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前国防部长费兹吉本因涉及受贿中共的丑闻,最近再度成为媒体的焦点。Getty Images
澳洲前国防部长费兹吉本(Joel Fitzgibbon)因涉及丑闻,已于2009年6月4日自动辞职。之前喧嚣数月的媒体报导,也随之戛然而止。但没有想到随着当事人私人纪录的披露,这个澳洲国防部长和中共合演的丑闻连续剧,又在7个月后再度成为媒体的焦点。其中,最令人咋舌的情节,当属中共在中间的角色。
这出震惊澳洲的事件,大致有三个主要情节。第一,2009年3月,澳洲媒体爆出费兹吉本与澳籍华商刘海燕不正常的密切关系:他接受刘海燕的全额资助到中国免费旅行两次,但没有按国会的规定进行申报。刘海燕为他提供了坎培拉的住所,也提供过十多万澳元的政治捐款给他。
国防部长主连续剧 “歹戏拖棚”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是刘海燕的行为实在是太不像商人,而太像中共特务了。刘公司背后的金主是中国银行,她的公司亏损累累,却花大钱做政治献金。另一方面,费兹吉本是国防部长,身份特别敏感,可是他却对刘海燕的“司马昭之心”完全不避讳。
不过,尽管刘的政商背景复杂,她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官方身份。同时,这些被媒体披露的事迹,仅能显示出费兹吉本的做法有些不当,并没有到违法的地步。所以,费兹吉本当时并没有为此下台负责。甚至,面对媒体的质疑,费兹吉本反而采取强力辩护,声称他和刘海燕两家是多年的朋友,两家并没有任何财物或者生意的往来。他在这个问题上只承认有小的错误,正如澳洲副总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对此事所评论的:“我认为这只是发生了一个单纯的失误。”
出人意外的是,费兹吉本在去年6月4日自动辞职下台了。但这并非导因于与刘海燕的关系,而是因为爆发了另外一个典型的丑闻,也就是这出连续剧的第二个情节。
费兹吉本曾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几名幕僚与身为私人健康保险公司NIB总裁的马克(Mark Fitzgibbon)会面,讨论医疗保险合约问题。马克是费兹吉本的亲弟弟,想透过裙带关系取得国防部的生意,虽然这次讨论并未达成任何交易。另外,费兹吉本又向国会隐匿了2008年6月他到布里斯本看球赛时,马克的公司替他支付了住宿费。费兹吉本于是在舆论的批评声浪中下台。
这样的结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先前的刘案没有关联,但明白澳洲政情的人都知道,刘案才是费兹吉本下台的主因。因为马克的关说案情节是很轻微的,不但没有证据显示现金收受,更不能和涉及国家安全层次的刘案相提并论。执政的工党故意让费兹吉本的下台看起来和刘案无关,是因为刘案对政府内阁的杀伤力太大,而马克案只涉及费兹吉本的个人操守问题。
虽然下台了,但澳洲政府对于刘海燕的调查并未结束。今年2月3日,刘海燕的私人文件中极具爆炸性的内容被媒体披露,揭开了故事的第三情节。该文件显示,刘海燕和费兹吉本的来往,目的在于利用费兹吉本在政商的影响力,为中共做事。
雪球越滚越大
去年事发时,费兹吉本及其父、前工党议员艾瑞克(Eric Fitzgibbon)都强烈否认与刘海燕有任何财物或商业来往。但刘海燕的文件显示,她曾“支付了约15万澳元给费兹吉本,名义是开销和礼品”。同样一份文件显示刘海燕曾和费兹吉本家族进行商业合资,刘海燕在文件中推荐“艾瑞克成为中间人。(他)常去中国。三百万元作启动资金”。刘海燕在一封写给中国银行资深主管的信中提到,“工党执政后,费兹吉本将成为内阁部长”,所以“我们付给他的钱很值得”。
另外,一些文件内容甚至牵扯到副总理吉拉德,因为显示出刘海燕过去生意上的律师就曾向吉拉德举报,指出费兹吉本与刘海燕往来程度比外界所知的更密切。这样的说法似乎暗示了执政的工党高层早就知道详情,但却故意隐匿。
在得知这样的报导后,费兹吉本对媒体表示他全面否定这些报导中关于他收受刘海燕金钱资助的部分。他并在国会中表示,这些报导令人愤怒,他将会对这些不实的报导采取法律行动。至于刘海燕本人,她在去年已经返回中国,目前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有趣的是,费兹吉本的父亲艾瑞克,去年还坚决声称与刘海燕没有任何商业联系,却于最近透露,他曾帮助刘海燕销售其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发的公寓。艾瑞克声称自己并没有收受现金报酬,但他在中国的住宿、旅游和其他花费都是刘海燕支付的。
刘海燕这份私人文件长达135页,内容记录了她曾向22人支付“用途不明的款项”,其中包括了费兹吉本、多名中国银行资深主管以及中国高层的党政人士。预计随着这份文件的披露,将在澳洲政坛上再度掀起一阵风暴。
这个事件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中共利用特务收买国外政治人物的例子。前加拿大总理克里靖虽没有爆发类似的丑闻,但在卸任总理后,随即到中国“度假”,就反映了西方政治人物对中共收买的不设防。澳洲国防部长是军队的统帅之一,握有军事上的最高机密,却长期收受疑似中共特务的金钱资助,并接受招待,没有心防的程度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反观台湾,在国共推动的两岸和解的方向上,大批的现任政治人物、退休将领,都接受中共各式各样的款待,或者在中国发展投资或经商的机会。从澳洲的例子来看,能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