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 "新香港人"。因为特首曾荫权在发表连任后首份施政报告时, 呼吁大家做一名 "新香港人"。
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已经十周年
那一刻, 不少人面面相觑:有 "新"即是有 "旧"。难不成我们都成了过时的 "旧香港人"? 仔细听听, "好好装备自己, 积极面对新的经济形态, 适应外界的需要, 与时俱进......"如此口号式的施政报告语言, 怎让人去做 "新香港人"? 于是翻到施政报告结束部分, 终于有了一点提示:"必须从国家的将来看香港,为自己正确定位......既有个人自由,多元思想,也有民族国家观念"。
不过, 对许多香港人来说, "国家观念"可能还是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还好, 曾特首在发表完洋洋洒洒的施政报告后当天, 随即在政府总部与一众传媒人聚会, 终于直接了当起来:
"过去一段时期, 我一直在思考, 为甚么香港人过去十年的情绪会大起大落"? 一向是性情中人的曾荫权,那天在政府总部的会议厅内,面对我们一批面露困惑之色的行家继续地感慨:"我反复思考, 觉得香港人以往可能习惯了小岛岛民心态, 凡事只从香港角度出发。如果能把香港放在整个国家发展这个层次来看问题,一些以为很严重的问题,其实也不过如此,你会看得更广阔,更好去解决"。
事后, 与一位每星期有一半时间都在北京--香港航班上来来回回, 十多年前就"回归"祖国投资去了的朋友说起, 她马上在电话另一端叫起来:"那我不早就是'新香港人了'吗?我身边一大堆人也早该加入这行列中了,还用得着特首今天才叫我们做甚么新人类? 还有没有再晚点?"
朋友当然是说笑,却也点出了一个问题:香港回归十年,不要说这十年间,97前早就不知多少港人已跨过罗湖桥北上去了。何以今天我们的特首才苦口婆心地要大家做 "新香港人"?
说到底,香港人, 说得好听点, 是适应力强;说得坦白点或不那么好听, 就是广东话所形容的 "世界仔"── 善变得很。由于历史原因, 港人国家观念的强弱,绝对与中国国力的发展成正比。看看如今香港的龙头股已渐被"中"字头的"中移动","中石油","中人寿"等等一一取代,香港人能没有国家观念吗?
当然,身为香港特区之首的曾荫权,不能如此看问题。所以, 他要求公务员今后入职要考 "基本法"; 学校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政府会拿出钱来鼓励更多香港青少年回内地参观学习的活动......只是, 这种自上而下的刻意安排,成效会如何呢?
香港学生在国民教育中心学习有关中国内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知识。
国情教育
曾荫权当时可能发梦也想不到, 两天后,他自己的一个过失,倒真成了推动香港国情教育的最大动力。施政报告发表后第三天,他到电台接受访问,响应香港普选问题时,居然失言道:民主发展到极端会出现 "文革"式混乱。
翌日,面对舆论的批评,曾荫权向公众道歉。有评论揶揄曾荫权说:难怪特首要求香港加强国情教育,原来他自己就不懂中国历史和国情。特首的"心战室"幕僚们经过一番考虑,最终提议曾荫权将错就错,公开认错兼承认自己对国情认识不足。
既然连特首都认了对国家了解不足,香港一时时兴起国情教育来。日前,政府甚至拨出2亿基金,资助一向以广东话教授中文的香港的中小学,改为用普通话教授语文。想来这不但让香港的小孩子们的语文水平提高,他们对国情的了解,肯定比他们的父母辈更清楚。
香港是个有趣的社会, 人人都说自己爱国,但既不愿天天把"我很爱国"挂在嘴边,也不想别人整天在你耳边唠叨:"你必须爱国,必须爱国"。而事实上,香港人对中国了解也的确有限。中,小学校也可以多年没有升国旗仪式,理由居然可能很简单──没有旗杆。反正政府又没让你非升旗不可。然后,政府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要国情教育很重要了,来了一招要求电视台播新闻前先播放国歌。于是有人批评这等同 "洗脑"。 如今要求公务员入职考基本法,也有人认为多此一举......总之, 各种评论莫衷一事,尽显港式爱国的"各自表述"。
近日,因为民主党前主席李柱铭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要求美国籍北京奥运,促使中国改善人权,引发李柱铭是不是"汉奸"的满城风雨。估勿论批判及支持李柱铭的双方如何针锋相对,这场争论倒是令香港人对北京奥运的意义,对奥林匹克精神多了许多的讨论,不可谓不是一场意外的国情教育了。
无心插柳间,"新香港人"也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