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9-08-03 04:31:05作者:老牛
老张是他单位里的招商总管,经常四处出差。前段时间他回来同我说了这么件趣事。
这回老张的江浙之行又途经泰州,就在一家常住的大饭店里招待朋友,觥筹交错,好不热闹,那位饭店里的厨师长认识他了,还挺给他挣面子,专诚跑出来帮他敬酒,在侃大山时他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是我当时亲身经历的啊”,他这样强调着说。
厨师长是带着赞赏的口吻来回味他家乡的名人的:
胡锦涛是泰州人,谁都知道。但在他未发迹之前,本地没多少人知道他的。且说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当锦涛还不是胡总的时候,他正在荒凉的甘肃苦苦打拼,这时候,他家的老屋正遭逢地方官员的强制拆迁,好象遇到的纠纷也和今天冤民的诉求差不多少。这时的胡哥刚刚从甘肃省建委的一名秘书升迁至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的职位(進入共青团系统的快车道,是好几年后的事了)。胡哥的家人也是比较淳朴的乡民啊,与官员们没有打过交道,就给在远方当官的胡哥写了封信,请他回来与这地方上的父母官们斡旋一下,争取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家里的急事胡哥当然得回来呀,他回来一看也挺挠头,因为地方上的官员们都不认识啊,好在走遍南北,官场上的一套都是相通的,于是胡哥就在泰州最好的饭店里订了三桌最豪华的酒筵,写了请柬和拜帖亲自呈送到市政府相关领导那里。七十元一桌,这在当时的泰州地方,绝对可称得上是豪华到奢侈的级别了。
这天十一点多钟开桌,胡哥衣冠整齐的在饭店门口恭候领导们的光临。十一点半、十二点、十二点半、一点……谁都知道官老爷们不可能开会到这么晚还没有吃饭的,正当胡哥垂头丧气继续等着的时候,一点半,市政府一位秘书来了,带了个简短的口讯,大意是说,胡处长,每个地方的工作都是有原则的,今天确实都忙,来不了了。捎完口讯,秘书也就消失了。最后他家的拆迁问题当然是也没有得到什么改善。
“可当时的胡总书记还真是没脾气,脾气特好,非常平易近人,他呆了半晌,还不忘把饭店里的服务员和厨师都叫来,请我们把那余下的菜肴都吃了。”当年的厨师、如今的厨师长这样深情地回忆着,在绘声绘色的叙述中透露着优越感,“那些菜,就是我们烧的,当年的胡总书记也吃过的噢。对了,这个就是我们这儿的看家菜……”
老张给我讲的这则趣闻掌故,我听了也颇多感慨:胡锦涛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脸谱化的人物,他的个性是属于那种拘谨而不够灵活的那种类型,平民出身的他在年轻时就是靠勤奋和逢迎往上走的,在清华时,胡锦涛就是一个很活跃的学生干部。一九六四年加入共产党,一九六五年毕业留校作政治辅导员。从最近披露的他青年时写的文章来看,党文化因素在他头脑中盘踞很深,而他当时又非常乐于强化此形象,并以此为风格,来谋求在中共体制内的晋升。而乐衷于自我洗脑不断强化政治性的结果就是在不断地异化自己,党性盖过了人性,而中共的党性原则就是维护残酷的权力独裁,所以胡锦涛需要在电视屏幕上表现出亲民形象时,就会四平八稳的摆姿态展笑颜,一副木讷宽厚的仁德君子形象;而为了在中共体制中追求个人前程,就勇于在一九八九年西藏冲突时积极表现,铁腕镇压。胡锦涛,就是一个展现党文化危害性的活典型。但即使这样,他其实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人物,他就是在不断的用共产党文化因素和斗争方法充实强化着自己,以求在党国集团总经理的任期内干到退休。
我不知道七十年代的这次请客在他的仕途经历中起到了多大的刺激作用,其实当年的胡哥一家在那次拆迁事件中也是一个在共产党专权系统下的受害者啊!虽然今天,胡哥一家早已是鸡犬升天,绝非昔时的草根阶层了,但我还是希望他能够在夜深人静之时静心重读一遍《九评共产党》,即使只是改变了一点观念,我相信对他的未来、以至生命的永远也是非常有益的。《九评共产党》绝对值得每一位中共党员反复通读,因为它就是超凡智慧的分享和给予,能够帮助大家看清中共的真面目。每一个人都有退出中共、选择美好未来的权利。
