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一生戎马,赤胆忠心,最后讨蛮虽未成功,但他也真的做到“马革裹尸”尽忠报国了。
|
中国历代人物系列——名将篇
老当益壮伏波将军—马援
伏波将军马援,是帮东汉光武帝打天下的名将之一。据史书记载,马援像貌十分俊美,他还有许多名句流传于世,如“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及著名之《诫兄子严敦书》家训中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等,都是励志名言也是为人处事的宝典。
王莽篡位改为新朝时,年轻的马援曾任河南郡都邮。一次,他奉命押解囚犯前往长安;半途中,因囚犯哭得十分伤心,他于心不忍便把囚犯私下放走。不过,他也因此不得不丢官,逃到北地(现甘肃天水一带)躲藏起来;后遇赦,就留在当地从事农、牧业的经营。几年后,马援经营放牧事业非常成功,不仅牛、马、羊有数千头,谷粮也积累了几万斛,但他并不因此而开心。当时北地正遭逢荒年,他慨叹的说:“积累再多的财物,贵在能施舍救助需要受帮助的人,否则不过是个守财奴罢了。”于是,他便把全部财产赈济当地的百姓和亲朋。
王莽新朝灭亡后,马援曾一度依附占据陇西的隗嚣,后来投奔汉光武帝刘秀,最终还参与了灭隗嚣之战。马援为东汉南征西讨立下了许多功劳,有人就劝说他:“您打仗多年够辛苦了,应该留在家里多休养吧!”他口出豪语:“不行,匈奴和乌桓现在还威胁着北方边疆,我正要向皇上请求出兵平定。男子汉大丈夫,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边疆上,让别人用马革裹着尸首送回来埋葬,怎能贪图在家里跟妻儿过好日子呢?”不久,匈奴和乌桓果然不断的侵扰北方,汉光武帝便命他领兵还击,匈奴、乌桓知道是马援率兵来攻,自知不敌便连忙撤兵逃走,北方也因此而平定了。
不料北方刚稳定,南边的武陵五溪蛮夷又传叛乱,朝廷两次派兵出征,结果全军覆没皆被蛮夷打败。汉武帝对此忧心不已,这时马援都六十二岁了,还是请求汉光武帝让他领兵平乱。汉光武帝望着花白胡须的马援说:“将军年纪大了,还是不要去吧!”但是马援并不服老,就在汉光武帝面前穿上盔甲,跨上马背,雄壮威武的在殿上绕了一圈,汉光武帝见状也就同意他出兵了。
马援率军前往武陵讨蛮,临乡首战传捷,斩敌二千多人;后再前进深入敌方,却面临两个选择,一条路况好走但较远,另一条路况难行却较近。马援选择了后者,结果被困山区,又值溽暑,天气酷热,疫病流行,再加上水土不服,士兵因病死了不少人,马援自己也得病。但此时朝中却有人向汉光武帝告状,说了很多对马援不利的坏话,汉光武帝一气之下,便派梁松前去调查并接管马援的军队。
梁松是汉光武帝的女婿,为人高傲自大,他的父亲也是马援的朋友,马援因看不惯梁松的骄纵行径,在写《诫兄子严敦书》中曾批评过他;因此,梁松对他怀恨在心。当梁松到武陵五溪时,马援已经病死,梁松的报复并没有停止,还罗织罪状陷害马援;除了状告马援指挥作战错误,还说他南征交趾时,私下搜括大批的珍珠,这时又有多人跟着附和;对于这些指控汉光武帝相信且十分震怒,就下令撤除马援的爵位和官印。
马援死后因受小人谗言诬蔑所害,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冤案—“薏苡之冤”。原来马援在南方交趾时,患了风湿病,有人告诉他,当地生产的薏苡可以消暑除湿,治疗风湿有奇效。马援试着吃了一些,果然见效,于是班师回朝时,便载了一批颗粒较大的薏苡回京。当时梁松等人偷眼看过这些薏苡,于是捕风捉影故意把薏苡说成是珍珠,用以诬陷马援。
马夫人一连六次向汉光武帝上奏章申冤,还有一个叫朱勃的听到马援的冤情,也大胆的帮忙上奏章替马援喊冤,汉光武帝看了两人的奏章后,终于不再追究马援的罪,马援的棺木也才得以运回祖坟入土为安。
马援一生戎马,赤胆忠心,南征西讨,并平定的北方匈奴,对东汉王朝统一及巩固西方、南方边疆,有着重大的贡献;最后武陵讨蛮虽未成功,但他也真的做到“马革裹尸”尽忠报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