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假钞不是新闻。从"假钞"一词的约定俗成上,可知假钞现象的普遍性。假钞现象虽常见,多半属于"散兵游勇"的单兵作战,波及面不大,造成了社会恐慌不大。一旦假钞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多数人谈钞色变,则假钞现象就升格为社会事件,需要由国家出面像反恐一样来打击假钞,平息不给其生存的空间。然而,当HD90等打头的百元人民币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时候,没有火眼金睛的人们,唯一能选择的是在网络上发布鉴别假币的支招窍门。看水印、听声音、检查金属线、摸凹凸、看颜色......专家认为不应该每次打假都让百姓去冲在前沿,银行只教会打击辨认假币有推卸责任的嫌疑。(《成都商报》1月11日报道)
去公众场所,我们被提示要谨防小偷;坐火车硬座,半夜里好心的乘警会逐个车厢提醒乘客夜里不要睡觉,当心中途被盗;离家外出,片警也是提醒我们要做好安全防备,以免窃贼乘虚而入。这些提醒,与其是警方在履行其担负的安保职责,不如说是将自己的工作让渡给公民,由其自负责任。这些有形的自负其责,习惯了也就变成了我们的一种意识形态,自己的东西理应自己看管。问题是,有些财产无论我们再警觉,也不是个人能力能看管得了的。钞票真假由不得我们自己,类似不是我们自卫得了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说,交了的网费,一觉醒来,发现有网络窃贼盗走了,打电话问电信的客服,人家录音不少,给我们支的招只有一个,这就是不要告诉别人上网密码。你说没有告诉过别人,客服会进一步劝你经常更换密码。最后,他们反复强调:你的心情我理解,没办法,你要自己注意......
安全感是个人感官的直接感受,是个人对社会的信任程度。当代社会,金融安全是任何国家第一大安全屏障,金融堤坝出现豆腐渣,将危及国家和民众的安全。货币制作和发行之所以统统由国家包办,无非是为了确保金融堤坝固若金汤。这种做法,体现是的国家伦理行为,其目的只有一个,维护国家稳定,增加民众的安全感。而假钞事件一旦成为全国性的事件,如果国家不首当其冲像对付恐怖活动一样来打击制作、贩卖、流通假钞者,而是一味地希望公民个人练就一副火眼金睛,随时识破钞票的真伪,这显然是一种荒唐的当代神话。《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有失灵的时候,验钞机还有检测不出真假钞票的时候,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眼力呢!辨别不出假钞,银行有没收的权力,公安机关却没有履行有效打击假钞流通的职责,最终买单的是谁?我国反击假钞的现行体制,不能不说没有漏洞。面对漏洞,职能部门的反应如何?"这新闻我也刚好在看,现场电话采访央行领导的时候,他们没话可答就在那边吹牛。""假钞应由国家负责。是国家有关部门打击不力才造成假钞泛滥。普通老百姓纳了税,国家应保护他们的利益。官员们不能只拿高薪不管事。""很多银行职员就在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换假币,全国各地都一样,就像奶粉里的三聚氰胺一样已经成了银行业‘公开的秘密'了,别说什么不知道,大家谁没有从银行里取出假币的经历?这次,就查查银行系统,绝对没错。""兰州安宁区建设银行就有这样的职员!我曾吃过亏。""银行才是最大的假钞集团,据我所知,新假钞不经过银行这一关很难大规模流入社会,普通老百姓新钞主要来自银行,其他时间遇到新钞都是非常小心的,假钞很难成气候。"
连日来,百元假钞事件的规模在看涨,而国家还没有明确表示受害者的损失有没有救济的办法,也没有见缉捕到假钞的印制者和流通渠道。这是不是一种失职姑且不论,起码拷问的是国家的良知。"良知"者,"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如果孟老夫子的这个定义是面镜子,那么,有关部门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在假钞事件上体现了多少的国家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