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全图
适逢利玛窦过世四百年,全球各地都在纪念这位对东西文化交流贡献卓着的学者暨传教士。国家图书馆成立了利玛窦太平洋研究室,接受台北利氏学社捐赠五万册图书,包括与利玛窦、耶稣会、中西文化及国际汉学有关的各类丛书,现场并展出难得一见的原典书籍和影音资料。
利玛窦生于一五五二年,是耶稣会义大利传教士、学者。一五八二年、明神宗万历十年,卅岁的利玛窦来到广东,开始阅读中国文学,并建立第一座天主教堂。
他在中国的见闻全写在与欧洲友人的书信当中。他认为中国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君主和臣民都接受儒家思想洗礼,政府由一群饱读诗书的学者所构成。这些见闻传回欧洲后,造成极大影响。
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在于引进科学思维。一六○○年他结识在朝廷任职的徐光启,他告诉徐光启,中国的礼乐制度是全球最高明的,但为何遇到天灾时,还是会发生饥荒?原因是科学不够发达。这一席话打开这位六品官员的视野。
徐光启马上要求翻译欧洲的科学书籍,利玛窦则告诉他,在未完成《几何原本》根前,翻译任何书都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两人开始联手翻译这本数学巨着。期间遇到徐光启回家奔父丧,一人在上海、一人在北京,仍透过书信往返持续翻译。可惜待徐光启三年丧满回北京时,利玛窦因病过世,享年五十八岁,结束在中国长达廿八年的传教生涯,十三卷的《几何原本》只完成六卷。
此外,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当时中国仅见的世界地图。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中国以外世界的方位及样貌。这张地图完成于一六○二年,高一.五二公尺,宽三.六六公尺,明神宗看了以后大为惊叹,还下旨摹绘十二份,相传原本打算拿来陪葬。
展出中可以见到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书中的公式、向量图形及数学原理均以楷体书写,见证中国迈向科学之路的开端。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则让之前以世界中心自居的中国人,首度对全球方位拥有完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