成了珠三角的灰霾“三角”,而在距离广州数百里远的香港,被灰霾常年笼罩。不过香港人给灰霾起了个看上去挺美的名字:“烟霞”。每年自10月起到次年4月,广州和香港像穿上了“连裆裤”,你追我赶地接连报告灰霾天气。
广州和佛山之间没有郊区,广州和东莞之间没有郊区,广州和中山之间,也几乎没有郊区。珠三角城市群几无间隙,导致了区域大气污染密切关联。广佛的空气好不了,香港的空气也好不了。这个世纪初,香港特区环境保护署和广东省环保局共同建立了16站点,联网监测珠三角空气素质。
这16个监测站点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香港等地;2005年起,这个遍布珠三角各大城市的大气监测网络试运行,年底开始每日正式在省环保局公众网上向公众发布。部分报纸每天摘录此图置于天气预报旁,每日珠三角各市空气质量从颜色深浅上清晰可见。
2006年3月17日,星期五,灰霾中普通的一天,天空灰蒙蒙一片,地面很潮湿,远望去,城市像淡淡泼洒出的水墨画。当天,16站点联网监测出,佛山、广州、东莞和中山形成了一个重度污染圈,在这个V级污染圈外围,是污染程度稍轻的肇庆、东莞、深圳和香港。当天,整个珠江三角洲除惠州、深圳和香港东部,几乎全部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气中。
万顷沙位于广州南面,背海,由上世纪填海造陆而成,没有工厂,只有万顷良田。但这个没有当地污染源的万顷沙,却是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从每天公布的空气素质图上,可看到万顷沙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黄橙色的重度污染级。
万顷沙,成为了珠三角大气污染密切关联最明显和特殊的例子。广东省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钟流举,把万顷沙比喻成珠三角的“腹部”。万顷沙处在珠三角污染的几何中心,东面是佛山,西面是东莞,北面是广州,这三点组成的“金三角”,是珠三角灰霾的中心区。
▲发出警告
专家发现,灰霾和光化学污染之间,还有着一种暧昧而又复杂的联系
5月中旬,南海季风就会登陆广东。强对流天气增多,严重灰霾天气会逐渐减少。省气象局估计,从5月开始,广东较严重的灰霾天气会逐渐转好,这种状况可能会保持到9月、10月。
事实上,由于冷空气南下和降水频繁,今年第一季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灰霾状况已较往年有所好转。据省气象局统计,本年度,广州灰霾持续时间超过3天的一共只有5次。从已经统计出的灰霾天数上看,广州还不是珠三角灰霾最严重的城市。2003年,佛山灰霾天数最多,有159天,2004年东莞超越了佛山成为第一,当年东莞有190天灰霾,2005年东莞继续保持第一,不过数量回落到了165天。
据统计,过去的五年,各大城市的灰霾年平均天数分别为:广州96天,佛山151天,东莞115天,肇庆83天,中山24天,惠州7天。但灰霾的年平均天数多少和灰霾的严重程度并不能画等号,比如同样是灰霾,就有能见度、各种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差别。灰霾和光化学污染之间,还有着一种暧昧而又复杂的联系。
“珠三角现阶段灰霾的主要原因,便是光化学污染。”这是吴兑在一年前给出的一个判断结果。2004年底,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的唐孝炎院士根据在广州等地的研究,也发出了“珠三角可能爆发光化学烟雾”的警告。
此消息经广东省环保局披露,一时关心生存环境的专家学者哗然,人们纷纷回忆起,在1955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蓝色污染,直接导致200余名老人死亡。
沙尘暴与灰霾,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各霸一方。
不似大雾,胜似大雾,广州今年已接连经历了5次强灰霾天气,最长持续6天之久
“不知道,是不是北京的沙尘暴也吹到广州来了。”在北方沙尘暴最严重的时候,广东省科学院研究员张经炜继续忧心忡忡,这位在新疆、青藏有多年生态治理经验的老研究员曾经看到,北方的山羊把草根都啃得没有了。“历史上北方沙尘暴就很厉害,但最近十几年更加厉害。据说已经影响到了长江中下游。”随后,张经炜补充了一句,“广州这两天天气也不好,不知道是不是也受了沙尘暴的影响?”
北京市民近日的遭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注。都城一天下黄土33万吨,人们外出纷纷戴上口罩,出行不能戴口罩的小轿车,只好灰头土脸地满大街走。与此同时,在南方的广州,广州人看着北方人的遭遇,对着外面灰蒙蒙雾蒙蒙的天气,也发起了愁。
一到春天就发愁,这种说法似乎太不给春天面子了。但事实是,今年以来,广州已经接连经历了5次强灰霾天气,多的持续六天之久,广州人习惯性地生活在灰霾笼罩的城市里,远远遥望着北方正在发生的强灾害性天气。
▲灰霾猛于沙尘暴
负面影响或许更为严重,“飘”在空中时间更长,能见度更低,并有携菌能力
灰霾总是来得很突然,几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过去后,灰霾来了,江边散步的人少了。但灰霾似乎来得也很温柔,很低调,不会像沙尘一样满天满眼地乱飞,灰霾似乎更多影响的是人们的心情。
然而,把“灰霾”这一概念引入广州的广州热带海洋气候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吴兑,比较了灰霾和沙尘暴,“近几天南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灰霾,对人的呼吸道和健康的影响远甚于北方的沙尘暴”。
南方城市出现的灰霾,最近十几年开始凸现的,它的负面影响或许比沙尘暴更为严重。
北方的沙尘粒子和南方的沙尘粒子相比是硕大的,100微米左右的直径,可以随着风呼啦呼啦满天跑,却也能很快很老实地沉降在地面。而南方的灰霾粒子只有北方沙尘粒子1/100大小,不容易沉降,可以长时间“飘”在空中。
南方人从电视上,能看到好些北京沙尘暴的可怕镜头,似乎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北方的沙尘暴天气,能见度远比南方高。据测量,沙尘暴能见度大概有10- 12公里,而南方的灰霾,能见度常常只有2-5公里,相差了好几倍。由于灰霾粒子直径和可见光波长相近,容易引起散射和折射,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非常大。
南方的“灰”,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由于直径非常小,能够被人吸入直接沉积在肺部,而北方的“尘”,以地壳元素为主,粒子直径大,不会直接沉积。据研究,灰霾粒子具有一定的化学和生物活性,并有携带病菌的能力。
南方的灰霾,看起来没有北方的沙尘暴严重,但实际对人的影响却远甚于沙尘暴,“它是非自然的,是自然环境资源容量超过人类排放污染物总量的集中体现”。把“工作精力80%”投入灰霾研究的吴兑,把灰霾定性为比沙尘暴更为严重的人为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