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事件以前只是偶发,最近突然变得像是家常便饭。每次翻开报纸或是观看电视新闻,心不禁揪成一团,生怕又出现一则则校园暴力事件占据版面。
依据美国最新的研究调查指出,全美国每年约有三百万名学童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其中约有两百万件案例是武力伤害。在校园里,学童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有百分之八的老师说,他们每个月至少会被要胁、恐吓一次;有百分之二的老师,一年内曾被武力攻击和伤害。
从事校园暴力研究的专家指出,校园暴力是由许多因素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张理不清的网路,主要原因可能有:
1.武器取得容易
公元一九八○、九○年代,美国青少年暴力伤害案件直线上升,这种现象与他们能轻易从家里、社区、网路取得刀、枪等武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媒体充斥血腥、残暴的画面
电视由一九五○年代的奢侈品,变成现代家庭的基本配备。所有人想要和不想要的资讯,透过电视强力放送,深入每一个家庭里。
研究调查指出,当美国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平均每人至少在电视、电影里目击八千件谋杀事件,观赏超过十万次的暴力及伤害行为。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Psychological Science Institute)的研究指出,长期观赏、接收这些残暴血腥画面和讯息的孩子,会采取肢体和语言暴力来面对挑战,也比较会以负面思考来解决问题。
3.电玩游戏普及
自一九九○年代开始,网路、电玩、手机和游戏的科技日臻成熟、普遍,资讯传播由社会、学校、家庭的管道,变得更个人化,而且渗透力更强。血腥、暴力的画面,加上人物栩栩如生,从原本电视、电影的被动吸收,变成有来有往的互动,有如身历其境。
二○○六年,德国与美国的研究团队在动能性磁振照影(fMRI)的研究里发现,十八岁至二十六岁的青年,如果每星期上网打电玩的时间超过十四小时,当他们在玩暴力电玩时,脑内用来理智思考、抑制冲动行事的前额叶的活动量会急速降低;这和有暴力伤害倾向的人的脑内运作情形一模一样。虽然我们不能妄下定论,说暴力电玩会引发暴力伤害行为,但在这个实验里,确实可以看出暴力电玩能引发相同的脑内运作。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发现,越是沉溺于充满杀戮、打斗、暴力电玩的青少年,就越有运用暴力来面对生活的行为态度,以及较为凶狠、残暴、侵略性较强的人格特质。这些孩子也比较没有宽容、接纳的胸怀,因为他们相信逞凶斗狠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美国国家媒体与家庭研究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n Media and the Family)的研究调查也指出,青少年花在电玩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电玩的残暴内容,也会呈现在他们的暴力行为上;长期沉溺在暴力电玩世界的青少年,与老师发生口角、冲突的机率也会明显增加。
普渡大学以两组青少年为实验,一组玩没有暴力内容的电玩;另一组玩充满斗殴、杀戮的电玩。研究结果显示,打暴力电玩的青少年在团体活动中,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交行为明显减少,故意捣蛋、破坏的小动作反而增多。
美国爱渥华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安德森博士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一连串暴力电玩的实验里也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整个社会风气对于肢体、语言等暴力,究竟是纵容、鼓励,还是采取谴责、循循善诱的态度?学校风气是漠视暴力横行,任由帮派予取予求,还是积极介入、辅导?家长的教养态度是以暴制暴,还是溺爱放纵孩子?这些观念和行动,对于社区或校园里暴力事件的增减都有影响。
5.家庭因素
家庭是最初雕塑孩子人格的地方,影响也最为深远。父母的教养、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愿意花费多少时间来自我成长,并用身教、言教来做孩子的榜样,奠定了孩子未来人格、心智、认知、行为、态度的发展方向。
二○○六年佛蒙特国家教育协会(Vermont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发表研究结果指出,如果父母有酗酒、家暴、吸毒、持有枪械、伤害等问题,在这种家庭生长的孩子,极有可能步上父母后尘,用暴力来面对人生和消除心中的郁闷。
要杜绝校园暴力,你我都有责任,虽然它的成因错综纷杂,但若要抑止暴力像大火在草原上延烧开来,唯有我们每天多用点心思教导下一代,多以身作则,多为美好而坚持;在祥和温馨的环境里,暴戾没有了滋养,自然会逐渐凋萎。