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2-09 13:18:28作者:
一位美国老太太投资股票的方法,买股票前会去超市里转转看看,看大家争着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她就买那家公司的股票。几年下来,这位老太太已经成了千万富婆。“我们也应该学这位老太太,去超市看看,有哪家公司值得我们投资。”文章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投资也推荐起美国老太来了,呵呵。我不禁想起那个著名的“中国老太与美国老太的对比”,中国老太辛苦一辈子买大房子,美国老太享受一辈子住大房子,结论不言自明:还是花明天的钱提前消费好!……这故事不会是银行的信贷部门、办按揭的人编的吧?因为根据有美国生活经历的人告诉我:美国人的大房子一般都是中年甚至老年人才消费得起,年轻人通常是租房住,没见谁是能享受一辈子的!
说回到美国老太买股票吧。这样的经验在中国能行得通吗?首先,在超市卖东西的公司能有多少是上市公司?以我个人的经验看,从商品总的构成看,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倒是江浙一带民营企业的产品占了多数,而那些企业的老板才不会傻到企业上市,然后跟股民分利、把家族企业透明化、把该补的税都补了呢!
其次,产品卖得火爆未必是好公司。在中国,与产品销售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广告和促销活动。前者就需要舍得“砸钱”到媒体上,争它个“标王”,把电视黄金时段一占,你就等着敛钱吧!后者,就需要跟渠道商、门店搞好关系,把“进店费”、“入场费”、“店庆费”甚至“好处费”给足了,何愁超市不给你大力促销呢?
再次,卖得好的产品未必质量可靠。由于前述的原因,企业把精力都放到广告和促销上去了,产品质量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质量检验的严格与否其实也跟钱(公关费)花得到位不到位有关。于是,“每周质量”一“报告”,很多大牌产品甚至外国名牌也纷纷“落马”……头天你还买了这公司的股票,第二天商品就可能被勒令下架了,你找谁说理去?
再次,产品好的公司未必不亏损甚至倒闭。中国过去有些响当当的牌子,产品从质量到销售都非常好,不是因为好,可能也上不了市,品牌价值就多少亿呢!可是上市之后就有了除了做业绩以外的其他任务,比如大股东的提款机,比如当地政府的形象和面子,比如关停并转企业的大救星和冤大头……于是,出好产品的公司由于角色太多,不堪重负,亏的亏,特别处理的特别处理,倒闭的倒闭……
最后,产品热销中到底有多少是“托儿”,包括一般“托儿”和“明星托儿”等等,看不明白,不知道真是产品好、公司好,还是使了钱了……这个问题也是美国老太不会遇到而中国民众时时面对的……
总而言之,在中国股市投资,想学美国老太,断不可行;还是学大猩猩,晕着来更靠谱一点。
投资也推荐起美国老太来了,呵呵。我不禁想起那个著名的“中国老太与美国老太的对比”,中国老太辛苦一辈子买大房子,美国老太享受一辈子住大房子,结论不言自明:还是花明天的钱提前消费好!……这故事不会是银行的信贷部门、办按揭的人编的吧?因为根据有美国生活经历的人告诉我:美国人的大房子一般都是中年甚至老年人才消费得起,年轻人通常是租房住,没见谁是能享受一辈子的!
说回到美国老太买股票吧。这样的经验在中国能行得通吗?首先,在超市卖东西的公司能有多少是上市公司?以我个人的经验看,从商品总的构成看,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倒是江浙一带民营企业的产品占了多数,而那些企业的老板才不会傻到企业上市,然后跟股民分利、把家族企业透明化、把该补的税都补了呢!
其次,产品卖得火爆未必是好公司。在中国,与产品销售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广告和促销活动。前者就需要舍得“砸钱”到媒体上,争它个“标王”,把电视黄金时段一占,你就等着敛钱吧!后者,就需要跟渠道商、门店搞好关系,把“进店费”、“入场费”、“店庆费”甚至“好处费”给足了,何愁超市不给你大力促销呢?
再次,卖得好的产品未必质量可靠。由于前述的原因,企业把精力都放到广告和促销上去了,产品质量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质量检验的严格与否其实也跟钱(公关费)花得到位不到位有关。于是,“每周质量”一“报告”,很多大牌产品甚至外国名牌也纷纷“落马”……头天你还买了这公司的股票,第二天商品就可能被勒令下架了,你找谁说理去?
再次,产品好的公司未必不亏损甚至倒闭。中国过去有些响当当的牌子,产品从质量到销售都非常好,不是因为好,可能也上不了市,品牌价值就多少亿呢!可是上市之后就有了除了做业绩以外的其他任务,比如大股东的提款机,比如当地政府的形象和面子,比如关停并转企业的大救星和冤大头……于是,出好产品的公司由于角色太多,不堪重负,亏的亏,特别处理的特别处理,倒闭的倒闭……
最后,产品热销中到底有多少是“托儿”,包括一般“托儿”和“明星托儿”等等,看不明白,不知道真是产品好、公司好,还是使了钱了……这个问题也是美国老太不会遇到而中国民众时时面对的……
总而言之,在中国股市投资,想学美国老太,断不可行;还是学大猩猩,晕着来更靠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