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这真的是一个神话。或许是我太果断,更有可能是我的能耐不够,但是在我离职之前,就曾经抽样询问了将近50位女性朋友,有的已是“退除役官兵”,有的还在蜡烛两头烧,但是她们的答案都一致。
“不可能﹗”
“不太可能﹗”
“有一点难,但先生要帮很多忙!”
只有少数几位说:“可能有吧!但是不是我!”,“如果真的有,恐怕也是少之又少!”
在我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我就确定答案是否定的。而真正走回家庭之后,我更坚定这个答案──“家庭事业绝不可能双赢!”
去年《商业周刊》第991期耸动的标题拢络了不少职业妇女的芳心──“我的三岁教练!”,其企图推翻一个传统迷思—好妈妈不可能成为好经理!过去认为好妈妈是旧时代人类,完全沾不上时代女性的边。
该期《商业周刊》却全力护盘以下理论:举凡所有教养孩子的经验都可以完全运用在职场上的管理。因为教养孩子牵涉太多理性与非理性的原则与技巧,妈妈们可以从育儿经验获得启发,因此经过在家教子的“魔鬼”训练,很难不成为拥有高度管理效能的主管。
每天面对不按牌理出牌的小子、老子,妈妈们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三百六十五计,技技可施;家法、国法、孙子兵法、情理法,面面俱到,或动之以情,或诱之以利,或迫之以力、总之软硬兼施、恩威并用,相信不待《商业周刊》以封面故事大篇幅的辨证,许多妈妈经年累月在“实战课程”中早有所体悟,完全能够肯定自己脱胎换骨的管理能力。我在当全职妈妈三个月之后,就声称自己升官了!这官位可不小,“总经理”是也!因为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家庭就是“管理学”的浓缩精华版。
该期《商业周刊》下了一个漂亮的批注:“因为我为人父母,所以才能成为更好的经理人!”哇塞!这不知麻醉了多少职业妇女的神经,当年还在职场上的我若看到如此铿锵有力的金句,必定灵光乍现,对孩子的愧疚恐怕也能得到救赎,确信家庭与事业理论互通,一好必然双赢,又何必断然离职?
但是,细想这句话的最终重点是,“在‘职场’上当个好经理人!”主要战场为“职场”,终极作战目标为“成功的经理人”,而“家庭”呢?听起来似乎是个摩拳擦掌操练演习的预备之所,亲职的角色是以最终能成就职场任务做预备。
试问,如果将这句话反推回去:假若我是一位优质的经理人,是否我便能成为优质的父母?这样能成立吗?办公室的经营哲学,是否能全然套用在亲职与家庭经营上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未必见得。
这好比植物的成功栽培,可未必只有“阳光、空气、水”等基本生长因素的化学作用可成就!一位喜爱“拈花惹草”的朋友来我的家作客,看到我门家萎靡不振的植物露出心疼的表情。
“你家的草莓花都被蚂蚁咬光了!”
“真的,我没注意也!”
“还有一株日日春干枯死了!”
“怎么会?我先生有自动洒水器呀!”
“可能这边太阳太强了,被晒死了!”
“哦,我没太留意。”我有点惭愧。
我承认我没有花费太多心力照顾花草,如果先生一忙,我们家的花花草草就倒大楣了。
那位朋友说,因为她喜爱园艺,所以平常会仔细的修剪花草、除虫、擦洗叶子,而假日逛建国花市是她的最爱,一方面看到满眼的绿意很舒畅,一方面还可以和熟悉的花商询问栽种的技巧。
对了﹗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光”!
不问收获,而是默默奉献满满的爱心与足够的时间。这不是肉眼能够数算得出来的条件,不能量化,更无法以逻辑言喻。
这位朋友还说,她每天修剪叶子的时候,还会温柔地和植物说说话,轻柔地把每一片叶子擦洗干净。
“这样植物长得比较好!”
“和我照顾baby的方法差不多了嘛!”
“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我想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过去我还在职场时,认识一位女性高级主管,每天朝七晚十,回家之后还要继续为她的博士论文挑灯夜战,我佩服她对事业的执着与冲劲。看到她,总让我对自己的不求长进感到惭愧。
“为什么别人能而我却不能?”我总扪心自问。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你每天这么忙?你的孩子谁看呢?”
“我们家有请外佣,她非常会照顾孩子。”
“但是我几乎没看过你请什么假,孩子生病怎么办呢?”
“我家的外佣是特别挑选的,知书达礼,带孩子看病没什么问题啊!”
但是她这么忙,我实在好奇:“你每天都在什么时间和孩子相处呢?”
“我回去时候,孩子都睡着了。” 她停顿了一下,“不过我的孩子也不喜欢我,我半夜把他抱过来睡,他醒来之后大哭,我累坏了,干脆全权交给阿姨!”
世界上有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妈妈,半夜醒来将妈妈当作素昧平生的“路人甲”。这不知是孩子的选择?亦或是妈妈自己的选择?
我还有一位女性朋友在金融界担任高阶主管,她说两个孩子每天下课之后直奔安亲班,在安亲班做完功课、吃完晚饭之后直到晚上九点才回家。
“你都那么晚接他们吗?”
“我不用接啊,他们都有带钥匙,会自己回来。”
“小孩很大了喔?可以比较独立了是吧?”
“没有啦!小学二年级、四年级。”
“这样你放心呀?”
“不然要怎么办?我的工作那么忙!我也没有办法。”
“是喔!”其实对她的小孩,我内心有千万个不忍心。没想到她竟然又补上一句:“那是她们的命。你的小孩比较好命!”
十分钟妈妈的迷思
在第991期《商业周刊》中访问一位杰出女性主管,她说她每天一定要在十点钟前回到家里,在孩子入睡前花十分钟和孩子们聊聊天、谈谈心。
每天和孩子相处十分钟,还真的是“纯聊天”哪!除非情非得已,假若认为“十分钟妈妈”就能达成母亲的基本责任,我真的认为是大大的误导,完全不值得鼓励。一个妈妈将一天最精华的十个小时留给公司,却只有留十分钟给孩子,真能心安理得?如果只因其为社会菁英份子,就顺理成章地合理化其行为模式,甚至堪为职业妇女之表率,那还真如穿上“国王的新衣”般自欺欺人。
陪伴孩子的时间,“质”与“量”孰重孰轻?想当然耳,两者都很重要。但是,我坚决主张,没有“量”,绝对不可能有“质”。
有一个饥肠辘辘的食客来到一家超顶级牛排馆。侍者奉上一块鲜嫩欲滴、入口即化的上等肉品。饕客实在饿得受不了,根本来不及细细品尝,就狼吞虎咽,三两下牛排就全部清洁溜溜。
这位客人心想,怎么这家牛排这么贵又这么小,我都还没吃饱呢!他愈想愈觉得冤枉,最后终于按耐不住。
“你们的牛排太小了,我吃都吃不够,算起来实在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