愿每一个人都拥有美好的未来,而未来正取决于你现在的选择。
这回老张的江浙之行又途经泰州,就在一家常住的大饭店里招待朋友,觥筹交错,好不热闹,那位饭店里的厨师长认识他了,还挺给他挣面子,专诚跑出来帮他敬酒,在侃大山时他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是我当时亲身经历的啊”,他这样强调着说。
厨师长是带着赞赏的口吻来回味他家乡的名人的:
胡锦涛是泰州人,谁都知道。但在他未发迹之前,本地没多少人知道他的。且说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当锦涛还不是胡总的时候,他正在荒凉的甘肃苦苦打拼,这时候,他家的老屋正遭逢地方官员的强制拆迁,好象遇到的纠纷也和今天冤民的诉求差不多少。这时的胡哥刚刚从甘肃省建委的一名秘书升迁至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的职位(進入共青团系统的快车道,是好几年后的事了)。胡哥的家人也是比较淳朴的乡民啊,与官员们没有打过交道,就给在远方当官的胡哥写了封信,请他回来与这地方上的父母官们斡旋一下,争取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家里的急事胡哥当然得回来呀,他回来一看也挺挠头,因为地方上的官员们都不认识啊,好在走遍南北,官场上的一套都是相通的,于是胡哥就在泰州最好的饭店里订了三桌最豪华的酒筵,写了请柬和拜帖亲自呈送到市政府相关领导那里。七十元一桌,这在当时的泰州地方,绝对可称得上是豪华到奢侈的级别了。
这天十一点多钟开桌,胡哥衣冠整齐的在饭店门口恭候领导们的光临。十一点半、十二点、十二点半、一点……谁都知道官老爷们不可能开会到这么晚还没有吃饭的,正当胡哥垂头丧气继续等着的时候,一点半,市政府一位秘书来了,带了个简短的口讯,大意是说,胡处长,每个地方的工作都是有原则的,今天确实都忙,来不了了。捎完口讯,秘书也就消失了。最后他家的拆迁问题当然是也没有得到什么改善。
“可当时的胡总书记还真是没脾气,脾气特好,非常平易近人,他呆了半晌,还不忘把饭店里的服务员和厨师都叫来,请我们把那余下的菜肴都吃了。”当年的厨师、如今的厨师长这样深情地回忆着,在绘声绘色的叙述中透露着优越感,“那些菜,就是我们烧的,当年的胡总书记也吃过的噢。对了,这个就是我们这儿的看家菜……”
老张给我讲的这则趣闻掌故,我听了也颇多感慨:胡锦涛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脸谱化的人物,他的个性是属于那种拘谨而不够灵活的那种类型,平民出身的他在年轻时就是靠勤奋和逢迎往上走的,在清华时,胡锦涛就是一个很活跃的学生干部。一九六四年加入共产党,一九六五年毕业留校作政治辅导员。从最近披露的他青年时写的文章来看,党文化因素在他头脑中盘踞很深,而他当时又非常乐于强化此形象,并以此为风格,来谋求在中共体制内的晋升。而乐衷于自我洗脑不断强化政治性的结果就是在不断地异化自己,党性盖过了人性,而中共的党性原则就是维护残酷的权力独裁,所以胡锦涛需要在电视屏幕上表现出亲民形象时,就会四平八稳的摆姿态展笑颜,一副木讷宽厚的仁德君子形象;而为了在中共体制中追求个人前程,就勇于在一九八九年西藏冲突时积极表现,铁腕镇压。胡锦涛,就是一个展现党文化危害性的活典型。但即使这样,他其实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人物,他就是在不断的用共产党文化因素和斗争方法充实强化着自己,以求在党国集团总经理的任期内干到退休。
我不知道七十年代的这次请客在他的仕途经历中起到了多大的刺激作用,其实当年的胡哥一家在那次拆迁事件中也是一个在共产党专权系统下的受害者啊!虽然今天,胡哥一家早已是鸡犬升天,绝非昔时的草根阶层了,但我还是希望他能够在夜深人静之时静心重读一遍《九评共产党》,即使只是改变了一点观念,我相信对他的未来、以至生命的永远也是非常有益的。《九评共产党》绝对值得每一位中共党员反复通读,因为它就是超凡智慧的分享和给予,能够帮助大家看清中共的真面目。每一个人都有退出中共、选择美好未来的权利。
愿每一个人都拥有美好的未来,而未来正取决于你现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