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延安整风后,毛泽东成为了神,定于一尊,中共被毛泽东性格化了,全党的思维也跟随毛泽东团团转。即使今天,毛泽东已死去三十年,他发动文化大革命造成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共仍然具有毛泽东的性格,思维跳不出他的框框,甚至语言上也常常套用他的词汇句式。所以,从毛泽东思想去了解中共在香港使用的策略,很有帮助。今天,中共也在香港使用着上述的“三大法宝”,特别是在○三年七月一日五十万人的大游行后,检讨和调整了整个策略,“三大法宝”就更为强调。
党的建设就是吸收和发展组织
既然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只不过是手上的武器,党的建设才是使用的主体,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先来谈党的建设。
其实,简单来说,党的建设就是吸收党员,发展党的组织,要“支部建在连队上”,即每一个团体、组织、机构、企业,以至所有单位,都有足够党员去成立党的支部,成为控制或主导的力量。
自一九二二年,亦即中共成立的翌年,香港爆发了海员大罢工,中共即透过这事件,在香港吸收了党员,建立了地下组织。自此长期以来,这地下党都存在,没有停止过吸收党员。不过那时候,关注的重点是国内的革命斗争,吸收党员主要是输送回国内,香港只保留作为一个后勤基地。这种情况,直至四九年建立政权后的初期,也是如此。
大约在反右运动开始后,才停止输送党员回国内,作出要在香港“长期埋伏,里应外合,解放香港”的决定。但那时候,因恐怕港英的打压,很谨慎吸收党员,吸收的新党员不多。一方面由于国内政治运动频繁,再加上六七年暴动,暴露了不少地下组织,而且受到打击,党组织的发展几乎停滞了。
共干子弟渗入港英政府机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下半页,文革结束,九七年回归日近,中英谈判迫近眉睫,为了部署九七年后接收香港,“党的建设”(即吸收党员,发展党组织)提在议事日程上。
在此之前,干部的子弟都读左校,毕业后多在左派机构工作。这时作了很大的改变,入读英文名校,参加会考,进入港大、中大,倘有条件,更在党的资助下,出洋留学镀金,以便进入港英政府机构或公共事业任职。这样经过长期部署,这一些左派子弟已有不少成为了高级公务员,甚至晋升为署长。
过去港英政府对中共的渗透,防备极严,录用公务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凡有左派背景和关系的,都摒诸门外。但港英在政治上的确老谋深算,知道香港最后要交还中国,也让一些亲共人士成为公务员,事先熟习政治的管治,这样对回归后的稳定有所帮助;而且知道人是会变的,这些亲共人士或多或少迟早都会改变原来的思想。
所以,在回归前,港英政府内部早已有了中共党员的渗透,不过为数不多。回归后那方便之门开得更大,再加特区政府拥有擢升和政治任命之权,政府内的党员不断增加,而且职位越来越高。
加强特区政府内的党的建设
即使如此,还远未达到中共心目中控制主导的目标。尤其是○三年七月一日大游行的震撼,回归后多年来的管治并不顺利,认为未能完全掌握控制主导之权,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当前党的建设的任务,是在政府机构内加强吸收党员和发展党的组织,特别是在保安部门方面。
党的建设工作是全面的,不单只在政府机构内,其他的团体、组织、机构也都积极采取“打进去、拉出来”的方法去渗透。
首先是在传统左派组织如工联会、民建联、左校等等中进行,先在其中吸收党员,然后派出去,打进其他非亲共团体。再由这些渗透去的干部,在那些非亲共团体中吸收党员,逐步扩展影响力。进入本港大学,或留学海外而回归的,或由国内来港而取得居留权的,尽力进入政府或公共机构任职,也就更多了。
过去,在革命时期,中共以革命理想去欺骗有志之士,的确吸收了不少精英。今天,中共的腐败堕落已人所共见,在这样的情形下仍然愿意加入中共,其人的品质大可窥见。这样的人控制主导了香港,情形不堪设想,香港必然更为大陆化,失去原来特点。
对中小工商界的统战攻势
接着来谈统一战线。假如上述所说,透过吸收党员和发展党组织,成功地“打进去、拉出来”,渗透了一些政党、团体、组织、机构等等,这样统一战线便扩大了。便可以理解,为什么说统一战线是党的建设手上的一件武器。
上文所说,属党的建设的范畴,统一战线主要还是针对工商界。据说,现在特区被委任为县、市、省、全国的政协委员,共有四百多人。这些人有了政协的名衔,在国内经商有特别的方便。这些人将会越来越多,而且还会被特区政府委任为各个谘询机构的成员,成为政府的应声虫,此呼彼应造成巨大的声势。
中共更藉着经济发展的优势,利用经济利益去统战工商界。过去,只着重一些较大的与国内有经济联系的;现在,要加强统战攻势,对象将会扩展到中小工商界,即使没有什么利益关系的,也尽力引诱,给予甜头。商人重利,难免入壳。
特区政府自然尽力配合,例如,社团拨款、批办学校、委任人员,藉以扩大政府的统一战线,归根到底也就是中共的统一战线,而且不会那么着迹。
以银弹和糖衣炮弹作武器
最后谈武装斗争。怎么在这和平时期,也来武装斗争呢?莫非要出动驻港解放军,要出动坦克和机关枪?非也,只不过是比喻,出动的是“银弹”或“糖衣炮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场战争。
对老板来说,是通过经济利益来统战。但对中下层人员,则会使用“银弹”和“糖衣炮弹”去进攻。
比如对传媒机构来说,透过一些与中国有经济关系的老板,收购了,立场自然会跟随中共而转变。但老板无暇督导每一天的运作,只能靠编辑和记者等,这些人还有一定的专业精神,很难事事迎合中共的意旨。所以,中共便用“银弹”和“糖衣炮弹”去收买一些编辑和记者,特别在关键的时刻和事件上,按照指挥去表达。
在一些政党、团体、组织、机构中,一些主要的上层负责人,不易收买,但一些中下人员特别是受雇的职员,薪金不高,缺乏政治醒觉和承担,便不难成为中共的俘虏。
区议员的待遇也不高,而又是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同一区议会中有不少亲共人士作媒介,那就必然成为“银弹”和“糖衣炮弹”射击的主要对象了。这是没有硝烟的另一种武装斗争,用的只不过另一种武器而已。
党的建设谈得较多,因篇幅所限,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谈少了,请谅。
——原载《动向》杂志2006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