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健康的安静杀手,骨质疏松症像蚕食般慢慢一点一滴的啃蚀掉骨头,患者多不自知。常是等到发生骨折而行动不便,或是有外观的身高变矮(老倒缩)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根据健康局的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口约有50万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然而骨质疏松症不只是发生在银发族,亦可能找上年轻人。人体的骨头随时随地是由"造骨细胞"及"蚀骨细胞"互相作用取得平衡所维持。当蚀骨细胞的作用大于造骨细胞时,会加速骨质流失速度,而呈现骨质中空的现象。一旦骨质大量流失达到了一个临界值时就称作骨质疏松症,容易因跌倒而造成骨折。
相关报告显示,股骨骨折后的高龄患者,因长期卧床,约有半数的患者会在发生后的一年内因其他并发症(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疮引发败血症)而死亡。而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指出,台湾50岁以上的停经妇女,约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都有骨质流失(osteopenia)的现象,更有超过15%已经达到疏松的程度。而健保资料也显示,全台约有三分之一女性及五分之一男性一生中会发生一次脊椎体、髋部或腕部骨折。骨松引发髋骨骨折的第一年死亡率,约为18%,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高危险族群有:停经妇女、年龄(女性超过65岁、男性超过70岁)、体重低下、长期使用类固醇、有抽烟、酗酒、缺乏运动、钙质摄取不足且长期卧床者。另外一些疾病也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肝病等。
要正确诊断骨质疏松症,应以双能量X光吸收测量仪 (DXA),检查腰椎及两侧髋骨的骨质密度。一般来说,骨质密度T值(T-score)大于(-1)表示骨质正常,介于(-1至-2.5)表示骨质流失,而T值<(-2.5)就是骨质疏松症,需要积极介入治疗。
目前给付骨质密度检查之适应症:
一、内分泌失调加速骨质流失者:包括副甲状腺机能过高须接受治疗者、肾上腺皮质醇过高者、脑下垂体机能不全影响钙代谢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者、医源性库欣式症候群者。
二、非创伤性之骨折者。
三、50岁以上妇女或停经后妇女接受骨质疏松症追踪治疗者。过早停经及长期服用类固醇的患者是骨质疏松高危险群,应定期接受骨质密度检测的评估。
预防骨质疏松有以下几点:
1.适量且持续的运动:能有效的增加骨质密度,降低骨质流失。训练肌肉力量,减少跌倒及受伤。
2.足够且均衡的营养:尤其以钙质(1,000~1,200毫克/天)与维生素D3(800国际单位/天)是造骨的必要和基本原料,均衡饮食并摄取足够蛋白质。
3.减少服用易造成骨质流失的药物,如:类固醇等。
4.充足日照与避免过量烟、酒上身。目前治疗骨松,除了口服药、鼻喷剂还有长效针剂,民众应谘询专业医师意见及依自己的需求,适当选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