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CPI上涨超过预期,加上PMI一直在高位徘徊,让人担心经济过热。被人遗忘的一个命题是,不论今年还是明年,我们从始至终都面临着一个大敌,就是产能过剩带来的通货紧缩。
一个数据值得关注。3月11日,海关总署公布的2月份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2月进出口总值1814.33亿美元,同比增45.2%。其中,出口总值945.23亿美元,环比减少13.7%,同比增加45.7%。2月份贸易顺差76.12亿美元,环比1月的141.5亿美元下滑46.2%。出口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可能是政策有意引导的产物,也是出口环境恶化的自然结果。出口下滑后,产能过剩在所有重要行业上演。
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是边调整边过剩。以地炼行业为例,经历1998年调整,2000年底,全国200多家地炼企业关停到了82家。企业家数少了,但规模越上越大,装置越做越多。到了2008年底,全国地炼企业又增加到99家,总炼油能力达8805万吨/年。
传统企业如此,新能源企业又如何呢?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指出:当前我国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本身并不存在过剩一说,过剩的是风力发电的设备,靠着买图纸以及销售提成,国内大批风机生产企业实现了在国内市场的快速扩张。据业内人士估计,2010年会有一半以上风电整机企业遭到淘汰。事实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风电整机企业不过是换个行当,继续人事低档加工业务,主要是在为GE等国外大型企业打工。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早在2004年,中国风机产业就走上了疯狂扩张之路,从2004年6家猛增至现在的70多家,企业数量增长10倍以上;风电的装机容量也从2002年前的46.8万千瓦,迅速发展到2008年底的1200万千瓦,7年足足增长了25倍。各地都要打造自己的风电基地,而不管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劣如何。
太阳能的关键多晶硅行业同样如此,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预计到2010年总规划产能将超过10万吨。而在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才1.7万吨。这些产能若全能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与光伏企业一样,国内多晶硅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在为上游原材料企业与拥有核心技术的海外企业打工,这个行业的一多半企业将会消亡。
更可怕的是打着新能源的名义污染环境,据某博友考察。1KW多晶硅光点需要10公斤多晶硅,而制造这些多晶硅需要6000度左右的电能,排放超过40公斤的有毒物质。江西赛维年产1.5万吨多晶硅项目达产后,年耗柴油约20.9万吨,年用电量32亿千瓦时,单厂用电量相当于整个南昌市用电量的1/4。宁夏石嘴山市多晶硅生产厂附近,由于四氯化硅和氯化氢的排放而导致周围寸草不生。
多晶硅产品被我国当作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然而有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多晶硅光伏的净发电量实际为负值,制造一套多晶硅光伏系统所需能量和这套系统使用寿命能发的全部电能差不多。
利用新能源之名污染环境、制造过剩是新生事物,说白了,不过是假借概念重复低水平的出口制造而已。
产能过剩调整受到阻碍。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父爱主义阻力。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只要产能过剩订单下降,市场就会进行并购重组清除掉一些企业,而后使供需走向平衡。但在我国情形相反,往往经历数个宏观调控周期久压不下,如钢铁业、炼化行业,从1998年、2004年到现在,每次结构调整压缩了一些企业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规模与更多的新上马项目。说明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各地区为税收、为GDP各自为政。
制度的隐形成本阻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最优配置,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只是社会成本的典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