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混血小王子回台湾上学的头几天,便深刻体会到当单亲妈妈的不容易。瞬间良心发现,打心底感谢先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如分担教养小孩、共同维持家庭等繁琐工作。看来,放“婚姻假”让夫妻俩偶尔分开是必要的,不然难免会把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除了独自带孩子帮助他适应环境,让他对这个“说妈妈的话”的异国建立起安全感,同时还得打点新生活所需的一切。为了有效率的完成手上的工作,有时难免会对小孩失去耐性,而不自觉启动“条件式”语气,例如:“你要是不乖、不听话,晚餐之后就没有冰淇淋吃了!”若是在瑞典,我可能会说:“你再这样,就去奶奶家住吧!”
这些话听在瑞典籍先生的耳中,既可怕又不合乎现代教养。但对于在这样情境下成长的我,还真没想过有其他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失控的小孩。其实回头一想,失控的也许是我自己。
原本以为瑞典人对付调皮的孩子,只会不断重复说“这样子不行”,但看到小王子和他爸爸、奶奶的互动,我突然好像有点理解了。其实他们是在教他另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父母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我可以不用太急躁。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爸妈不会因为我做错事而不爱我。”在这样平和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小孩,逐渐从大人的身教中学到心情上的稳定和自重。
若有机会来瑞典,可多留意路上遇到的小孩。除了还在哺乳的小娃,无论年纪多小,都有一种冷静温和的特质,彷佛与生俱来。他们不大哭闹,不会坐在玩具店地上哭到不达目的不休止,自然我也没看过在街上骂小孩的父母。我感觉这“不哭闹”和“不骂街”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家庭是强力的学习场域,尽管责任很重,但是态度还是得放轻松。育儿简直跟学太极一样充满挑战呢!
瑞典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既非德意志式的严格自律,也非东方式的溺爱或过度期待。乍看,反而有点漫不经心的感觉,就像是对待成人一样的平和。混血小王子的爸爸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社会互动和家庭情境。他的父母就算对他怀抱无限期望,却能很自制的保留他们的意见。对家人需要这么客气跟保留吗?那当然,亲情绝对没有赋予我们那么大的权力,以控制之名或以爱之名让对方觉得不舒服。
我不是这样长大的,所以当了父母以后,要看很多有关教养和自我认知的书。虽然不同文化的学习方式有微妙差异,不过只要愿意,相信我们都可以抵达同一个终点,也能在有意识的改变中,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