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9-10 20:23:10作者:张羽良
一直很喜欢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喜欢他听雨就能听出人生的味道,更点出了人生底悲欢离合的无所依凭。
蒋捷是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後隐居太湖竹山,他深怀亡国之痛,元成宗大德年间,有人荐举他做官,他不肯入仕,其气节为时人所称许。怀丧国之愁,他写的词大多情调凄清。
像这首《虞美人》,鬓发都已斑白的蒋捷,独自在僧庐下听雨,回忆起自己一生中三个阶段年纪,有着三种不同的听雨心境。年少时,在红烛辉映丶充满欢笑的歌楼上,听着淅沥的快乐雨声;到了中年,为生活奔走在异乡的船上,举目所见低矮的云层压着辽阔的江水,除了寂寥的雨点打在船篷的声音,间还夹杂着离群的孤雁划破西风的凄凉叫声;而今宁静的僧庐下,雨声萧萧,历经异族统治,他领悟到人世间的悲伤与欢笑丶离别与相聚,都只不过是一场无情的变化。
年轻时初见蒋捷写的《虞美人》,只觉词意优美,而今人到中年,更能感受词中的况味。人生的历程与心境转折,每个阶段都不同。年少时,身体正迈向强健,父母的关爱围绕身边,除了读书之外,没有任何让人忧烦之事,除非你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中年时,为事业奔忙丶为家庭子女操心,甫能体会父母当年养育的艰辛与事业上的奋斗的,然而父母已垂垂老矣;及至年老,幸福点的还能有老本丶老伴与老友相陪,此外还要加上身体健康,至於子女孝不孝顺不用多想,能独立自主不让你忧心就足矣。
佛家形容人生是苦海,不管你承不承认?但仔细想想人生路上真是没有3天好光景!最无忧的该属学生了,也有一堆沉重的课业压力!长大了就好吗?或许恋爱阶段的甜甜蜜蜜很幸福,但若祇是单恋之情或遇上琵琶别抱之事,则可让你痛苦万分,即使牵手步入礼堂,现实生活中步步升高的离婚率,或事业不顺遂沦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境地,也在在令人触目惊心!而真正屈指可数的幸福美满婚姻,也都要靠双方懂得互相容忍丶互相体谅,EQ够高才行,就算能达到此等境界,天下还是没有不散的宴席,总有痛失所爱的一天。
升华为出世的智慧
所以,悲欢离合总无情就是人生的真实相,正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般,万般都是命或缘,半点不由人。但体悟这层道理,并不是劝人对人生要悲观或放弃任何努力,而是要转换一种心境丶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观念,从入世的执着升华为出世的智慧。
人总认为一生中该有这样的成就,该有那样的获得才是幸福,这是入世的执着。为了满足这样的执着,人便会开始不则手段或任自己的道德感在世俗大染缸中浮沉,纵使能得到人间许多有形物质的享受,却不知其所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失去更多不属人间的珍贵无形物质。
佛家讲福报,没有前世的积德行善,你绝对换不到今生的荣华富贵。若今生贪恋荣华富贵而尽做损德失德之事,则来世若还能为人,也必贫穷鄙贱丶命运多艰。
纵使拿德去换人世中的福报,仍难脱离悲欢离合总无情的人间定律,苦中作乐而已,故佛陀劝人把握难得的人身,及时修行好出离世间苦海。
唯有回到不生不灭丶无牵无挂丶永享天乐的佛国世界,才是人来世上吃那不如意事占十之八九之苦的真正目的,多吃苦早还累世业债正是天理对人生的安排。谁迷於人中之名利情,继续造做恶业,谁就难有出离苦海轮回的一天。
人间的雨百味杂陈,您又如何谛听?
蒋捷是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後隐居太湖竹山,他深怀亡国之痛,元成宗大德年间,有人荐举他做官,他不肯入仕,其气节为时人所称许。怀丧国之愁,他写的词大多情调凄清。
像这首《虞美人》,鬓发都已斑白的蒋捷,独自在僧庐下听雨,回忆起自己一生中三个阶段年纪,有着三种不同的听雨心境。年少时,在红烛辉映丶充满欢笑的歌楼上,听着淅沥的快乐雨声;到了中年,为生活奔走在异乡的船上,举目所见低矮的云层压着辽阔的江水,除了寂寥的雨点打在船篷的声音,间还夹杂着离群的孤雁划破西风的凄凉叫声;而今宁静的僧庐下,雨声萧萧,历经异族统治,他领悟到人世间的悲伤与欢笑丶离别与相聚,都只不过是一场无情的变化。
年轻时初见蒋捷写的《虞美人》,只觉词意优美,而今人到中年,更能感受词中的况味。人生的历程与心境转折,每个阶段都不同。年少时,身体正迈向强健,父母的关爱围绕身边,除了读书之外,没有任何让人忧烦之事,除非你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中年时,为事业奔忙丶为家庭子女操心,甫能体会父母当年养育的艰辛与事业上的奋斗的,然而父母已垂垂老矣;及至年老,幸福点的还能有老本丶老伴与老友相陪,此外还要加上身体健康,至於子女孝不孝顺不用多想,能独立自主不让你忧心就足矣。
佛家形容人生是苦海,不管你承不承认?但仔细想想人生路上真是没有3天好光景!最无忧的该属学生了,也有一堆沉重的课业压力!长大了就好吗?或许恋爱阶段的甜甜蜜蜜很幸福,但若祇是单恋之情或遇上琵琶别抱之事,则可让你痛苦万分,即使牵手步入礼堂,现实生活中步步升高的离婚率,或事业不顺遂沦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境地,也在在令人触目惊心!而真正屈指可数的幸福美满婚姻,也都要靠双方懂得互相容忍丶互相体谅,EQ够高才行,就算能达到此等境界,天下还是没有不散的宴席,总有痛失所爱的一天。
升华为出世的智慧
所以,悲欢离合总无情就是人生的真实相,正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般,万般都是命或缘,半点不由人。但体悟这层道理,并不是劝人对人生要悲观或放弃任何努力,而是要转换一种心境丶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观念,从入世的执着升华为出世的智慧。
人总认为一生中该有这样的成就,该有那样的获得才是幸福,这是入世的执着。为了满足这样的执着,人便会开始不则手段或任自己的道德感在世俗大染缸中浮沉,纵使能得到人间许多有形物质的享受,却不知其所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失去更多不属人间的珍贵无形物质。
佛家讲福报,没有前世的积德行善,你绝对换不到今生的荣华富贵。若今生贪恋荣华富贵而尽做损德失德之事,则来世若还能为人,也必贫穷鄙贱丶命运多艰。
纵使拿德去换人世中的福报,仍难脱离悲欢离合总无情的人间定律,苦中作乐而已,故佛陀劝人把握难得的人身,及时修行好出离世间苦海。
唯有回到不生不灭丶无牵无挂丶永享天乐的佛国世界,才是人来世上吃那不如意事占十之八九之苦的真正目的,多吃苦早还累世业债正是天理对人生的安排。谁迷於人中之名利情,继续造做恶业,谁就难有出离苦海轮回的一天。
人间的雨百味杂陈,您又如何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